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被古人称为“生生之学”,是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不能把中医视为单纯的疾病医学,它具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是包括哲学、艺术、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实际上,中医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我们将其内涵阐发出来,才能够真正了解其深刻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20年前,作为主要供干部使用的哲学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在哲学教育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该书关于哲学本质、哲学研究对象、哲学体系、实践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化等问题的论述,在哲学创新问题上给我们以启示,提出了哲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试图探索其表现形态的创新。当文化哲学被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哲学品味被发掘出来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体系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市民社会理论与文化哲学存在两点契合,这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表现形态上被赋予了文化哲学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哲学转向与哲学范畴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范畴的发展变迁与一定时代的哲学观密切相关 ,它映射着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的变革历程。哲学的本体论时期的核心范畴是“本体”、“本源”、“始基”,“认识论转向”导致了认识范畴的突显 ,“语言学转向”则强化了范畴的语言分析 ,“价值论转向”突出了人与价值问题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范畴作为全部哲学的基石 ,使全部哲学和哲学范畴都获得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始终追求人的生存合理性,始终把人的解放作为终极目标,并把社会化了的人类作为其立足点。因此,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是追求全人类的合理生存、健全发展与自由解放的哲学,这也是马克思的人本理性哲学理念的总体精神。同时,马克思的人本理性哲学理念在其理论研究的一生中是具有一贯性的。  相似文献   

6.
王湘云 《前沿》2013,(22):39-40
传统哲学使用的思辨语言属于自然语言,其弊端是语言的歧义性,因而在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哲学无定论”.哲学语言的陈旧严重阻碍并影响了哲学的发展,改进它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采用人工语言.作为独特的一个哲学体系,广谱哲学使用辩证结构主义的数学语言描述了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命题,从而在哲学语言上完成了一次崭新的尝试,也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解释循环是哲学的突出特征,哲学解释循环的自我超越则是哲学发展的集中体现。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每个时代的哲学都以人类面对的时代性问题而凸显了人类存在的某个环节、部分或方面,从而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哲学"主导原则"。哲学"主导原则"的历史转换,深化了哲学对自身的基本问题的理解,并以理论的方式表征了人类存在方式的历史变革和哲学对崇高的追求,从而实现了哲学解释原则的自我超越即哲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哲学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而科技的发展又要以哲学作为指导,二者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统一和融会贯通的.哲学以科学技术的统一与融合已经日益成为人类进步的必需.科技与哲学的融合使出现的新学科--科技哲学科学化与人文化,使计算哲学在21世纪兴盛.  相似文献   

9.
梁艳 《传承》2009,(2):96-97
哲学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而科技的发展又要以哲学作为指导,二者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统一和融会贯通的。哲学以科学技术的统一与融合已经日益成为人类进步的必需。科技与哲学的融合使出现的新学科——科技哲学科学化与人文化,使计算哲学在21世纪兴盛。  相似文献   

10.
白刚 《学习与实践》2012,(6):111-116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关注的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来建立最佳的政治制度、政治秩序和生活方式,它来源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并超越了这一传统。近年来,作为探讨最好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政治哲学,几乎成为哲学中的显学。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在克服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危机中走向了复兴。而伴随着这一复兴,作为"直接左右政治的发展"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也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儒家思想给予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智慧,老庄哲学则是养生命的智慧。养生一直是研究《老子》的一个重要思路,而更有人认为“养生”一词源自《庄子·养生主》。今天,老庄哲学和道家的养生理念正在为很多中国人所效法。尽管,关于中医仍然有很多争议,但是民间却有把中医奉为圭臬的趋势。这些传统的养生理念能够解决当下中国人的健康问题吗?  相似文献   

12.
卜祥记  范迎春 《求索》2007,(3):122-125
发生在费尔巴哈与施特劳斯、鲍威尔之间的论争,并不是作为表面现象的宗教之争,而是作为宗教批判本质的哲学之争,是试图超越思辨哲学、但依然本质地停留于思辨哲学基地内的哲学之争。这一争论引起了马克思的高度关注,并成为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事件和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13.
作为德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它以感性自然和感性的人的武器沉重打击了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但在对哲学的功能与使命的理解上,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却陷于解释世界的理论囹圄;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以感性实践活动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感性存在,实现了对哲学功能与使命认识的革命性变革,达成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李达的“实践唯物论”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论"。最终形成了强调"实践的唯物论"而更重视作为认识论的实践的理论特色。李达的"实践的唯物论"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要坚持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5.
叔本华认为自己的意志观受到吠檀多哲学的影响。从结论来看,叔本华意志观和吠檀多哲学的确有着相似之处,但是在细节上,二者却有着诸多不同。梵作为超越二元区分的本体,不具备人类世界的情绪与感受,而叔本华作为本体来阐述的意志却有着肯定与否定的二元之分。在本体与现象界之间,吠檀多哲学用了摩耶这个中介,而叔本华哲学用理念作为中介环节。在如何超越现象界痛苦这个问题上,吠檀多哲学有着一套完整的方案架构,而叔本华哲学直抵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即是意志,忽略了现象界更为丰富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6.
孙正聿在《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一书中系统确立了作为"思想的前提批判"这一独特的哲学体系。与早期的《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不同的是,这部著作进一步明确了三重哲学致思取向。第一重是以"哲学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这一哲学观为哲学致思统摄。在这一致思统摄下,前提批判构成了哲学观的自我定位。第二重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作为哲学致思内核。在这一致思内核中,前提批判构成了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存在方式。第三重是把"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一哲学史解释原则作为哲学致思格局。在这一致思格局中,前提批判构成了理解全部哲学史内在逻辑的一条独特的解释原则,凭此可以说,一部哲学史就是前提批判的思想史。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作为主要供干部使用的哲学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在哲学教育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该书关于哲学本质、哲学研究对象、哲学体系、实践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化等问题的论述,在哲学创新问题上给我们以启示,提出了哲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当前建构新世纪的中国哲学至少应做到:回到哲学自身的逻辑,在"爱智慧"的地平线上融合"中、西、马",以此作为建构新哲学的基础;贴近事物的本真存在,充分发挥创造性,提出有意义的哲学洞见,以此实现新哲学的生成;同时,由于时代的特点和中国哲学的传统,还应把科技理性作为建构中国哲学新形态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哲学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哲学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方面的优势。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用哲学思维教哲学。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尝试和设想。一、用哲学思维方法去备课用哲学思维教授哲学,从开始备课就要“进入状态”,要用哲学的头脑来设计教学。具体做法是:首先,把系统论运用到备课中。整个哲学常识是一个前后连贯、互相渗透,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等等一系列哲学问题的系统。作为教师,就要在备课时做到通盘考虑,准确地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眼日常生活向度的家庭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家庭教化中的担当从学理和现实层面进行剖析。作为当下中国建设的指导性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样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日常生活,关照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立足马克思哲学经典文本及其精神实质,科学揭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中的传播、指导功效机能,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精神、主体精神、人文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