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国际战略的特色季立新8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依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国际战略。这一战略不仅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战略,而且开辟了中国外交蓬勃向上的新局面。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本文拟就其战略...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的特色○张伟国际战略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这一理论是在国际局势动荡多变和我国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背景下形成的战略与策略谋划。邓...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战略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80年代"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战略,到1990年代"全方位"的睦邻友好战略,再到21世纪初期"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战略.我国的外交政策随之更加积极务实,国际形泉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为国内经济发展争取到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标志着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认真总结这一时期我国国际战略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期我国国际战略的制定不无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安全国际战略面临的问题后,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提出以下对策:⑴促进能源供应的多元化;⑵建立石油战略贮备体系;⑶保障海外能源运输的安全;⑷建立较为稳固的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2,(32)
国际战略是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主权国家在对外关系领域内较长时期和全局性的谋略,也即主权国家在国际斗争中运用国家实力谋求国家利益的筹划与指导。从其分支和表现形态来说,主要有国家安全战略、外交战略、政治战略、对外经济战略、国防和军事战略、意识形态战略等等。从空间范围划分,有全球战略、地区战略(地缘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谋求中国革命最有利的外部环境,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审时度势,制定出既体现时代主题又顾及中国和世界政治状况的国际战略,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逐渐形成了出奇制胜、大开大阖的风格,掌握了纵横时空、以弱击强、弱势转化的国际战略艺术。认真总结延安时期党在国际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及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对于新时期我国国际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历来重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分析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制定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和政策。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从国内来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国际来说,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格局正在进行重大的调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完成新世纪三大任务,要求我们不仅要制定正确的国内发展战略,而且需要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变化及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作为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参与国际分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基础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即比较优势原则、动态原则和适时从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转变原则.因而,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际分工参与战略,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层次,而且也是实现国际竞争优势和整体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印关系的国际战略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当代国际战略的视角对中印关系的由来、现实状况及走向作了审视。作为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中印间关系现存问题及解决前景,对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有着重大影响,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怎样开拓建设性的空间而消解存续已久的忧患,确实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0.
方英 《理论探索》2003,(1):50-51
加入WTO后,我国的企业面对着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目前,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质量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质量挑战,我国企业应实施全新的质量战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近日拜读李慎明同志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有机会通过学习,重新审视世事时局迷雾,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作者所揭示的国际战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经济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这些新动向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上海科学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王纪宽最近撰写的《国际经济发展战略动向和对策》,不仅提供了这方面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和资料,而且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全文共十个部分。本刊征得作者同意,从这期起连续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详细部署,强调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本文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搭建“政策工具—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政策发展阶段”三维框架,对306份我国国际人才引进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存在政策工具比例不够均衡、政策环节需要有效衔接、一体化协同的国际人才引进机制尚未充分形成、政策生态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据此提出了我国国际人才引进政策要突出优势、精准施策;联动引才、试点先行;主动服务、多元激励;搭建平台、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视域下的国际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制定适时合理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其重大意义首先是保证一个国家能够立足于一定的国际政治环境当中,免于在大规模的战争中失败或灭亡;其次是使国家的资源、财富、人力可以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确保综合国力的稳步提高,并能针对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具有灵活全面的应变功能。由于经济因素已越来越在一个国家的事务进程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主导地位,“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口号曾作为当今发达国家在战后恢复时期的立国准则。故此,反思战后一些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的诀策进程,探讨国际政治环境与国内经济建设之间的必然联系,以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确定提供一点有益的依据和参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军事冲突、选举风波、恐怖事件、政局剧变……一连串似乎出人意料的事件,将世界搅得无法安宁,也对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世界形势的走势,正确认识和估价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并据以确定我国在新世纪的国际战略,这是在迎接十六大召开之际需要认真注意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深化对当今国际战略形势的认识,本刊特邀有关专家就这一重大主题进行系统探讨和深入解答,本期发的是第一篇。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长达两个多月的空中打击,特别是对我驻南使馆的野蛮轰炸,引起人们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关注和思考。和平与发展是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政治格局是单极化还是多极化?美国的霸权主义扩张意味着什么?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的新发展,我国如何进行战略调整? 一、全球化与美国的全球战略 南联盟战火虽然令世人关注,但并非美国的重点所在。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特别是渗透于、隐含于不可抗拒的全球化浪潮中的美国的经济霸权。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二战以来,随着新…  相似文献   

17.
地缘战略理论与国际霸权主义后巨涛,陈宗贤(一)地缘战略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所依据的基本战略思想。最早创立地缘战略理论的是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1861—1947)。本世纪初,他从政治地理学角度研...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济贸易的战略态势 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国际经济贸易的战略态势,正在促发新的变化,新战略态势正在加速地代替旧的战略态势,首先是: 一、旧的不平衡引起新的不平衡——以美国经济为主导的国际经贸战略结构,正向西欧以联邦德国为主导的、亚洲以日本为主导的多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1)
主权国家怎样在当代全球互动背景下实现国家安全,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论,均势安全、权力均衡、集体安全等不同选择。现实中,没有一个国家会单纯执行某种纯粹的战略。我国的选择应该是,在大力发展自身势力的同时,要充分地认清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将着眼于外部环境的战略与着眼于内部发展的开放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安全策略,只有当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适合时代的背景和挑战,国家的安全才会有保障。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5)
中国如何在美国调整对外战略的背景下维护国家利益,是当前面临的迫切议题。我国的选择应该是:努力争取可持续发展,争取中国梦的实现。在大力发展自身综合国力的同时,充分认清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将着眼于外部环境的国际战略与着眼于内部发展的开放战略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