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税费改革、行政村区划调整和村干部精简后,村域规模变大,村干部人数减少,工作任务相对加重,村干部管理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干部工作难度大与待遇低的矛盾凸显,使得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且越是条件差的村,矛盾就越发突出,造成了村干部干事缺乏热情、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尴尬局面。一些村干部作风涣散、人浮于事、村级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出现激化、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呼声与建议     
《正气》1997,(10)
呼声与建议谁来管管农村过庙会的铺张问题□周荣斌刘文柱笔者在基层了解到,在一些农村前任村干部卸任后,新班子上台接收政权而不接财务,往往是一任一茬财会人员。一任一套财务帐,导致农村财务出现断头帐、包包帐等混乱状况。甚至有的村干部退下二三年后,执政时村委欠...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驻村干部制度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是群众路线制度化在新时期的一种尝试。驻村干部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驻村干部的选任、驻村干部职责、权力明晰方面以及驻村干部制度存在形式化倾向等。任何制度的完善都是一个过程,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是驻村干部制度绩效优化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最近,开江县委组织部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县168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并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在拉大,出现信任危机。长期下去,既影响农村发展稳定,又影响村干部的形象和工作热情。有效化解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信任危机"问题,已然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一、群众不信任村干部的主要表现第一,质疑村干部的道德品质。一些群众认为,现在国家的政策都很好,但在涉及群众的利益分配上不公,存在由关系亲疏决定的现象。第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笔者得知乡里有几个村干部提出辞职,准备去外地务工,颇感意外。在与一些村干部的交流中,他们道出了"弃官不做"的真实原因。一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村干部肩上的责任可以说是越来越重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仅适用于乡镇干部,更适用于村干部。乡镇各个部门分派下来的工作都得靠他们去完成,压力可想而知;而在工作中一旦出现了差错,村干部往往还会成为"受气包"和"替罪羊"。二是村干部的待遇比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09,(11):35-35
新一届村级班子产生后,宝坻区大钟庄镇党委发现个别村级班子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村干部因素质和能力不高,影响了村里工作正常开展;个别村干部办事不民主,处理问题片面化;个别村干部受宗族派性的影响,办事不公,群众有意见等。为此,镇党委对症下药,加大村级工作管理力度,坚持对新班子扶上马后再送一程,有效促进了全镇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正>新常态下治理村级腐败,基层纪委的措施与对策近年来,广安市持续加大对村干部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通过对近两年查处的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综合分析,发现"村官"腐败的一些特征和发展趋势是:村干部腐败呈易发多发态势。从广安市近两年涉及村干部的信访数量看,2013年为140件,占信访总数的8.5%;2014年为294件,占信访总数的17.96%,一直在高位上徘徊。从近两年查办的村干部案件数量来看,2013年为177件,占  相似文献   

9.
灵纪 《正气》2003,(Z2)
农村选举换届工作虽已结束,但农村上访问题较为突出,且多数是“村干部”直接或间接参与上访,这些信访问题的出现影响了百姓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分析这些信访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为树“威信”而告“下台村官”的问题。“下台村官”虽已不在其位,但却有工作经验,而新上任的村干部由于对工作不是很熟悉,就担心工作上遭到“下台村官”的贬低。于是就策划、组织一些村民反映“下台村官”的问题,以此来树立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二是为泄“私愤”而告“下台村官”的问题。有些村干部上台的动机不纯,就是想报个人恩怨,泄个人私愤。所以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种“富者为官”现象。一些乡镇在选拔任用村干部时,往往将视线对准那些发财有方、带头致富的人。至于这些“富者”德才素质是否符合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群众是否拥护和信任,考虑不多。某些地方甚至将有没有经济实体,家里有没有存款作为能否担任村干部的唯一标准。手头没有实体,家里财产在村里不冒尖,即使具备当村干部标准,也不能当村干部。群众对这种只要有钱就能当村干部的“富者为官”现象,十分不满。农村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富者为官”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条。一是这些地方乡镇干部组织观念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玉树州基层组织出现断层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广大农牧民群众迫切要求“有能人办事”的愿望形成了矛盾。造成村级基层组织断层乏人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村“两委”班子后继无人,年龄偏大的村干部调整不下来,有的村虽然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但大都缺乏工作能力,扶上去群众不满意;有的村培养后备干部的“源头”出现“断流”,找不出培养人选;有一些村干部不愿意让位,  相似文献   

12.
威组 《支部生活》2010,(9):47-47
富源县开展“六个一”活动,教育培训新当选的村干部。一是开展一次任前谈话。各乡(镇)副科级以上挂村领导及时找新当选的村干部进行面对面“任前谈话”。二是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各乡(镇)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办班等形式,对新当选村干部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土地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集中培训。三是开展一次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是联系群众别装官样。驻村干部大都来自机关,学识较高,正由于此,个别驻村干部容易出现以“上面来人”自居,这种现象群众尤为反感。驻村干部要真正把农村当作自己的家,深入群众,带着感情开展工作,与农民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从而得到他们的理解、信任、支持。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12,(5):42-43
郑州市惠济区针对过去罢免不称职村干部难以操作、村干部“能上难下”的问题,在新当选的村干部中推行辞职承诺制,要求村干部在履职前签订“辞职承诺书”,如有违反承诺则主动辞去职务。  相似文献   

15.
围绕村干部阶级成分问题,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干部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不能单纯从阶级成分出发分析问题,村干部阶级成分中农化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一种则认为凡是村干部出现问题即因为其阶级成分出现问题。1947年至1948年土改整党中后一种意见为刘少奇同意,并成为全国土地会议的决议。  相似文献   

16.
"在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格局下,村干部的地位日益凸显.因此,当下乡村治理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村干部的积极性问题;另一方面是村干部行为的合法化问题.但是,从制度安排来看,既有村干部报酬补偿机制对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解决.而"村财(账)乡管"与"村用省管"的办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建立村干部报酬的合理分担与补偿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对当前村干部报酬补偿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后,提出了采取"国家财政拿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农民群众负担一点"的办法来解决村干部报酬补偿问题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7.
去年,浙江永嘉县制定出台《不适任村干部"五退出五劝退"办法》,全面建立不适任村干部退出机制,切实解决部分村干部不在岗、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 该县明确村干部凡出现"被判处刑罚、丧失行为能力、民主评议不称职、违反竞职承诺和村民联名罢免"等5种法定情形的,将予以退出.要求各村每半年定期召开一次民主评议会,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干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议,连续两次被评议不称职的,其职务终止.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处理好干部与群众关系。镇村干部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 ,他们与群众关系处理得好坏 ,必然直接影响到镇村工作的成败得失 ,影响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必然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无须讳言 ,目前我们有些地方农村干群关系有日趋疏离的倾向 ,干部与群众间关系紧张 ,感情淡化 ,甚至出现了对立情绪。那么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 ,农村中干群关系疏远的责任在于我们干部 ,在于我们的一些镇村干部素质欠佳 ,执政水平不高。至今为止 ,我们的绝大多数的镇村干部都是“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通过解决反映农村党员干部问题的来信来访发现,一些乡镇在农村干部管理上存在五种错误倾向:一是“捧”。有些乡镇用捧的办法来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对村干部只讲功,不言过,做了工作有功劳,不做工作有苦劳,而对村干部的监督约束则很少考虑。二是“哄”。由于诸多原因,一些村干部“撂担子”现象严重。有的乡镇不从党性教育这一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是把党内的同志关系看成庸俗的“哥们义气”,村干部干工作也是看“某领导的面子”。三是“宠”。一些乡镇领导对村干部的缺点熟视无睹,放任自流,只注重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不看其执行政策怎…  相似文献   

20.
夏芳 《支部生活》2004,(9):40-41
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但近年来,一些地区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频频出现村干部截留、拉用、挪用、贪污集体资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因此,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