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它从概念到原理都很抽象,难理解。若弄不清什么是规律,就无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就谈不上按客观规律办事。要讲清规律这一哲学概念,必然涉及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这两对范畴。而课本并没有谈及这些范畴。对这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做了以下的探索: 一、深入浅出,突破概念。规律这一哲学概念在现行教材中表述为:规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这个概念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应该运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划清必然和偶  相似文献   

2.
一、要把握一个关系,三是三不是。规律是事物内部的关系或联系。遗传规律揭示了亲代与子代的遗传基因的传递关系,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因此,列宁说:“规律就是一种关系或联系”。但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外部强加的、主观臆造的联系;是内部的本质的联系,而不是浮现于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是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二、重点把握本质的联系。水往低处流;春夏秋冬依次更替;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同一种商品的价格经常波动。这些联系是固有的…  相似文献   

3.
一、二者的区别第一,含义不同。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则是社会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要或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出来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第二,性质及所属范畴不同。规律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规律;规则是主观的,属于意识范畴,是可以制定、修改或加以废除白勺。第三,存在领域不同。规律既存在于自赳领域,又存在于社会领域和思维领域,并可按其范围划分为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规则只存在于社会生活领域,是人们正常生活的需要过统治阶级意志的反…  相似文献   

4.
在《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中运用事例教学,是由这门课的知识内容决定的,也是由人们的认识过程和教学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教者的艺术就在于从具体事例入手,提炼升华,上升为一般,使学生顺利地把握较抽象的哲学概念和原理。比如,讲解第三课第二节“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就可以从万有引力定律说开去。首先,剖析万有引力定律有助于学生把握“规律”这个概念。人们常识中所熟知的苹果落地作自由落体运动,枪弹运行作抛物线运动,行星卫星所作的圆周运动等等,都有个共同的东西支配着它们,这就是引力作用。学生在物  相似文献   

5.
“规律”是哲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准确把握规律的涵义?我以为应划清三个界限,即规律与反映规律的现象间的界限、规律与规则的界限、普遍规律与具体事物具体规律的界限。首先,我们来弄清楚规律与反映规律的现象的界限。在教学过程中,常发现学生有一种误解:把规律和规律的表现或现象混淆起来,把规律的现象当成规律本身,比如说把“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看成是规律。其实,它们只是符合规律的现象。我们决不能把四季循环当作规律,这是因为它反映的是季节之间的外…  相似文献   

6.
人们的认识活动在于通过思维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思维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首先离不开思维活动中的抽象和概括。抽象,就是区别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从而抽取本质属性并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概括,则是将某一类事物共同的属性结合起来,或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广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思维过程中的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的,抽象是概括的基础,抽象出来的东西只有通过概括才能完成思维过程,形成思维的“细胞”——概念。可以说,思维的最显著特性就是它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7.
规律与规律作用的现象,是中学哲学课教学的一大难点。教材中虽然讲了规律的"四个是"("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但是,学生普遍只能记住抽象的规律的定义,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哪些属于规律,哪些属于规律作用的现象,却辨别不清。究竟该怎样区分规律与规律作用的现象?下面就此谈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并请专家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8.
“物质”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哲学常识中的一个教学难点。为了使初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学生能够深刻、准确地掌握好这个概念,教师应紧扣物质概念的定义,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知识点。 首先,要重点突破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物质”定义的本质──客观实在。然后,深入剖析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要处理好这个知识点,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运用归纳法,导出“客观实在性”。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总认为“客观实在”是有形的具体之物,难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揭示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 于一切旧哲学的物质概念,通过对人的本质的不同于旧哲学的理解,通过对辩证法、逻辑与历史统一 的方法的运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二年级《思想政治》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教材中为了阐释和论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些是本概念和原理,运用了大量自然科学知识。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自然科学知识,对于提高中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科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它直接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具体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和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则是对自然科学提供的知识材料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因此,在哲学常识教学中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三《思想政治》“民主”问题教学过程中,部分师生对国体意义上的民主与政体意义上的民主、民主的本质与民主的发展程度、民主原则与民主实践这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把握不准。为此,在教学中如何搞清这三个关系,把握它们各自的区别与联系,谈一些个人粗浅之见。一、国体意义上的民主与政体意义上的民主高三《思想政治》中指出:“民主的本质含义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即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可见,民主有国体意义上的民主与政体意义上的民主之分。两者区别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由人的意志创造或制定、改变或改造、增加或减少、废除或消灭。它不管人们是否认识、承认和愿意,都客观地存在并起着作用。无论什么人,只要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  相似文献   

13.
在高二《思想政治》(下册)教学中,有部分师生总是把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看成是一回事,其实,这两个飞跃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性。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两者的起点不同。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起点是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点是感性认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做”和“行动”;而感性认识是事物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所得到的对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及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活动。第二,两者转化的内容不同。虽然这两个飞跃都是…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认识论中几组相关概念时,学生往往会相互混淆,产生一些模糊认识。因此,本文就在教学中如何紧紧抓住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这条主线,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搞清楚几组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决定认识。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去变革客观事物,才能使事物的各种特性逐渐暴露出来;才能透过现象深入到事物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人们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认识(知识、经验)称直接经验。这种直接经验通过概括和总结,写在书本上,或言传口授…  相似文献   

15.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这三个概念中都有“协商”二字,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混淆甚至等同的现象.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三者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6.
自主活动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共产主义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批判与建构性范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共产主义人道主义的独特论证思路和方法,把自主活动这一范畴完整地奠基在感性活动即实践之上,熔铸于共产主义现实运动的历史过程之中,使之本质地呈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因此,自主活动原则不仅是检视共产主义现实运动实践本身的尺度,而且也是衡量与物质生产联系中的个人何以表现他的真正的自由的标尺。  相似文献   

17.
一门成熟的科学理论一般都是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构建其理论体系的。即首先叙述该学科中那些最简单、最普遍、内容最贫乏、最抽象的基本概念(范畴),如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哲学中的“物质”、生物学中的“细胞”、化学中的“元素”等。以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为出发点,通过推演,使该学科内容不断充实、丰富、具体,直到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得到完整的阐述。马克思在《哲学贫困》一书中指出:“正如从简单的范畴的辩证运动中产生出群一样,从群的辩证运动中产出系列,从系列的辩证运动中又产生整个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选…  相似文献   

18.
“规范汉字”、“通用汉字”与“规范用字”是3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长期以来,人们严重忽视了这几个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且由于概念之间的混淆,导致了许多啼笑皆非现象的产生,甚至出现了许多闹剧,如在大街上铲除著名书法家所题的匾额。规范汉字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立体范畴,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字体之中、不同的使用场合,都有着不同的规范和标准;通用汉字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强制使用统一标准的汉字;规范用字是指如何准确、规范地使用汉字。正确认识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汉字的…  相似文献   

19.
经验证明,在高二下学期政治课教学中,最容易为学生混淆的概念莫过于“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第六课)与“认识来源于实践”(第九课)了。对此,我是这样给学生解释的:它们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1。含义(内涵)不同。“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指的是,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认识来源于实践”指的是,认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形成的、产生的、发展的。2.角度不同。从认识的对象、内容的角度来说,“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而从认识的产生、形成、获得的角度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即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把客观事物作为改造…  相似文献   

20.
联系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存在着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联系之网上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正是由于存在着普遍联系,因而导致了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在人们认识的过程中,说某物现实地存在着,就是从它具有一定的时空关系说的,并由联系继之认识该物的变化发展及其特殊运动规律。因此,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中,联系是这一体系的逻辑起点。离开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无从考察事物的运动、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