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票据无因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票据的无因性原则是现代票据法的通例 ,惟我国票据法第 1 0条等条款作了有因性规定。无论从立法例的参考、司法机关的态度、票据法理本身 ,还是从票据法条文之间的协调 ,以及维护票据和票据法特性上考虑 ,有因性对于票据是没有存在理由的。该第 1 0条相关规定应予删除。今后票据有因性无因性的讨论应跳出该第 1 0条的羁绊 ,提升研究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起源于德国票据法的票据无因性原则,是票据流通性的灵魂之所在。由于票据交易风险的存在,票据无因性原则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价值方面,票据无因性制度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票据无因性在经济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同时将票据法的立法角度从个人本位上升到社会本位。但遗憾的是,我国的票据立法对于是否坚持票据无因性的态度是模糊不清的,极大限制了票据的流通性功能,同时造成了我国票据司法实践上的混乱。我国票据立法迫切地需要寻找一条将其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阮宇晨 《法制与社会》2014,(14):268-269
我国《票据法》上虽有提及票据无因性,但多个条款之间存在着矛盾之处。这造成了实践中操作的不确定性,不利于我国票据的发展以及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从票据的历史发展中总结出票据无因性中的应有之义,并初步探讨了我国《票据法》在票据无因性规定之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4.
票据无因性是票据存在的基础与灵魂,我国票据法第十条关于票据行为有因性规定破坏了整个票据法立法的和谐,无论从票据出现的历史原因,司法机关的态度,票据法理本身,还是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实践等方面考虑,有因性对于票据是没有存在理由的。所以第10条的有因性规定应予删除。  相似文献   

5.
票据无因性之经济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春  胡海涛 《河北法学》2005,23(5):122-127
票据无因性包括外在无因性和内在无因性。票据无因性的坚持与否端赖其流通性如何。通过对票据无因性的含义及采无因性的经济逻辑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票据法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从而使我国的整个票据制度更趋合理,与国际票据法接轨。  相似文献   

6.
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是各国普遍承认的票据法上的重要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积极意义,理应为我国票据法采纳。本文从理论探讨及现行票据法的得与失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推动我国票据立法,以便更好发挥票据的流通及信用功能,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票据法律制度,是建立在票据流通的基础之上的。为了保障票据的流通与安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票据法确立了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原则。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原则并不意味着票据行为的发生本身不存在任何原因关系,而是指票据行为的基础关系(包括原因关系、资金关系和预约关系)与票据行为的效力相分离。确立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原则是世界大部分国家票据法的一致做法。我国《票据法》第10条并没有否定票据行为无因性,而只是其例外规定。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不是绝对的,而要取决于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客观情况。  相似文献   

8.
票据无因性原则之理论探讨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制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背景为依托,对票据的无因性的历史根源、逻辑起因及内涵、合理性、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票据法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从而使我国的票据的无因性更趋合理,与国际票据法接轨。  相似文献   

9.
论票据抗辩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票据抗辩及票据抗辩限制关系。票据作为无因证券,我国票据法规定了票据抗辩限制的基本制度,目的是保护票据债权人的票据权利和票据流通行为,但我国票据法规定模糊矛盾,本文对我国票据抗辩及票据抗辩限制制度修改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票据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流通媒介,其流通的安全性与票据当事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促进票据流通和保障交易安全是票据法的两项基本立法宗旨,但在现实交易中,二者有时会产生冲突,为了实现票据流通的经济功能,安全性问题常常会被忽视或牺牲,这是不利于交易当事人的。本文从票据无因性制度与空白票据制度着手,阐述了我国现行票据法律制度的相关设计及其安全性问题,并提出了立法完善建议,以实现既维护交易安全,又促进票据流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票据法理论除强调票据行为的形式要件外,还把票据能力和意思表示作为票据行为的实质要件。但是,票据能力和意思表示若具有实质要件意义,则与票据行为的要式性、文义性、无因性、独立性等特征相矛盾,也与促进票据流通的票据法理念相冲突。从票据法及票据行为的个性考虑,票据能力欠缺和意思表示瑕疵仅能作为一种抗辩事实,而不能以此否定票据行为的效力,即票据行为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实质要件。  相似文献   

12.
票据被称为市场经济的三大基本工具之一,票据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均是以票据无因性原则作为基石的。票据无因性是票据制度发展和功能不断增强的必然产物,然而,我国现行《票据法》在票据无因性原则的采纳上处于一种谨慎和不确定的立场,导致实务中对相关规则产生歧义,有待及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张奇 《法制与经济》2008,(20):58-59,61
票据被称为市场经济的三大基本工具之一,票据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均是以票据无因性原则作为基石的。票据无因性是票据制度发展和功能不断增强的必然产物,然而,我国现行《票据法》在票据无因性原则的采纳上处于一种谨慎和不确定的立场,导致实务中对相关规则产生歧义,有待及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票据保证是为补充票据债务人的信用,维护票据安全,促进票据流通而设立的制度,各国和各地区票据法都对票据保证做了规定,但略有不同。希望通过立法比较,从中借鉴国外和境外的相关制度和经验,以期对完善我国的票据保证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如果票据是商品交易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那么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原则便是促进血液良好循环的原动力。作为当前各国票据法通行的基本原则,为了使其能更好地促进票据流通,保障交易安全,本文对其法律效力及例外情况做深入地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票据行为无因性二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鼎生 《法学》2005,(12):56-65
我国《票据法》第10条、第21条的规定使票据无因性受到限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我国票据法的司法解释规定,票据的无因性不能适用于与票据债务人具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当事人。票据无因性的局限性、相对性是我国票据制度的特色,对此评价应当客观。票据行为并不影响基础关系。影响票据基础关系的行为是票据清偿协议,这是票据行为无因性必然推论。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该协议应定性为新债清偿协议。  相似文献   

17.
票据关系与票据原因关系是票据法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影响着整个票据法律制度的构建.票据关系的无因性体现了二者之间的分离关系;票据关系无因性的例外又体现了二者之间的牵连,这种既分离又联系的关系在我国票据法实践当中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8.
姬新江 《政法学刊》2005,22(1):86-89
票据权利人在非出于本意的情况下丧失对票据的占有,就有可能发生票据权利人的票据权利随之而丧失,因此,各国的票据法律为保护票据流通的安全,保障因票据权利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丧失票据利益,均对票据丧失后的法律救济途径作了明确规定。我国票据法在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规定了挂失止付、公示催告和普通诉讼三种法定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9.
《]票据法》第9条和第14条的立法在对票据的更改和变造的规定相对比较粗糙、保守,票据更改行为、票据变造行为的法律调整与规范不尽合理。鉴于《票据法》立法较早,而中国市场经济又在不断发展,故对相关法律规定提出立法完善建议颇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屠慧智 《法制与经济》2013,(8):37-38,40
票据在商事领域中具有高度的流通性,为保障其流通,票据法在制度设计上给予无因性,票据抗辩切断的保护措施。票据法保护持票人的信赖利益,在没有信赖利益可言的情况下,票据债务人可以抗辩之。文章就票据法抗辩制度与民法抗辩制度的区别来比较分析票据抗辩的特殊性,从间接恶意抗辩与知情抗辩的区别来比较分析适用票据抗辩的限制与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