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有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一节。关羽为报曹承相厚恩,居然敢违诸葛丞相之命,拿国家利益作交易,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按现在的逻辑讲,这算不上叛国也得是通敌。然而,关羽的“叛国”和“通敌”千百年来非但没有激起国人对他的愤恨,反而觉得他很有情有义,很够哥们儿。关羽后来被神化为仁义的化身,既和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关,也和人们推崇他重情义有关。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立"军令状"的情节,比如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里,就有关羽以脑袋做担保上阵的情节。第四十六回"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里,诸葛亮也是预先立下了军令状的。当然最著名的是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马谡立下"军令状"的描写:  相似文献   

3.
在充斥尊儒反法坏戏的旧戏舞台上,有一个十分显眼的“花面奸臣”,他就是人所共知的曹操。“说到曹操,曹操就到”。多少年来,人们心目中都有一个丑恶可憎的“活曹操”。这是“骂曹戏”产生的恶劣影响。曹操是东汉末年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地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不仅武艺超群、威震华夏,而且忠肝义胆、美名远扬。那么关羽受贿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一个传说谈起。据说关羽死后掌管阴阳。一日看见判官在审一个新鬼,便问:“此鬼何罪?”判官答曰:“此鬼犯谄罪,一生阿谀奉承,拍屁逐臭。依律应割其舌,入地狱,不得超生!”关公听罢大怒:“关某生平恨谄者,其人害忠良,惑主乱国,速速推出行刑。”小鬼高呼:“世人皆言关大人明察秋毫,功德无量。我只谄了几个浑官,何以不得超生,请关圣帝君明察。”关公闻:“明察秋毫”、“功德无量”。“关圣帝君”之言,遂大悦,令将小…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而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诸葛亮没有真的斩过马谡。“挥泪斩马谡”实在是一起冤案。  相似文献   

6.
文博 《政府法制》2010,(6):52-53
“说曹操,曹操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很少有哪位古人会像曹操这样,被我们随时提到。但是,现代人对曹操的了解实际上并不多。  相似文献   

7.
对诸葛亮治国,自古以来评价甚高,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写道:“开城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在今天,更有人盛赞其“以法治国”,“坚持法律公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刘备玩儒术、曹操玩法术,但三国之争最后的大赢家,却是玩“装痴术”的司马懿。  相似文献   

9.
“走麦城”缘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9年)蜀汉关羽为吴将吕蒙击败而退走麦城。这一段历史与典故流传至今,妇孺皆知。过五关斩六将的举世英雄关云长,也有败北的时候;世界上无常胜将军,律师亦然。“应该胜诉的案件不争取得到胜诉的结果不是好律师,本该败诉的案件侥幸取胜也不是好律师。”我的执业格言充分注意到了律师不要歪打官司,无论何类案件中的律师都是在对立的工作环境下各自履行职务的,其中必有一“胜”一“负”。标榜“我没有败诉的案件”,只能是欺世盗名。当事人无理者律师败诉坦然之;律师不尽职者律师败诉愧疚之;有理…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13,(36):4-9
学者宣布找到曹操家族遗传基因(DNA)密码。“曹操不是夏侯氏后代”之类的标题让这个学术成果看上去很滑稽。难怪多数人质疑这有何意义?其实,它一点不可笑,反而重要。当然,前提是了解这是怎么回事儿。  相似文献   

11.
刘兴亮 《政府法制》2014,(35):47-47
《三国演义》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尽情演出,不仅充满戏剧张力,也展示着领导与管理的艺术。曹操“割发代首”,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阐释了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诸葛亮说:“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相似文献   

12.
邵火焰 《政府法制》2014,(26):82-82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山东临沂人,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史书《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等好友的读书方法不同。徐、石等读书“务于精熟”,诸葛亮则“独观大略”。诸葛亮的“独观大略”,就是读书不纠缠在细枝末节,不纠缠在文辞风格,而是跳出书本,带着思考把握书中的精义。我们知道书籍数量浩如烟海,一本一本细读,就算彭祖那么长的寿命又能读完几本呢?诸葛亮的“独观大略”读书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读更多的书学到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史载:曹操率部行军,其坐骑受惊吓入麦田,违反了“士卒无败麦,犯者死”的自立军令,便立即拔下自己的一束头发以代斩首。处在“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社会,曹操能割发代首以自责,应属难能可贵。然而,1700多年后的今天,一些地方仍袭用曹公的作法便大谬不然了。例如:有的违反了党纪政纪,不是按党纪政纪追究,而是以扣发一个月奖金代之;王某领导的单位亏损近百万元,星夜送给上司一个“红包”后,上司“经过研究”,王某被调往“因工作需要”的新岗位去了;有的触犯了刑律不按刑律处罚,而以党纪政纪代之……据悉:某市有个工厂的厂长(…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恐怕谁也不会忘记蜀国的马谡。这位不到40岁就当了“参军”的家伙,刚愎自用,玩忽职守,最终导致了“汉中咽喉”街亭的丧失。由于他的失职,不仅使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曹魏的计划再一次落空,而且险些造成千军万马全军覆没。马谡罪不容赦,诸葛亮毅然挥泪将其斩首,以警示后人。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马谡”式的人物仍时有存在,他们手握  相似文献   

15.
提起"空城计",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戏曲里的那段诸葛亮妙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实际上,在我国战争史上,有很多成功用过"空城计"的将领,他们的大智大勇至今仍被广为传诵. 赵云"空城计"大败曹军 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为争夺汉中展开大战.战中,赵云带几十名骑兵在路上与曹操的大队人马相遇.赵云率部杀出一条血路,带着幸存的几名士兵逃回自己的营寨.曹军不肯善罢甘休,紧追其后.赵云部下恐寡不敌众,主张立即关闭营门,凭险坚守,以待援军.赵云却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静待曹军到来.  相似文献   

16.
先说一段妇孺皆知的三国故事——赵子龙将护送刘备赴东吴娶亲。临行前,诸葛亮为防万一,送赵子龙三个“锦囊”,嘱其在三个不同时间节点拆阅。子龙依计而行,使刘备既娶得美女孙尚香又顺利逃离虎穴……  相似文献   

17.
郭嘉(公元一七○年——二○七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他是曹操的主要谋臣,三国时著名的法家人物。从公元一九六年(建安元年)投奔曹操开始,一直到二○七年(建安十二年)去世,在曹操身边当参谋,跟曹操“行同骑乘,坐共幄席”,“相与周旋十一年”,辅助曹操推行法家路线,在统一中国北方的事业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曹操称他是“良臣”“奇佐”,并且“欲以后事属之。”郭嘉死后,曹操“追念之感深”,痛感失去一个左右于,说是“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相似文献   

18.
自刑事速裁程序试点以来,我国学界和实务界对是否应省略庭审程序即采用书面审理方式存在争议。在刑事一体化的理论视野下,基于与域外处罚令程序的对比,我国速裁程序目前并不具备“书面审”的条件。从实体维度来看,速裁程序所适用的案件尚未“轻微”到可以书面审理的程度,处罚令程序的案件适用范围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我国治安管理处罚程序大致相当,速裁程序采用“书面审”有违比例原则。在程序维度上,速裁程序审前阶段对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还未“充分”到足以省略庭审的程度,庭审程序在保障和核查被告人认罪认罚及程序选择的自愿性等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当务之急乃进一步完善速裁案件的庭审程序,而非将其省略。首先,在宏观认识上应明确开庭审理对于速裁程序的意义;其次,在微观操作层面应重塑开庭审理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刘兴伟 《检察风云》2011,(14):61-61
如今的web20技术为个人意见与信息的展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权威与大众已经消弭了界限。传统传播方式中的“把关人”也消失了,在这个数字世界里,表达越发痛快,传播越发迅速,分辨网络信息的真懈也变得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书报可谓一喜一忧.所喜者,中央出台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对于因在廉洁问题上违法乱纪的,在惩处当事者之外,还要严肃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这是中央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治本之举,闻之者无不拍手称好.所忧者,读《三国演义》看到一则故事:曹操在一次行军中,因正值麦熟,为了防止人马踏坏沿途百姓麦田,遂严明军令:“大小将校,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然而,曹操自己所乘之马偏偏受惊踏坏麦田,若按军令,曹操恐怕只有一死,而曹操毕竟身为“领导”,最后只是“割发以代”,割掉一束头发了事.读过这段故事,不禁又让人有些担忧,追究领导的责任能否落到实处?在近几年的反腐败斗争中,一大批贪官污吏被依法严办,这些人的一桩桩罪行并不是在一朝一夕犯下的,而是有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上级主管领导肯定不可能一概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