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称为“三江源”,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516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被誉为“中华水塔”。同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三江源独特的生物区系,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冰川后退、雪线上移,湿地萎缩甚至干涸,特别是草地大规模退化与沙化,毒杂草取代优质牧草,鼠害严重,草地载畜能力减弱,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和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草地保…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区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植被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而隆宝保护区作为长江源头支流结曲河的一部分,具有很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  相似文献   

3.
锁贺祥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有些河流断流了、有些湖泊消失了,大一些的湖泊水位逐年在下降,雪线也在不断上升……继续下去的话,“中华水塔”不仅影响到青海,而且影响到祖国的大部分地区,还要影响到世界的一些地方。去年,我们到青海南部地区调研,发现草原退化现象明显、人为破坏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长江源头的问题十分严峻。因此,我觉得农工党中央大会发言的选题很好,工作也做得比较细致。我对长江的保护问题有几个担心:一是担心投资决策失误,生态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因…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他强调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针对青海情况,他提出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5.
江河源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青海南部 ,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 2 0 0 0年 8月正式定名为“三江源” ,并建立了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碑名 ,布赫副委员长题写碑记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我有幸参加了揭碑仪式。党中央和政府所以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如此重视 ,是因为它创造了四个最 :一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覆盖了青南36 .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一半多。二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昆仑山及其支脉雪山融化的雪水先形成千百个大小湖泊和沼泽 ,然后汇集成两江一河。该地区平均…  相似文献   

6.
位于我国“三江源”地区的青海省,生态环境正在不断地恶化,缺水、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三大问题日益突出,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是威胁三江源生态的首要问题。作为“中  相似文献   

7.
情系三江源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位于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三江源地区土地沙化和黑土滩面积不断演进。自1996年以来,青海省人大环资委主办的"江河源环保世纪行"活动,以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法制报、西海都市报、青海新闻网等省主要媒体和多家中央驻青新闻单位为主力,坚持以保护三江源生态为己任,持续围绕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三江源生态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循环经济发展、黄河源头和上游生态保护等重点课题,以“保护资源,永续利用”“搞好水土保持,保护三江之水”‘保护三江源生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内容开展了宣传呼吁活动,针对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大声疾呼,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累计播发新闻1000余篇、条,提出建议和批评意见100余条。  相似文献   

8.
陆桂弟 《当代广西》2010,(22):50-50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保护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位于临桂县境内的会仙湿地是目前广西最大的一片湖泊型湿地,也是广西岩溶峰林地貌中最具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净化功能及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地处长江源头第一县的曲麻莱县,过去水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却出现了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冰川退缩等现象。记者日前采访时看到,这里的居民生活在“住在源头买水喝”的窘境当中。据了解,作为“中华水塔之县”的曲麻莱,县城原有136眼水井,到2000年只有8口有水,县城80%的居民都靠买水生活。藏族老人文才告诉记者,20年前曲麻莱县从70公里以外的地方搬迁来的时候,在县城随便找个地方挖上三四米,水就能溢出来。短短的20年时间,水位下降这么厉害,让人想都不敢想。曲麻莱县县委副书记朱红光说,除地下水水位下降特别厉害以外,全县30多条河流中,…  相似文献   

10.
这里有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共同发源之地,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生态责任重大而艰巨。多年来,青海公安机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中华水塔”的重大嘱托,切实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坚决扛牢守护青海生态安全,通过执法检查、巡逻管控、打击震慑、普法宣传等务实举措,努力为维护全省生态资源安全贡献公安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2月2日是全球第22个世界湿地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湿地使者行动”在持续了9个月以后圆满落下帷幕。“湿地使者行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1年正式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活动旨在唤起公众对湿地价值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一重要的生态系统。2017年的活动主题为“共护三江源”。从2017年5月开始,活动通过网络竞标答辩的方式从环三江源流域的各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指水、陆两种界面交互延伸的一定区域,包括湖泊、沼泽、海岸滩涂等。湿地具有重要的蓄水防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功能,被誉为“大自然之肾”。  相似文献   

13.
关注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连接处,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也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丰水季节,河湖一体,水天一色;枯水季节,水落滩出,碧草连天。王勃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苏东坡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绘的都是鄱阳湖的胜景。在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江西省委、省  相似文献   

14.
福明  雍强 《中国减灾》2004,(10):40-41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近日,非政府国际世界环保组织机构举办的“湿地使者行动”走进了川西北高原——四川省阿坝州,“湿地使者行动”是以大学生等青年团体为桥梁,结合四川成都发起的“追寻东方伊甸园之梦——走进川西湿地”活动,活动以岷江上游的环境保护为考察路线,沿着岷江追溯而上,并将对岷江之水及岷江流域的湿地保护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传递湿地知识以及湿地保护,以提高社会尤其是湿地地区政府与群众意识的提高,进而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宣传对川西湿地的保护,引…  相似文献   

15.
吃与养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报道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 )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状况。据报道 ,由于这里的许多河床中富含黄金 ,作为中华文明之源的“三江源”因此被蜂拥而至的淘金者挖得底朝天 ,河床的流水、蓄水、涵水的功能被破坏 ,当地的许多居民居然花钱买水喝。类似的报告不时见诸媒体 ,为此笔者想了许多 ,其中之一是联想到八十年代流行的一个著名的口号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这个口号正确吗 ?正确的 ,有道是“一方土地养一方人”。山上有木 ,可砍 ;山上有竹 ,可伐 ;山上有草 ,可牧 ;山里有金银铜铁煤等多种宝藏 …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将要经过可可西里、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自然保护区,但线路通过地区是两大保护区的边缘交界地带,并没有从其中任何一个区内穿越,因此对保护区的生态和野生动物基本上没有影响。同时,铁一院在设计中还专门预留了供野生动物迁徙的专用通道,这在我国的铁路建设史上还是很少见的。具体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环保的工程措施?1、高原植被的保护与恢复线路所经多为高原草甸地区,受严酷的气候条件控制,植被生长非常缓慢。施工中因取、弃土,路基占压不可避免地要破坏部分高原植被,对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采用分段施工,逐段移植的方法,将每…  相似文献   

17.
(一)“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唱出了洪湖的秀丽风光。洪湖,是长江、汉江流域之间的洼地区域,形成于2500多年前,是湖北最大的湖泊,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泊,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湖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内陆淡水湖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区域之一。20世纪初,洪湖湖泊湿地面积曾  相似文献   

18.
李省长、各位领导: 省委、省政府对我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十分重视,“九五”期间将九大高原湖泊保护作为全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今天又召开“省政府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7.1级地震,全国各地爱国人士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后重建。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2010年6月20日,玉树灾后重建全面启动。由于玉树地震灾区地域辽阔,交通设施落后,路网密度低,路况差,且重建项目位于玉树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使得交通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难度非常大。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高原湿地地区,保护和建设三江源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然而公路工程建设势必消耗资源、改变地形地貌和原有的自然景观,严重地影响着沿线的自然环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怎样才能处理好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摆在各级交通行业人员面前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公路工程各施工阶段环保管理的角度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11,(23):25-26
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湖泊是大地的血脉,就如同人身体上的血管和脉络一样。沿湖泊周边地区的山林、湿地与湖泊水体唇齿相依,是改善调节流域环境、净化湖泊水质的"绿肺"和"绿肾"。如果想让人的生命之树常绿,就必须保证人的血管脉络和脏器完好。同样,要保障大地常青,就必须保证河流湖泊以及沿湖泊周边地区的山林、湿地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