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兴章 《求索》2014,(3):74-78
当叔本华以“意志”为本体来诠释人和世界的存在时,他的目的是要从根基上瓦解传统意识主体哲学。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身体理论也就是这样被提出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一方面,叔本华意欲拯救欧洲从中世纪以来就虚弱的身体文化,再现生机勃勃的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绚丽舞台,但另一方面,他也据此得出了悲情人生的结论。从初始对生命意志的肯定到后来又回到对生命意志的否定,反映了叔本华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性质和特点。深刻领会叔本华作为意志本体的身体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代方兴未艾的身体文化思潮、对于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叔本华哲学以意志为核心,形成了认识论、本体论和人生哲学三者一致的哲学体系。其基本构架是“世界作为表象”和“世界作为意志”这两个基本命题。按照叔本华原意理解这两个命题,是正确地分析叔本华哲学的属性及其历史地位的关键。世界作为表象“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劈头第一句话。这一命题是否如有的同志所理解的指客观世界是我的观念?否。按叔本华的原意,它是指世界是人认识着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文艺思想史上,王国维的文艺观念,表现了对文艺问题的认识的高度自觉性。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之。 (一)艺术目的观 王国维的艺术目的观在很大程度上受他的人生观的支配。在人生观上王国维接受了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我们知道,叔本华哲学的核心是关心生命、生存和人生。叔氏早年研究康德哲学,但是他不满于康德的不可知论。他直接了当地指出,物本体不是绝对的实在,不是上  相似文献   

4.
叔本华是西方非理性主义的代表,“生存意志”构成了他的哲学体系的核心主题,并由此成为他悲观主义哲学的基础,但深受康德二分哲学和佛教影响的叔本华还是试图寻找在“此世”中证悟并得到解脱的方法。世界在叔本华眼中是如此悲观的一副景象,却依然没有阻挡他找寻出路的理想,这样的态度本身是积极乐观、值得钦佩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寻求旧哲学的本体,并不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本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的超越不是表现在抛弃本体,而是从一级本体进入二级本体,从自然本体进入实践本体。这种超越不是对旧哲学本体的简单否定,而是进一步延伸。它反映的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结合人类的发展历史,我们才能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本体论超越。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常常被人们称为“实践转向”,他把哲学研究的视角从宇宙本体转向了人类世界,以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为中介去解决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更从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寻求人类解放道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自由和尊严。这一转向的意义体现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中。要深刻把握这一革命性转换,就有必要对马克思哲学实践转向作一番深入的审视。传统哲学的困境:实践转向的动因古典哲学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哲学家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深刻,因而他…  相似文献   

7.
近代及其以前的本体论是一种显性的实体本体论,具有实体本原观的思维方式和体系哲学的方法两个基本特征。现代西方哲学试图超越实体本体论,却只是隐去了实体本原观,其哲学方法与传统本体论是一脉相承的,可称之为隐性的实体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本体论上的真正变革,既告别了实体本原观,又抛弃了体系哲学方法,是迄今为止惟一科学的本体论形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上的出发点,而不是理论推理的逻辑起点,故实践本体论仍是一种实体本体论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8.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针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等全球性挑战,中国方案应运而生,它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人类共同难题而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有着深刻的哲学意蕴与价值理念,从哲学高度阐释中国方案,可以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推动这个世界进步""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是什么"三个逻辑层次揭示其所蕴含的独特的、新型的世界观、国家观、制度观、发展观、治理观、文明观、和平观和义利观。  相似文献   

9.
生命意志和悲观厌世;是叔本华哲学和艺术观的核心,也是作用于中国二十世纪一部分文化人和文艺家的一种心态。它们在表层上是矛盾的:生命意志的冲动意味着某种带有欲望的、向一定目标踊赴的活动;悲观厌世则表现出生命意志的解消。在深层的哲学和文论构架中,叔本华巧妙地乃至有机地把这对矛盾组织在一起,在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得以充分的展示,使他以后的文艺作家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从而产生与这对矛盾关  相似文献   

10.
尼采权力意志的本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涛 《岭南学刊》2012,(2):108-114
尼采的权力意志并不是为强权政治或极权政治理论服务的概念,其政治哲学色彩很淡。它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但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政治学(政治哲学)概念。尽管尼采的整个哲学体系与古希腊哲学或文化关系密切,但权力意志概念却与古希腊哲学或文化关系不大。权力意志与康德、叔本华和欧洲现代哲学的关系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叔本华是西方非理性主义的代表,“生存意志”构成了他的哲学体系的核心主题,并由此成为他悲观主义哲学的基础,但深受康德二分哲学和佛教影响的叔本华还是试图寻找在“此世”中证悟并得到解脱的方法。世界在叔本华眼中是如此悲观的一副景象,却依然没有阻挡他找寻出路的理想,这样的态度本身是积极乐观、值得钦佩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德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它以感性自然和感性的人的武器沉重打击了思辨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但在对哲学的功能与使命的理解上,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却陷于解释世界的理论囹圄;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以感性实践活动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感性存在,实现了对哲学功能与使命认识的革命性变革,达成了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杨林 《求索》2005,(12)
“是其所是”这个哲学命题可以在五个维度上展开,即自然之维、因果之维、差异之维、超越之维、生活之维。这种展开不仅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话语诠释,亦可归属为“事实解释学”的范畴,因为这个命题对为什么是、何以如此的究问不仅是“形而上”的,更是日常话语形式的哲学凝缩,如“自然而然”、“该是什么是什么”等等,本体之思与生活世界的际遇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技术哲学中,不存在人本主义技术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技术观的对立,而是人本主义技术观与唯物史观的技术观相整合,唯物史观的技术观是对其人本主义技术观的超越,而不是抛弃。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主义教育哲学把涂又光先生的人性灵论和教育自身论设立为自己的人性论和教育本体观。它持多元认知论,主张在教学中自由探究真理。因对价值的辩证认识而提出基于继承传统价值上的教育创新观。民主主义教育哲学最具生命力的地方在于它提出民主人格论,从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寻找到适切性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什么,目前哲学界仍见仁见智尚无定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几种规定的质疑的分析,考察哲学史上哲学与科学分化的历史行程,及与此相伴随的主客体观的确立和科学解决,作者认为以实践——认识为中介的主客体统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主客体统一关系的认识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西印哲学有其相同之处,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共文化总体背景的不问,三者的哲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分析它们的差别。第一、中西印哲学在本体论方面的差异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封建时期中西印三大哲学的看法是不完全相同的。在本体与现象方面,中国哲学认为体用一原,即现象见本体,认为现象亦实,本体亦现,把本体与现象统一起来;西方哲学认为  相似文献   

18.
张伟东 《前进》2011,(6):12-14
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邓小平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其政治理论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其政治实践的全面总结,是其政治智慧和政治品德的统一体。邓小平政治哲学是在反思历史经验、汲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古典哲学智慧的基础上所建立的适应现代政治发展的价值规范体系,有极浓郁的中国神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笔者仅从政治本体、政治价值、政治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邓小平政治哲学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苏联哲学教科书是长期在包括苏联、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读本。它从上世纪30年代传人中国后,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直接的中介作用,特别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随之带来许多社会性问题。有人将其归咎于主客二分的主体性哲学,认为只有用主体间性哲学取代主客二分的主体性哲学才能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其实,主体间性哲学观点在概念表征上存在先验性和片面性的不足,在观点内容上缺少现实性根基,在思维范式上仍未彻底摆脱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来讲,主体间性哲学观点谈不上是对主客二分主体性哲学的超越,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主客二元对立问题,从而无法真正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多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