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14年农历又逢甲午之年。提起"甲午"二字,难免会勾起无数中国人那段沉重的历史回忆: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两国爆发战争,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收尾。从此,在中国人心目中,"甲午年"成为中华民族蒙受耻辱、任人宰割的代名词。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我不由想起七十一年前一段父亲李祖夔(kuí)与"甲午同庚千龄会"的尘封往事。忧国忧民倡议结社七十一年前的1943年农历正月初十,适逢时任上海中华书局美  相似文献   

2.
杨雯 《广东党史》2010,(11):26-29
<正>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清王朝的御用军队在国际帝国主义列强的武力面前,不堪一击,处处受挫。甲午之战败后,  相似文献   

3.
《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是《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作者是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任达,译者李仲贤。任达在这本书中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从1898年到1911年清王朝"新政"运动的革命性的影响,以及在此运动中日本因素的影响;二是清王朝"新政"运动。  相似文献   

4.
勿忘甲午     
正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这场战争,让满清政府丧权辱国,加速倾覆;让日本帝国主义大获全胜,更加狰狞。120年来,每一次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120年中,无数人反思甲午,都在呐喊、战栗与鞭笞。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相似文献   

5.
正"甲午",一百多年来时刻触痛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记忆。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拥有当时世界领先水平铁甲舰队的"天朝上国",自认"倭不度德量力","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却反被日本这一"蕞尔小邦"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打败。今年,又逢甲午。3月3日至4月12日,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息》联合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专题报道,连续刊发了金一南、丁一平、皮明勇、罗援、刘亚洲等一批军事研究名家关于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至今100年的中国历史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振兴中华,百年求索。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客观上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90年前,中国共产党创建后,继承辛亥革命百折不挠的精神,并将"振兴中华"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好,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7.
正说到中山舰,相信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1926年,蒋介石利用"中山舰事件"扩张势力,逮捕了中山舰舰长李之龙(中共党员),并迫使中共中央向其让步,为其后来公然发动"清共"埋下伏笔。事件前后的中山舰到底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的悲壮往事,值得后人去追寻。舰名更易:从"永丰"到"中山"中山舰的前身为永丰舰。甲午中日战争后,清王朝为重建海军以加强国防,决定再次购买军舰充实海军实力。1910年,清政府派遣海军  相似文献   

8.
王岗 《前线》2014,(7):41-43
<正>今年是甲午之年,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马年"。120年前,爆发了中日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回望历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就陷入了灾难之中。甲午以降,民族灾难愈加连绵深重,但是,也正是在众多灾难的磨炼之中,中华民族站立起来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仍然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可以说是甲午战争的延续,由此引发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并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果将视野再上溯千年,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创造过无数的人类奇迹,  相似文献   

9.
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这场战争,让满清政府丧权辱国,加速倾覆;让日本帝国主义大获全胜,更加狰狞。120年来,每一次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120年中,无数人反思甲午,都在呐喊、战栗与鞭笞。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相似文献   

10.
正6月,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参考消息报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及国防大学共同主办了《甲午殇思》图书首发式暨"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研讨会。首发式后,世纪出版集团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上海图书馆等捐赠了《甲午殇思》图书。激活中国人的"公共开关"《甲午殇思》最初作为一组系列报道刊发于《参考消息》。《甲午殇思》总策划、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介绍,去年11月,他就提出了以"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作为2014年重要选题的设想得到肯定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  相似文献   

11.
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在这场震惊世界的战争中中国战败,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以史为鉴,可以知未来。本刊特刊登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日本军国主义的前世今生——通过甲午战争透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的文章,旨在帮助广大官兵从对黄海海面弥漫的历史硝烟的深刻反思中获得感悟、得到启示,进一步激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军梦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4,(25):64-64
正一百二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天朝上国"迷梦破灭,现代化进程一度从此中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一百二十年,乃国之大殇。一祭:殷鉴不远,祸起萧墙。近年中日两国关系起伏不断,各种矛盾问题集中爆发,日本政治右倾化和军事安全走向引人关切。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和粉饰日本侵略历史,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不断发起对邻国的单方面挑衅行动;肆意践踏日  相似文献   

13.
1911年,中国爆发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大地上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曾晖 《廉政瞭望》2014,(12):20-25
19世纪90年代,经历了“洋务运动”的清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迹象。然而,甲午惨败,彻底葬送了30余年“师夷长技”的成果,也完全粉碎了帝国复兴的残梦。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11,(10):F0002-F0002,F0003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封建帝王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新历史。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86,(3)
今年三月二十日,林伯渠同志诞生整整一百周年。我们在锐意改革、振兴中华的凯歌声中,来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中国革命的先驱、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更深的意义。一八四○年,英国用大炮轰开了清王朝的防堤,也搅乱了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秩序。从此,列强蜂拥而入。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历史便开始了落后——挨打——愈落后——愈挨  相似文献   

17.
重温王韬     
1897年,曾对洋务运动有颇多夸赞的思想家王韬去世。可以说他的死标志着旧派的新学与新学家时代的结束,因为就在第二年就有康染这些新人崛起,他们以更直接的方式干政并以更惨烈的方式失败,中国的文化语境与清王朝的政治处境为之一变。实际上早在两年前甲午海战后洋务派们就已经过时,并不善酒的王韬晚年纵酒甚至吸毒,心情潦倒。就一代人当下的思想生命与政治生命来说.一场战争、一次政变或一场革命就足以使之兴替,然而,我们今天以史家的眼光来看经过无数兴替的百年历史,所有曾在自己的时代领过风骚的人又都是不死的。在腊月将尽的闲…  相似文献   

18.
<正>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第一支近现代意义上的海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关于这支舰队的评价在120年后仍然争论不休。其中有一则著名的"主炮晾衣"故事,称北洋舰队在访日期间被日方军官东乡平八郎看到主炮上晾晒了衣物,由此论证军律涣散,注定打不赢战斗。连史学大家唐德刚在其著名的《晚清七十年》中,都有此记述。然而这则在现代流传极广,经常被引用的故事,实际是一则彻头彻尾荒唐的谣言。  相似文献   

19.
甲午百年话“甲午”戚其章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至今整整一百周年了。一百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不但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淡漠和遗忘,反而借助于文艺作品和历史读物的宣传,成为家喻户晓了。在海...  相似文献   

20.
100年前,公元1911年10月10日,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领导新军在武昌举行起义,数日之内起义风潮迅速席卷各地,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油尽灯枯的清王朝应声倒地。这一年是中国纪元的辛亥年,这一次革命被称作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