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吉遇  李力 《当代广西》2005,(11):13-15
旧时两广一带,家用春联颇流行只贴两张红纸,纸上不写一字.称作“无字春联”,此联始于清代乾隆年问大臣陈宏谋。陈宏谋是广西人.曾官至户部尚书.年老退休回故里后。每当除夕将至.乡人多以春联索书于他。陈宏谋接受以后.却不写一字.也不让家人代写。届时各家来取.就以原纸奉还。乡人十分惊奇.问他为何不写一字.陈公说:“有字不如无字好。”各家听了.部十分高兴.欣然把红纸拿回家贴在大门上。路人见到无字春联,深以为奇.就问户主为何不写字.户主都说:“这是陈公说的,‘有事不如无事好’,贴春联本来就是为祈求平安.当然是无事好呀!”原来在两广地区.“字”与“事”同音.乡人误听“字”为“事”.而“有事”是灾祸的代名词.“无事”则是平安之借语.陈宏谋无意漩的一句话经误听之后,其意正好符合乡民祈求平安的心理.所以他们十分乐意接受不写字的“春联”.于是张贴无字春联便相沿成俗.至今已流行了100多年。平安值千金。从旧时的“无字春联”到今天的“平安是福”.平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张新民 《协商论坛》2011,(11):57-57
在8月29日至30日广东省委召开的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谈到人民政协成为推动广东科学发展的重要智库,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广谋良策时说:“我把‘献’字都改成了‘谋’字,我觉得应该是‘建言谋策’而不是‘献策’。”为汪洋同志的一字之改热烈鼓掌!  相似文献   

3.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3,16(2):85-85,93
鲁迅先生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里 ,以狂人之语 ,辛辣的文字 ,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封建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 ,发出了打倒吃人礼教的强烈呼声。在《狂人日记》中他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 ]这种吃人的礼教突出表现在家庭伦理关系中 ,即夫权和父权。鲁迅先生对“节”、“孝”等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孝”是封建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 ,鲁迅把被封建统治者扭曲了的所谓孝道与封建君权…  相似文献   

4.
陈静辑 《乡音》2014,(10):44-44
明末的一天,崇祯皇帝做服走在街上,看到有人拆字算命,于是想预卜一下国运。崇祯随意写了一个“友”字,拆字先生看后,皱着眉头说:“这‘友’字不好,它就是‘反’字出了头。如今李自成进了洛阳,杀了皇叔,不就是造反出了头吗?”崇祯自然不高兴,强压住怒火解释道:“我搞错了,其实我想拆的是‘有无’的‘有’。”  相似文献   

5.
旧时两广一带,家用春联颇流行只贴两张红纸,纸上不写一字,称作“无字春联”。此联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大臣陈宏谋。陈宏谋是广两人,曾官至户部尚书,年老退休回故里后,每当除夕将至,乡人多以春联索书于他。陈宏谋接受以后,却不写一字,也不让家人代写。届时各家来取,就以原纸奉还。乡人十分惊奇,问他为何不写一字,陈公说:“有字不如无字好。”各家听了,都十分高兴,欣然把红纸拿回家贴在大门上。路人见到无字春联,深以为奇,就问  相似文献   

6.
为了生存     
为了生存延梅记得那是1971年9月,我们七、八个女同学劳动了一天,又在为明天的柴、米、油、盐而发愁,个个闷闷不乐,有的偷偷地擦泪,有的唉声叹气。小曹挥动着手大声喊到:“我真不明白,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还接受什么再教育?”玉兰反驳说:“你头脑中的‘私’字太重了,应该彻底脱胎换骨进行改造。”小曹涨红着脸叫着:“我‘私’字,你‘公,字当头能当饭吃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我无言以对,大家的苦处我心里明白。今天我只吃了一个玉米馍,早饿得发慌,泪水象断了线的珠子从脸颊上流了下来。大家见我这样都默不作声了,挂着脸,抹着泪哭泣着。那时的我们对生活最高的向往就是肚里能吃饱饭,求得生存的基本标准。当年的山区农村实行的是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人们盲目的开垦荒地,导致了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只有变更广种薄收传统的生产方式,腾出土地还林、还牧,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把荒芜的土地变成绿洲,才能与大自然共存获益,找到自己生存的途径。但当时我们对这个道理并不十分清楚,不懂得贫困并不是社会主义,匮乏是社会倒退的标志。·插队知青“侃”当年·为了生存@延梅  相似文献   

7.
华芳 《今日上海》2010,(2):43-43
“老师,我就喜欢您的字,今年给我写个带‘虎’字的春联吧。” “我去帮您拿墨汁,下一幅您可得帮我写了……”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机会出去,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退’,用我的全部个人资产将我所收受的房产和钱全部退回去。以洗清我这颗污浊的心,弥补给组织造成的损失。”这是谭历亲手写的忏悔书上的一句话。一个“退”字,包含着他内心多么深的“痛悔”?如果他的人生早能“退”一步,怎么会有今天?  相似文献   

9.
作文课上,戴着近视眼镜的语文教师李玉芬,在课桌间走来绕去,看着初一学生写作文,黑板上的作文题是:《我爱小白兔》。一个名叫张小军的男孩,突然举手站起来问:“老师,‘莴苣’两个字怎么写?”糟!李教师脸一红,真要命!这两个字我也不会呀!其实,字典就在讲台上,一查字典也就行了!但她不愿让学生知道她不会。急中生智,她矜持地用手扶扶眼镜架,脸上显得特别严肃:“张小军!你既然不会写‘莴苣’, 就要善于用别的词代替嘛!做作文就要学会这种用这个词代替别个词的本事。比如,用‘竹笋’代替‘莴苣’不就一样吗?”“竹笋形…  相似文献   

10.
语录对白     
《传承》2003,(4)
“文革”有段时间,人们说话前必先背一段“语录”。一天,一对农村夫妇到大队闹离婚。丈夫:“‘下定决心’,我要离婚!”妻子:“‘排除万难’,离婚休想。”队长:“‘抓革命促生产’,离婚是小事,革命生产是大事。”丈夫:“‘路线是个纲’,离婚已是铁定心肠。”妻子:“‘我失骄杨君失柳’,离婚对你没好处。”队长见这对夫妇一时半会扯不清,劝道:“‘红军不怕远征难’,麦收过后再来谈。”语录对白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确有一些人想用苦难毁掉他,但结果是苦难塑造了他。20多年的“苦海”,4年零7个月的牢狱生活,被挑断了手筋,被打断了腿的韩美林,顽强地活了下来。他画了50多年的画,10多年前,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个用人名命名的美术工作室——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从书画作品到手工艺品,从钧瓷到紫砂,再到城市雕塑,作品的数目之多,是要以“万”为单位计算的。他的画很值钱,却从未获过什么奖;倒是他写的散文,一个奖接着一个奖地被捧回家来。 他达观,也幽默。我们谈话时,小狗跑过来了。我问:“是‘刘富贵’,还是‘二锅头’(他给狗起的名字)?”他说:“这个叫‘锅饼’,它太太叫‘烧饼’,都是吃的。前些时候,它们生了4个孩子,一个叫‘不吃’,一个叫‘白不吃’,一个叫‘不拿’,一个叫‘白不拿’。‘锅饼’总巴结我,对我好极了,长得很漂亮,群众关系却特别不好。”我想,这种达观应该是他历经磨难,未曾倒下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2.
咱们的民警     
咱们的民警王乾荣写下这个题目,一位朋友看了说:“干脆写成‘警察’得了,人家外国‘公安局’都叫警察局呢!”当然也可以写成“警察”,但我仍坚持用“民警”,这不仅因为多年的习惯使然,更因为这是深藏于于内心的感情的自然流露。咱们的警察前面冠以“人民”二字,当...  相似文献   

13.
一字源流奠万华1988年10月,著名的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首次到祖籍地福建寻根祭祖。当时的福建省省长王兆国会见了他。李远哲博士激动地说:“福建省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因为这是我的祖先生活了1000年的地方。”李远哲博士1936年生于台湾新竹县,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可利分校化学系教授。清康熙年间,他的祖先从福建南安渡海到台湾新竹县。李远哲博士说:“我小时候经常在清明节随父亲去扫墓,每次看见祖先的墓碑上写着“武荣”,就问父亲咱们祖先是从哪里来的,父亲只知道我们的祖先从泉州来,与‘武荣李氏’有…  相似文献   

14.
“‘军跑’(解放鞋)、‘军挎’、‘将校呢’还有‘红小兵’的菱形臂章。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小伙伴中间,如果有人集齐了这几样宝贝,我们就会觉得,他的梦想已经实现,跑步进入共产主叉了。我们那个年代,大部分小孩都怀有‘当兵’、‘当英雄’的梦想,成天念叨着‘保卫祖国’、‘为人民服务’”。今年53岁的肖先生笑言。  相似文献   

15.
标准的高低     
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上 ,原国务院总理朱基发表了演讲。他说 :“我很少题字 ,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 ;但我却为我国三家会计学院题了四个字———‘不作假账’。”他还说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有一位朋友跟我聊天 ,他说朱基后边一段话很好 ,体现了高标准严要求 ,唯独对“不作假账”这一要求 ,其标准是否太低了?他的意见我同意一半儿 ,而对于“不作假账”他视之为低标准 ,则不敢苟同。我认为“高标准严要求”对很多行业和个人自律 ,毫无疑问是适用而且应该厉行的。唐太宗《帝范…  相似文献   

16.
我的班长     
调到基础所是去年的事,班长来接我。我拎着大包小包跟在他身后,进屋后他让我把行李放在长凳上,我以为他是队长,我说:“队长……”,他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纠正道:“我不是队长。”指了指身旁的一个人:“他是。”语气狠狠的。我脸一下子红了,班里的其他几个队友都在屋里站着,我挺尴尬,他却用手指着一个队员命令道:“王志强,和新兵去地下室抬张床来。”等我们把床抬上来,在外屋支好,他又让人替我铺好床垫,然后明确地对我说:“先吃饭,晚上上班,9点到11点,记住。”我点点头,他转身就出去了。第一次接触,他留给我的印象挺严…  相似文献   

17.
凤章  玉龙 《台声》2004,(4):44-46
在徐家汇港汇广场的“上海人家”,作者邀请台商高产作家陈彬便餐一顿。因为,过几天他就要回台湾过年。 从火锅店的“老板”到台湾高产作家。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 这一顿饭的时间,作者终于探了个虚实。 当我们见面后坐定的时候,他拿出了当时最新出版的大作《上海商机》,并认真地在扉页上写下了 无心,听者有意。“对呀,我要把“敬请凤章兄点评指正”、“敬请玉 这几年的‘酸’、‘苦’、‘辣’都写龙兄点评指正”几个大字。他告诉 出来,也算解解心头之怨气。”这作者,这是一年半时间里出版的第 里为什么没…  相似文献   

18.
一个小创意     
朋友买来纸墨笔砚,要我题几个字挂在新居客厅里。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问:“这是什么意思?”“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两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两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之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如意”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一幅写意的瓶花。  相似文献   

19.
我觉得很难把“张强”这个名字与一位53岁的人联系在一起——在遵义市红花岗区的招待所里,我们的谈话便从他的名字开始。 “我生于1945年,也就是抗战胜利的那年,”张强说,“家父给我起名一个‘强’字,一是为祖国的强盛,一是因《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自强’之意。”  相似文献   

20.
<正>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韩美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事业上有酸、甜、苦、辣,那我就选个‘苦’字,苦中有追求;在生活中有喜、怒、哀、乐,那我就选个‘乐’字,乐中解烦忧。”韩美林实践了他所选的两个字。他致力于画各种小动物,是有独到造诣的画家。但在“文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