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涛 《党史文苑》2009,(11):20-22
民主革命时期我军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主要历史经验有:确立和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组织保证;对广大官兵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育官兵的信仰自觉;坚持义利结合,以义导利的原则;以革命纪律培育官兵的规范养成;党员干部和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努力推进根据地建设,为官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现实动力;以革命的人道主义。展示我军的正义性与高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现时代信仰问题为视角,从哲学的理性层面上提出:信仰选择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人在选择并确立信仰的过程中,始终伴随有形成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两种可能,信仰选择的不同,决定了人生追求的不同;信仰危机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生活中不可否认的社会现象,这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前途;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走出信仰的误区,对信仰选择及时作出正确的价值评析,重建科学信仰的权威,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能对推进平民慈善事业和普及慈善理念起重要作用,信仰能促使疏漏的制度有效运作。民间信仰和慈善相关制度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两轮”,信仰会影响相关制度的正义性,相关制度也会影响平民信仰的形成与发展。要使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应该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与民间信仰的关系;重视慈善相关制度安排与民间信仰的融合;现代慈善理念与民间信仰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我国既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调恩来同志在详细考察这一情况后,得出如下结论: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在少数民族群众中信教的人占很大比例;有不少的少数民族是整个民族信仰一种宗教。因此.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有密切关系。面对这一客观实际情况,周思来同志在论述民族问题时必然要涉及到宗教问题。认真执行少数民族宗教政策是周恩来同志所一贯坚持的,在坚持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周恩来同志又有独到的理论建树。这些理论建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存在宗教信仰是必然的长期的。周恩来同志说:“宗教是会长…  相似文献   

5.
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在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中,都处于主导地位,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单位行政领导者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单位精神风貌和工作状况。根据新时期行政领导工作的职能和特点,作为现代行政领导者,应具备以下 5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一 )思想政治素质。行政领导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决定着其领导活动的方向,是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行政领导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有坚定的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永葆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本色;为政清…  相似文献   

6.
青年群体的社会信仰不仅具有普遍信仰问题的理论特征,又具有青年群体的特殊规律。社会信仰的产生遵循以下阶段:需要认同阶段、伦理内化阶段、精密整合阶段、环境塑造阶段、实践确认阶段;社会信仰的发展遵循特定的规律:保持层次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超越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易变性与固定性的统一。针对青年群体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要建立健全青年群体社会信仰教育机制,建立以理念、原则和内容为核心的社会信仰教育认知机制,完善以模式、途径和环境为核心的社会信仰教育运行机制;同时,构建以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为核心的信仰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始终如一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延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坚定信仰马列真理,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选择和贫苦的工农站在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为理想而献身;坚持正确意见,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到实处。陈延年光辉的一生闪耀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芒,是广大共产党员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党务信箱     
《党课》2006,(4):46-47
“离退休党员应如何交纳党费”;共产党员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对党员信仰宗教应如何处理?;在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大会上,支委会可以先表态吗?;……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它的科学性,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连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社会现实的桥梁,板具现实性品格。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容易引起人们政治信仰和理想的嬗变。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有利于回应全球化语境下政治信仰和共同理想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贺萍 《实事求是》2013,(6):70-72
从目前新疆宗教活动的现状来看,厘清和规范信仰表达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边界,管理引导信仰主体有序表达宗教信仰;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文化的变与不变,积极引导信仰主体主动适应社会人文环境和时代发展要求;全面把握伊斯兰信仰、伊斯兰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妥善处理带有宗教色彩的民族风俗习惯问题是宗教事务管理必须破解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树立正确的信仰。然而现实生活中,在信仰问题上却存在着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譬如,有人信“钱”,认为“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人信“权”,认为“有权就有一切”;有人信“命”,认为“命中注定不可强求”;有人信“神”,认为“神灵护佑逢凶化吉”;更有甚者,沉迷于李洪志的歪理邪说之中。所有这些“信仰”,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历史自信是坚持自信自立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包含着事实、价值与情感三者的共同作用。事实,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由来与内容,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价值,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大历史观视角、人民立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情感,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和历史信仰。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事实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同时,从情感层面彰显了人民情怀、历史情怀和担当情怀。  相似文献   

13.
公共性是现代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从公共性视域来看,公众社会信仰存在集体主义精神弱化、个体信仰自我中心化以及工具理性过度扩张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寻求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现实衔接点,从而建构公众社会信仰模式。一是以公共性为本位,厚植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二是营造有利于社会公众践行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氛围;三是培育共同的价值信仰,践行公共性的行为准则;四是引导公众养成以集体主义原则为价值取向的个体德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仰理想是个人与社会的灵魂,没有精神支撑的社会是脆弱的;没有信仰的人是很难想象的。坚持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保持事实维度与理想维度适度张力等,是恢复与发扬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精神信仰底蕴之根本。  相似文献   

15.
周进  丁伟 《世纪风采》2012,(5):39-43
1931年2月7日,中共早期党员何孟雄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年仅33岁。他短暂的一生,可谓命运诡谲、迭宕:因抵制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而两度遭到批判和打击,但依然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在被捕后,他没有投降求生、背叛自己的信仰,而是立场坚定,宁死不屈,体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气节。  相似文献   

16.
陈新建 《新湘评论》2012,(18):40-40
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目标和崇高的人生向往,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持有和选择。英国19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一书中写道:“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立的...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琦  虞新胜 《求实》2006,3(12):46-50
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历来的宗教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是信仰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统一,是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正确认识信仰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从理论认识、信仰教育和行为追求等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8.
明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是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伟大工程、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魅力的内在要求,要坚持既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仰关系和信仰特性、又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时代化和大众化发展要求的原则。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本人的生命实践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6个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一是相信世界自足自生,不信鬼神;二是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四是追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六是自觉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9.
叶茂 《廉政瞭望》2012,(13):20-22
中国人有没有信仰的基因?追问信仰这个话题,也使得我们得以一个中国人的名义,一边记录今天,也一边同头看看这个国家的过去。其实,若从“中国”二字来看,本来就是一个含有信仰意味的词汇。中者,天地四方之交汇也;国者,天地四方之苑囿也。  相似文献   

20.
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一般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公民,应当是个无神论者,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要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我国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