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造》2016,(12)
正12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乡土中国农村系列调查,大篇幅报道了昆明市东川区花沟村村民老张的致富经。报道说,云南昆明市东川区位于云南和贵州交界的乌蒙山区,毛泽东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中的"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句子,描写的就是这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虽然经过历次扶贫,这个地区仍然属于连片特困  相似文献   

2.
<正>澄江县地处云南中部,全县国土面积984.6平方公里,辖7镇(街道)、52个村(社区)、438个小组,总人口21.2万人。澄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境内拥有世界深蓝湖区——抚仙湖。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备用水资源,水质至今总体稳定保持Ⅰ类,蓄水量达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3个滇池、7个洱海、4个太湖、6.4个巢湖,占云  相似文献   

3.
正时间:2007年7月28日地点:云南玉溪通海县长河村当对缠足有所认识的人进入"小脚女人村"之前,毫无例外,都怀揣着一颗猎奇的心,因为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这个叫六一村的村庄,曾经生活着300多位"三寸金莲"。如今,这个被称作"中国最后一个小脚女人部落"的村落,小脚女人已不到20位。云南虽然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但明代以来汉族大量迁入,妇女缠足的习俗也带到了云南。通海县是  相似文献   

4.
正据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网站消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为保存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并鉴于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本完整的从开埠至今,以新加坡华人为主线的历史著作,遂决定出版《新加坡华人通史》(A General History of Chinese in Singapore)专著,作为宗乡总会成立30周年暨新加坡建国50年的献礼。《新加坡华人通史》记录了新加坡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深闺诺邓     
第一次听说“诺邓”,是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大理州云龙县诺邓村农妇徐大妈四个子女全考上大学并都本科毕业。云南山乡深处的普通农家,子女都能上大学,总有不一般的缘由和勤奋。于是记住了“诺邓”这个村名。第二次见到“诺邓”这名,是在建水文庙,庙里有本《云南文庙》,记录了云南五十余处文庙,其中只有一个村级文庙——诺邓村文庙,并与昭通文庙、剑川文庙等地、县级排在一起。又一次感到这个叫诺邓的村子,非同一般。第三次,是一个青年朋友送我一只火腿和一本书。书是他三爷爷写的,一个诺邓村人,书名为《千年白族村——诺邓》。火腿是诺邓井的…  相似文献   

6.
一、苗戏的产生 苗戏,或称苗剧,在我国社会主义戏剧百花园中是客观存在的。关于这一剧种,由钟敬文先生题名的《中国民间文艺辞典》中,有这样的辞条:“苗剧,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苗族居住区,是在本民族民歌、舞蹈、巫师音乐和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腔多来自苗族山歌、民歌,伴奏乐有苗笛、芦笙、牛腿琴等,剧目多为现代题材,也有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主要有《哈迈》、《友蓉伴依》、《雄当和配利》等。”辞条中未提及苗剧的产生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7.
再造东川     
闻杰 《创造》2005,(11)
说实在的,我对东川并没有多少了解,虽然来云南已有相当年,三迤大地许多地方都已跑遍,唯独昆明东北边这个小小的东川没有去过,只知道那里是一个很有名的铜矿区,号称“铜都”,与滇南的个旧“锡都”南北呼应,凡谈起云南的“金属王国”都会提到这两个地名,而东川在行政上还略胜一筹,同是采矿城市,个旧是县级市,东川是地级市,似乎后者更有份量些。东川还是中国著名影星张丰毅的故乡。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编纂的《云南回族苗族百村社会经济调查》一书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不少读者反映:《云南回族苗族百村社会经济调查》一书较全面地反映了云南回族、苗族不同地区不同村寨的历史面貌和现实发展状况,对我们了解和深入研究云南回族和苗族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探索云南回族、苗族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农业经济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求,走上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云南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为了发挥和提高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水平,协助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了解各民族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德昂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国;临沧地区的镇康县、耿马县;思茅地区的澜沧县及保山地区的保山县。据1982年统计,在我国云南省境内共有德昂族一万二千余人。建国以前,一些有志于民族史研究的学者曾到德昂族地区进行过民族调查,写出了一些论文。例如:江应梁在《云南西部之边疆夷民教育》(载于《青年中国季刊》1939年创刊号)、《云南西部边境中之傈僳等民族》(载于《益世报》1939年11月20日)、《云南西部边疆之汉人与山头民族》(载于《益世报》1939年11月30日);彭桂萼在《顺镇沿边的濮曼人》(载予《西南边疆》1939年第6期);李景汉在《摆夷人民之生活程度  相似文献   

10.
张勇 《今日民族》2004,(8):47-49
人们不一定知道赵藩是何许人,但一定知道昆明大观楼那副中外闻名的长联,知道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的“攻心联”和集云南地方文献之大成、洋洋1000余万字的《云南丛书》。这位大观楼长联的书写者、“攻心联”撰书者、《云南丛书》的纂辑主持人就是我国近代历史文化名人、著名的白族学者赵藩。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曾以赵藩所撰书的武侯祠“攻心联”为品牌,进行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和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5月初,云南文史研究馆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在大理举行历史文化名人赵藩学术研讨会暨赵藩书画作品展,参观者络绎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条约,叫《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这个条约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滇案条约》。为什么会有这个名字?因为这个条约跟云南发生的一个事件有关。1875年,一个叫马嘉理的英国人在云南的边境被杀。马嘉理的死,引发了中英之间长达一年多的外交争端,最后的结果,是中国又增添了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嘉理行纪》是马嘉理所写的一本游记,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嘉理去世前在云南的旅行经历。  相似文献   

12.
晋剧     
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剧种,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由于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晋中一带,而且这一剧种历来受到山西中部广大群众的欢迎、喜爱,因称中路梆子。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著名剧目《打金枝》已拍成电影。中路梆子渊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盛行。它吸收了蒲剧的许多特点,又经过许多艺人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近百年来,中路梆子的一些前辈、老艺人对这一剧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2012年3月14日至16日,我受邀出席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召开的第十届两岸关系研讨会。会议地点在云南腾冲,是在中国与缅甸边界上的一个县城,算是很遥远的地区了。最初,我们都不清楚大陆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偏远的地方召开两岸学术会议,到了腾冲之后,才知道这是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远征军在这里与日本侵略军血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反映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生动实践的专题纪录片《一家人过日子——云南故事》,已由云南教育出版社所属云南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2017北京图书订货会"一号馆亮相。本片分上下两集,共80分钟,围绕"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展开。上集《一家人》通过民族团结誓词碑、独龙江隧道、孟连事件、佤山幸福工程、喜洲镇喜林苑、纳西东巴和桂生等故事,融入珍贵的历史影像,生动阐释了60多年来云南各民族怎样成为一家人;下集《过日子》则讲述了发生在通海纳古镇、巍山西莲花村、永仁诸葛营村、洱源郑家庄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民族情况的集大成之作 1950年6月,中共中央派出第一个民族访问团即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前往西南民族地区进行调查慰问.西南访问团第二分团系统调查了云南少数民族各方面的情况,对20个村进行了10余个专题的典型调查,整理近百万字的调查资料编印《云南民族情况汇集草稿》.20世纪80年代《草稿》部分内容被编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中央访问团第二分团云南民族情况汇集》.21世纪初,国家民委对《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修订再版,主要对原书中的错别字、脱字、格式等做订正;增加注释,增补了人口数字变化情况及所涉地方行政隶属与沿革的变化,2009年6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说起新疆,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不到新疆,不知道新疆有多大;不到新疆,不知道新疆有多远。新疆,这个中国著名的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金石之乡,让人们心向往之,魂牵梦绕。  相似文献   

17.
<正>人人都说蜀道难行,其实滇道还要艰难几倍。不到云南,不知道中国旅行之难,而不到"迤南",就不知道云南旅行之难。江岸送别在从石屏去西双版纳的山道上,望着20多人30头骡马,在8个扛枪的卫兵保护下蜿蜒前行,队伍里清华农业研究所23岁的姚荷生,难掩兴奋之色。他感觉到新奇和有趣,因为所要去的地方,在他(们)想象中是这个样子:"(那里)是出名的瘴疠区域,那里有杀人祭神的野人,美女如花的白夷……"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的云南新闻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云南新闻事业到了奄奄一息的境地。原来的几家民办和商办报纸,都因经费拮据而相继停刊。当时云南只剩下国民党省党部主办的《云南民国日报》和云南省政府主办的《云南日报》。这两张报纸因有强硬的靠山才得以坚持下来。 抗日战争中,云南成了西南大后方,国内一些著名大学,如北大、清华、南开、同济等都迁来昆明,国内大批学者,著名教授、专家和文化界知名人士云集昆明,极大地活跃了云南的文化生活。内地的许多大报也都纷纷迁来昆明出版,本地也新增了不少报刊,特别是那些从末办过报的专县地区也都出现了报刊。在抗日高潮的推动下,云南的新闻事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立。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云南先后出现各种报刊达68种之多,存在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10家。这是云南新闻事业史  相似文献   

19.
<正>在本次全球推介云南活动中,云南宣传片《开放的中国:魅力云南·世界共享》亮相,并成朋友圈屏霸。广告里的方便面总是最好吃的。朋友圈里的生活总是最光鲜的。以此类推,宣传片里的云南总是最有魅力的?实则不然,这个近8分钟的宣传片里,每一帧画面都是一个故事。不信,就给你选几帧,给你讲讲它背后的巨大信息量。00:00梅里雪山名副其实的“最美”这部宣传片的第一帧画面,是梅里雪山。在王毅部长的致辞中,他称赞梅里雪山为“最美的梅里雪山”。对此,迪庆的小伙伴“发来贺电”称  相似文献   

20.
正说起光禄,众人皆知,云南历史上著名古镇,但讲西关村,可能说得清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其实,西关村这个称呼确实有些说不明道不清,既村非村,属镇非镇,只是2012年首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时就以姚安县光禄镇西关村公示之,也只好照葫芦画瓢了。这次探访光禄古镇,一是因为它以西关村之名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属于课题调研之列;二是正值农历二月八的龙华会,难得的机遇,错过这个时间就只能等明年了。光禄古镇位于姚安县城北部,距县城12公里,坐落在光禄镇光禄村委会。光禄村是镇政府所在地,东邻江尾,南接旧城,西靠左门,北连小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