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国家与福利国家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从基本内涵、生成背景、理论基础、本质属性以及建构路径等五个方面,对民生国家与福利国家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三点启示:中国正在建设的民生国家与西方福利国家都可以为执政党获取执政合法性资源提供民众基础;改善民生福利,要注重协调多元主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应辩证看待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的保障与改善民生道路。  相似文献   

2.
民生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期,以英国工党提出系统改革福利政策的“第三条道路”为标志,西欧社会民主党开始评估全球化引发的社会环境变化对福利政策的影响,试图将福利国家发展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在政策的理念、途径、措施、目标等方面对福利国家模式进行全面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要求。福利政策的改革仍是当前社会民主党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正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球化时期西欧社会民主党对福利政策的改革和调整无疑可以为中共提供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用“民生两会”来形容今年全国“两会”。是非常贴切的。在“两会”上,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正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人民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正是国家要解决的重点议题。“两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既是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节奏的治国大计,又是国家充分尊重民意、切实维护民生的利民大计。民生催生国计,国计直面民生。“两会”向世人宣告:民之生乃国之计。  相似文献   

5.
利用本属于全民和国家的垄断资源,依靠行政垄断权力,自己决定成本核算,没有竞争压力,通过红头文件“合法”涨价转嫁成本让民众和政府埋单……行政垄断衍生出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危害公共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加剧国家资产流失;扼杀创新动力……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是一颗附着在市场经济上的“毒瘤”。铲除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中国20多年的改革史就是一个反垄断的历程,然而要彻底消除行政垄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6.
民生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根本目标,构建适合浙江省情与区域发展实际的"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能够对浙江省民生福利的发展现状作出合理判断,有利于调节政府行为,逐步实现"民生本位"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本文基于"民生净福利"的科学内涵,创新性地构建了由收入分配、社会安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存环境、教育文化六大系统组成的"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并结合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性评价,进而提出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民生发展新模式,以推动"十二五"时期浙江民生建设向纵深开展。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18):27-27
从发大米、肥皂到公款旅游,甚至于分发价值昂贵的住房,近年来,公务员、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隐性福利”屡次引发广泛关注或质疑。一些福利专家认为,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隐性福利所造成的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2,(34):59-59
背景:10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中粮集团调研时强调,民以食为天,我国有13亿人口,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要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英国“福利国家”困境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后,英国于1984年首先宣布建立起了“福利国家”。70年代始,“福利国家”陷入了困境,主要表现在:福利支出过大;社会负面影响日益明显;自身弊端愈发暴露。其原因主要是:战后英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衰落;“福利国家”的民众基础逐步削弱;“新右派”对“福利国家”的批判。但由于“福利国家”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这决定了只能对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周逢民 《奋斗》2011,(9):45-45
金融越发展越要普惠民生。站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上,黑龙江省金融要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导,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城乡之间、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实现合理配置,实现全省民生福利的协调和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并逐步形成了建立“现代国家”的基本观念。其主要内容由现代政治观、现代经济观和现代文化观三大部分组成,并且在局部执政区域内实践了“现代国家”观。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国家观,实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实需要与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局部执政经验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视角来看,在战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欧洲形成的一种超越阶级、阶层和政党差别的“福利共识”局面,奠定了欧洲“福利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新自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兴起,这种“福利共识”趋于瓦解,引发当前“福利国家”出现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13.
于庆军 《党课》2014,(22):90-92
1992年1月27日,邓小平视察珠海江海电子有限公司,在谈到人才和创新问题的同时,出人意料地谈到了家庭问题。他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家庭不行,家庭是个好东西。”他还特别举例说明了家庭的社会功能。他说:”都搞集体性质的福利会带来社会问题,比如养老问题,可以让家庭消化。欧洲搞福利社会,由国家、社会承担,现在走不通了。老人多了,人口老化,国家承担不起,社会承担不起,问题就会越来越大。全国有多少老人,都是靠一家一户养活的。中国文化从孔夫子起,就提倡赡养老人。”  相似文献   

14.
民生主义之所以成为现代民生观建构的逻辑初始,在于其核心原则突破了传统儒家伦理社会组织原则的束缚;其哲学基础实现了由传统的以人生态度与治理之道为核心的理论范式向以历史重心与道德规范的现代理论范式的转换;其现代价值透映出超越西方现代性路径并释放出社会主义内蕴的逻辑射线。梳理并检视社会主义民生观建构的逻辑起点,目的在于厘清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早期民生观念的演变规律及其所遵循的价值准则与价值目标,从而为改革开放进程中民生观的转型与升级提供方法论指导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期,以英国工党提出系统改革福利政策的"第三条道路"为标志,西欧社会民主党开始评估全球化引发的社会环境变化对福利政策的影响,试图将福利国家发展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在政策的理念、途径、措施、目标等方面对福利国家模式进行全面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要求。福利政策的改革仍是当前社会民主党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借鉴社会民主党对福利政策的改革和调整的经验,社会建设应当符合具体国情,做到循序渐进,与公民精神的培育结合起来,注重要素整合,实现整体联动。  相似文献   

16.
治理“福利腐败”的“药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 《廉政瞭望》2006,(5):10-11
利用本属于全民和国家的垄断资源,依靠行政垄断权力,自己决定成本核算,没有竞争压力,通过红头文件"合法"涨价转嫁成本让民众和政府埋单……行政垄断衍生出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危害公共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加剧国有资产流失;扼杀创新动力……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是一颗附着在市场经济上的"毒瘤"。铲除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中国20多年的改革史就是一个反垄断的历程,然而要彻底消除行政垄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7.
与会专家认为:重庆实践让我们以崭新视角来看世界,重庆把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结合的模式令人鼓舞,重庆实践对亚洲国家有借鉴意义,重庆实践属”社会主义3.0版本”,可从政策、制度和政治三方面看重庆实践,重庆民生社会主义能重建意识形态,重庆实践是一种更具复制性的模式,重庆实践体现了发展成果为人民共字的执政观,重庆实践复兴了人民时国家基本制度的信念,重庆实践是中国乃至人类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福利腐败”:社会经济的“毒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属于全民和国家的垄断资源,依靠行政垄断权力,自己决定成本核算,没有竞争压力,通过红头文件"合法"涨价转嫁成本让民众和政府埋单……行政垄断衍生出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危害公共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加剧国有资产流失;扼杀创新动力……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是一颗附着在市场经济上的"毒瘤"。铲除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中国20多年的改革史就是一个反垄断的历程,然而要彻底消除行政垄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政绩考核中要多体现民生观,对领导干部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进行综合评价,这对于党的事业和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以及干部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冯小燕 《理论研究》2008,(1):40-41,54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目标,近几十年来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社会公正公平缺失,使得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难度加大,社会利益关系的失衡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共同富裕”遭遇困境的应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较大篇幅地关注民生,让我们看到国家在共富道路上所做的努力,面对困境最主要的还是应该在发展的基础上,调整完善社会公共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补偿机制,关注民生,运用法律刚性与道德柔性双重力量,使社会成员真正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