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盘点2009年两会流行语,与胡锦涛总书记“请你指正”一同风行网上的,是网民们对李肇星的亲切称呼:“星爷”。当有记者询问李肇星,是否知道网友对他的昵称时。他一副少见的困惑表情:“不知道呀。”李肇星坦言,自己对网络媒体关注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亿万普通网民以各种方式走近这位“老明星”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
事隔两年之后,又在三月,李肇星再度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只是这次,他不再是以中国外长的身份发言,而是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人的身份面对记者。而更早以前,李肇星还曾担任过中国外  相似文献   

3.
伴着初春的暖意,3月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迎来了首场新闻发布会。 11时整,大会发言人李肇星面带微笑,拿着那本不离手的宪法,与新闻发布会主持人李连宁一起快步走来。现场记者们都翘首张望,相机快门声更是如骤雨急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也祝各位龙年春天快乐。”在李肇星真诚的祝福声中,发布会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4.
在外交部举行的第二次公众开放日上,一个年轻的学生在“几乎是脸贴着脸”的距离上向李肇星部长发问(见6月21日《北京娱乐信报》),这个场面让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几分感动。我相信,不管部长的回答是不是能够让这个学生满意,但在和这位在国际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如此“亲密接触”之后,外交部长在他的心目中将从此将不再是一个神秘的形象,而是和“邻居家的大爷”一样可亲可近了!  相似文献   

5.
我是新闻人,朱镕基当总理时,我关注他每一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那确是很重要的节目。中国总理答记者问的精彩一页,就是在朱镕基手上开创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不仅收录了他五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还收录了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接受香港记者境外随行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辛斌 《现代领导》2003,(8):26-27
吴泗宗教授是记者的老朋友,他对本刊一直很关注。“人才驿站”专栏上关于“人才理念”的访谈他每期必读。一次在电话中聊起,吴教授说由他来谈谈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人才理念,这下正合记者之意。于是我们在酷暑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0,(4)
<正> 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发布会后被记者团团围住,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李肇星称,担忧所谓的三个"T"问题(贸易问题、台湾问题和涉藏问题)是杞人忧天,因为这些问题不值得担忧,也没有任何理由担忧。李肇星这些连连解答热点问题的妙语,博得台湾媒体一致好评。台湾《旺报》报道说,两岸关系和缓后,"辛辣"的李肇星对台再现出  相似文献   

8.
时讯快递     
涉台要闻李肇星:陈水扁“双十”讲 话是赤裸裸的“台独” 中国外长李肇星10月14日指出,10月10日陈水扁再次公开否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扬言要使台湾成为一个“国家”,这是赤裸裸的“台独”活动,是对台海和平和亚太地区安全的最大威胁。 李肇星14日晚间与俄罗斯外长就中俄元首会晤共同举行记者会。在被问及两国元首是否谈及台湾问题时,李肇星表示,台湾问  相似文献   

9.
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当记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时,他告诉记者:中共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环境立省”战略,将“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写入了党代会报告。  相似文献   

10.
拿自己说事     
李彬 《现代领导》2006,(5):23-23
有两件事激起思绪,总是挥之不去。一件事是浙江卫视访谈节目采访获得剑桥大学“荣誉博士”的金庸先生,金庸先生谈到年至耄重选择读书时,他讲了这样的话:“我在浙江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人家说我学问不好,不够做院长。别人指责我,我不能反驳.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学问。”另一件事是外交部长李肇星在给中直机关作中日关系形势报告时,他回忆起童年在腔东农村老家,老母亲领着他东躲西藏,生怕被日本鬼子抓走的场景,几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1.
辛斌 《现代领导》2003,(11):26-26
认识耿忠平教授,是在同济大学举办的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班课堂上。课间休息时,耿教授翻阅记者带给他的《现代领导》杂志,由衷地称赞说:“刊物办得不错。”俄顷,他对记者说:“我想同你谈谈‘职业经理人和民营企业’这个话题,你觉得怎样?”记者当即便答应下来。于是,一个秋色宜人的午后,记者来到文法学院,与耿教授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当年外交界的风云人物、原外交部长李肇星是山东代表团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山东代表团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的的随行记者,有幸近距离感受了李外长(虽已卸任外交部部长,但大家还是习惯地称他为"李外长")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9,(10):61-61
你知道,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军爱民、民拥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子弟兵的生活水平是不是也应该相应地提高?——李肇星妙答俄罗斯记者关于中国军费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济南有个李长水本刊记者杨屹泰有人说他运气好,有人说他是公安战线上的“能人”,也有人说,他是个“实干家”。但不管怎么说李长本的确是不同凡响,因为他走一处,红一片。济南有个李长水,今年56岁。在公安战线已经奋斗了30多个春秋,他中等个儿,“国”字形的脸上...  相似文献   

15.
曲文上次接受记者采访是2005年7月。当时他刚工作1个月,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一个大款或官员家庭。 在他看来,正是家庭背景不同.才导致他和一位同学在找工作上的冷暖不均。现在,他已经换了两份工作,也习惯把那份“不平”看作“正常的社会现象”,自称“早就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6.
尹盛仑 《友声》2006,(2):17-17
2005年11月25日,应对外友协邀请,欧洲议会议员、意大利米兰市市长嘉波里埃雷·阿尔贝蒂尼来北京进行友好访问。此前阿尔贝蒂尼市长访问了上海,出席了米兰市与上海市结好25周年的庆祝活动,会见了韩正市长,双方对迄今为止的合作表示满意,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市友好合作关系交换了意见。阿尔贝蒂尼市长还出席了“米兰-意大利经济发动机”论坛和“中意投资与法律事务研讨会”等活动,并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的“现代城市管理者的挑战”报告会上作了演讲。李肇星外长会见李肇星外长会见了阿尔贝蒂尼市长,他愉快地回忆起他访问米兰市的情况,对米…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表示,今后在同中国外长李肇星会面时,将要求中国“改善”历史教育,包括改变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览方式,还要求到中国求学的日本学生.不要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记录日本侵略历史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正> 2003年6月24日至7月2日,外交部长李肇星奉命访问英国,葡萄牙和希腊并出席在雅典举行的中国与欧盟“三驾马车”(希腊、意大利和欧盟)外长会晤。这是李肇星任外交部长后不到100天的第4次出访,也是首次访问欧洲并与欧盟领导人接触。访欧背景和目的李肇星以外长身份首次出现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是4月底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顺访哈萨克斯坦,沿途经莫斯科一  相似文献   

19.
智辨善恶──记广州市公安局预审处三科科长付怀保本刊记者王玉田尽管已年逾不惑,但科卫和相熟的人都亲热地叫他“阿保”。乍一见到他,人们多半会误以为他是初入警界的毛头小伙,可“裁”在他手里的罪犯和他的同事们最清楚,在预审战线上,他可以称得上是老辣稳健、睿智...  相似文献   

20.
很热的季节,很热的午后。兰花教师公寓。在新居古色古香的客厅里,胡守钧教授斜倚在沙发上,向记者介绍“社会共生论”。他对记者说:“一个单位、一个企业能不能搞好,对领导者来说,维持良好的共生形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