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美苏先后对中国进行核威胁。美国希望通过核打击来遏制中国核力量的研发进程,保持美国对中国的绝对核优势;苏联则企图通过核袭击来打击中国的国防力量,以满足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地位的需要。面对美苏的核威胁,中国积极应对,在强烈谴责美苏核威胁的同时,加快了核武器的研制步伐,进行了充分的战备,并及时转变外交战略,迫使美苏最终放弃了对中国的核打击企图,打破了美苏的核威胁。  相似文献   

2.
3月中旬,刚刚经历大地震浩劫,余波尚未平息的印度,因一盘录像带而引发的政坛大地震,使本来就面临着信任危机的瓦杰帕伊政府陷入了灭顶之灾。 3月13日,一桩神秘军火腐败案的曝光,在印度议会掀起轩然大波。当日下午,一个名叫“泰赫尔卡”的印度网站出人意料地播出了一盘秘密拍摄长达4个小时的录像带,录像显示印度人民党主席莱克斯曼、平等党女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为美苏大国力量在中国的政治折射。美苏对于国民党政府唯一合法地位的确认是重庆谈判的政治基础,国共形成了一种不稳定的平衡,为两党的政治谈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第一次是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91年苏联解体,其主要特征是由雅尔塔会议确立的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第二次是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1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一超多强"的条件下,有恃无恐地推行"单边主义";第三次是从21世纪初"9.11"事件发生,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衰落,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世界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从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但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及拉美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主:印度的最大荣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对印度的印象,国人一般想到的是他们比我们更贫穷更落后。这些年,我们多了一些对印度的了解。一是印度有了核武器,还要造航母;二是印度人不仅输出薄饼和咖喱,还有IT技术及其外包服务也比较发达。至于印度人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似乎  相似文献   

6.
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源于战前美苏英三国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这一政策从内容上看 ,对中共是不利的。但是 ,由于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逐步加剧 ,苏蒋之间矛盾的加深 ,苏联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尤其是在东北的政策并对中共在东北的军事行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援助 ,为中共夺取东北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共审时度势 ,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制定了夺取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并迅速展开 ,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6)
抗日战争后的中国充满了各种变数,由于在抗战中美苏对中国的援助,使得战后美苏想获得各种在华利益。在雅尔塔协定的背景下,苏联获得的相当的在华利益,但是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苏联对国民党与中共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导致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从国民党对东北的门户开放政策、中美新约的签订、美苏冷战的爆发和中共的不断胜利这四点,本文拟通过对这四点原因的分析来看中苏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印度和西方的一些机构宣称21世纪是印度的世纪,印度经济将在这个世纪超越中国。本文就印度经济改革的动因、内容、成绩和问题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介绍并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以期给人们准确判断印度经济的发展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9.
独立50余年来,印度围绕“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等强国”的战略目标,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家安全战略,并使之日臻完善。但仔细分析后,我们发现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始终充斥着对中国的防范,并不时将其上升为“中国威胁”,“中国威胁”成了印度国防建设的第一判断,同时也成了印度一些霸权主义分子称霸南亚的重要借口。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从冷战期间美苏在各自阵营内部推行的霸权形式、所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人民对文明的认同程度、决策模式等四个方面对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比照探讨.同时,揭示了美苏在处理各自阵营内部关系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今后处理国际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美苏中三角关系悄然形成.在美苏两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中国站在谁一边将左右整个世界的走向.三极中实力最弱的中国以其良好的国际形象和高超的外交谋略,取得在与美苏抗衡中的优势,并由此改变了长期以来窘迫的外交环境.  相似文献   

12.
郝遥 《湘潮》2011,(9):50-56
毛泽东在美苏间权衡,美苏也在国共间摇摆 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是令人鼓舞的,不仅国民政府积极寻求美国支持,甚至在毛泽东看来,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或许也是可以寄予希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朋友去印度,回来后感触颇深,他给我讲了一个穷人的故事: 他刚到印度的时候,在孟买的大街上,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兜售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那是孟买穷人中的一种,其实和乞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大多是一些孤寡老人,生活上没有任何依靠。  相似文献   

14.
为了纪念朝鲜停战50周年,找出了历经浩劫后得以保存的唯一的一张开城旧照片,拍于1953年深秋,正在停战之后,日内瓦会议之前。地点是1951年7月举行首次停战谈判的来凤庄。从这张旧照,引起了一些回忆和思索。 拍摄这张照片时,作为背景的餐厅中正在举行午宴,主人是当时在开城与美方代表进行政治谈判的黄华同志,主宾是担任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主席的蒂迈亚将军。宴席只有一桌,印度方面的宾客还有政治顾问哈克萨,参谋长考尔准将;中方有黄华的助理浦寿昌,还有浦山和我作陪。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没有人会否认印度公务员的个人素质,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公务员在普通印度人眼里都是些出类拔萃的高智商人才。若单纯从形式上看,印度具有了当代西方国家维持官场正常运转的法律体系、现代行政管理制度以及代议制民主宪政等基本要件,但印度的官场却被百姓斥之为人满为患、效率低下、腐败横生。为什么一些在西方国家的崛起中起过很大作用的政府行政管理制度设计在印度就失灵了?问题在制度吗?印度公务员:优越的上流社会群体早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就按世界最早确立现代文官制度的英国模式建立了政务官公务员选举任用制度和以工作实…  相似文献   

16.
张本成 《党建文汇》2006,(12):22-22
上世纪40年代末,亚洲两大国家印度和中国先后迎来了独立和解放。由于有着相近的经历,两国在建国之初互相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而在1951年,当得知印度发生粮荒时,新中国在自身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六次向印度提供了约66万吨粮食,赢得了印度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然而,西方殖民主义造成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印度想继承英国在中国西藏种种“特权”的梦想,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17.
袁南生 《湘潮》2005,(6):47-49
印度的班加罗尔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嘱目,这不仅是因为它有“花园城市”、“空调城市”的美誉,更因为它迅速崛起为印度信息产业的中心,被人们称之为“南亚的硅谷”。一些在印度多年的西方外交官和我谈到印度的城市状况时,除了摇头还是摇头。但一提起班加罗尔,个个都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18.
1972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签订了《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导条约》)。它于同年10月3日生效,无限期有效,是美苏限制和削减战略武器会谈的主要成果之一。条约规定,双方均可部署两个反弹道导弹系统,一个保卫首都,一个保卫导弹发射场。除此之外,双方不得部署全国性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或其基地,也不准使非弹道导弹系统得到反弹道导弹的能力。按本条约的规定,苏联保留了莫斯科的发射场,美国保留了阿拉斯加州的发射场。 1974年7月,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又在莫斯科签订《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条约议定书》,规定双方只能在本国首都周围或者在一个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周围,建立一个反导弹系统。 《反导条约》虽然是美苏双方的条约,但是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间,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成为世人议论、关注的焦点。那为什么有些国家可以拥有核武器,而有些国家却不能发展核武器呢? 1958年,无核武器国家爱尔兰在联合国率先提出“不扩散核武器”议案,要求核武器国家不要向无核国家提供核武器。1962年,防止核扩散问题被列入18国裁军议程。1968年美苏向联合国提交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即NPT)的文案并于当年6月获得通过,1970年3月5日正式生效,有效期为25年。1995年4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将该条约无限期延长。目前除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古巴 4个国家之外,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已签署了该条约。 NPT的通过为核不扩散的国际体制奠定了基石,一方面禁止核武器  相似文献   

20.
阳国利 《学习导报》2010,(15):56-57
在毛泽东遗物中,有多个皮革类公文包,其中有一个黑色牛皮公文包,它是上世纪70年代,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从法国购得赠送给毛泽东的。有趣的是,时常听到一些来毛泽东遗物馆参观的客人,因为联想到美苏等国领导人的核公文包,看到它便会问起,这是不是毛主席的“核公文包”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