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锡盟正蓝旗把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始终贯穿于“学教”活动的全过程,注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教育活动的动员部署、学习培训阶段,旗委组织开展了“察民情、听民声、解民难”活动。从旗直和苏木镇抽调103个正科级干部承包103个嘎查村的书记和主任,开展了以帮助他们提高素质、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题的“1+2”包扶工程。同时抽调106名干部开展了“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活动一开始,27名处级干部带队,209名包扶或下基层干部走村组、嘎查浩特,深入走访农牧户1500多户,召开座…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8,(12)
正2014年,锡林郭勒盟正蓝旗7个苏木镇103个嘎查村识别出贫困嘎查村21个,贫困人口1877户、4559人,贫困发生率为7.9%,被自治区纳入扶贫重点旗。为此,正蓝旗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扶贫计划,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就此打响。1404名扶贫干部深入镇、苏木、嘎查与困难群众并肩作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经过4年的奋战,正蓝旗贫困人口缩减至  相似文献   

3.
胡连军 《实践》2010,(3):30-30
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草根台嘎查的大学生“村官”朝勒蒙与草根台嘎查两委班子,紧紧围绕旗委政府提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化发展思路,结合嘎查实际,组织牧民购进西门塔尔牛、引进绒山羊,调整畜群结构,减少牲畜数量,  相似文献   

4.
唐斯克座落于西乌珠穆沁旗东部水草丰美的白音华苏木境内,全嘎查有144户828口人,草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人均牲畜46.5头(只)。 唐斯克嘎查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牧民走上了文明富裕的道路,提前八年达到了自治区到本世纪末牧民人均收入1500元的目标。 唐斯克人始终把发展生产和完善经营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改革前,唐斯克嘎查有111户 643口人,牲畜17462头(只),牧民人均收入只有200元。1982年,他们率先实行了家庭经营责任制,做到人草畜与责权利相统一。在迈开畜草双承包这一关键一步后,嘎查党支部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走上分光、吃光的绝路,而是着…  相似文献   

5.
去冬今春以来,西乌珠穆沁旗普降大雪。全旗130万头(只)牲畜受到雪灾的困扰与侵袭。这场雪灾与1977年那样雪灾一样严重,然而,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1977年的那场雪灾给靠畜牧业经济吃饭的西乌旗以毁灭性的打击。全旗110万头(只)牲畜,在一无棚圈,二无贮草的情况下,遭到饥饿和寒冻的吞噬,只剩下26万头(只),尽管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看到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如此损失惨重,广大牧民痛心疾首,真正认识到“亏”就吃在靠天养畜上。 从1978年开始,在阵痛中反思的旗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牧、建设养畜的牧区发展经济战略,并在锡盟率先推行…  相似文献   

6.
<正>苏尼特左旗立足实际,在牧区基层组织"双服务"工作中推行"4311"模式,使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加突显。"四"即以旗直帮扶单位、苏木镇党委政府、嘎查"两委"班子和党员中心户构成四级为民服务体系。旗直帮扶单位、苏木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嘎查,苏木镇干部、嘎查"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中心户分片联系牧户,以嘎查为单位组成一个"双服务"工作服务队,以牧民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服务小组,形成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实现了"区域覆盖、上下协  相似文献   

7.
建设养畜使桑巴拉走上小康路高建军在锡盟西乌珠穆沁草原上,巴彦郭勒苏木巴彦青格勒嘎查43岁的牧民桑巴拉,不仅是出了名的养畜干头(只)的大户,而且,还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改良牲畜状元"。1983年,牧区推行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集体做价归户给桑巴拉111...  相似文献   

8.
满都拉,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包力高苏木吉布图嘎查牧民,今年45岁。这位祖祖辈辈靠放牧过日子的普通牧民,从边远牧区大胆走向市场,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搞多种经营,全家5口人,人均收入达3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为牧民率先达小康带了个好头。 满都拉有医师职称,曾在本旗学习过 3年医学。 1980年以前,他在嘎查当医生,一边经营牲畜,一边为牧民防病治病,深受牧民欢迎。当时他的生活很困难,人均收入不到300元。 改革大潮唤醒了这位思想敏捷、善于思考的青年牧民。他认为,要想走富路,仅靠单一的牧业不行,必须坚持多种经营,多路进财。他在仔细分…  相似文献   

9.
黎明嘎查是阿左旗奔小康路上迅猛跃进的嘎查,这个嘎查牧、农、工、运“四业”同步发展,240户牧民、1200多人的嘎查拥有公积金70多万元,牧民人均收入1200元;拥有牲畜18000头(只),汽车40辆,手扶和小四轮拖拉机140多辆,摩托车100余辆,平均每6户牧民拥有一辆汽车,每17户牧民拥有一台手扶拖拉机;每2.4户牧民拥有一辆摩托车,已经成为全旗闻名的富裕嘎查。 但谁能想到,这个位于贺兰山北端、有着丰富煤炭资源的嘎查,在承包经营之前却是一个“守着‘聚宝盆’要饭吃”的纯牧业穷嘎查──当时人均收入只有140元! 1983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牧民们在嘎…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给额济纳旗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旗委、政府抓住机遇,开展了创建社会文化先进旗的活动。经过三年的实践,成效明显。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抓规划。1990年6月,旗委、政府组织调研组,历时27天,行程1640公里,对6个苏木文化站、13个嘎查文化室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决定把建设以旗级专业文化为主导、以苏木镇文化为中心、以嘎查级文化为骨干、以牧民文化户为基础的四级文化网络,建立嘎查多功能文化室的总体奋斗目标纳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为有效地实施规划,旗委、政府采取“边实施、边调整”的方法,研究制定了…  相似文献   

11.
从“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到畜牧业产业化,是牧区生产经营方式的又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的一个历史性的跨越。锡盟在实行了“草畜双承包”以后,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积极探索产业化的路子。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历了一次次的思想飞跃和观念的裂变。锡盟是个草原畜牧业“王国”,全盟天然295亿亩,草地原生植被保存完整,类型多样,饲用植物、优质牧草资源丰富;牲畜饲养量稳定在1600—1800多万头只,肉、毛、皮、乳等畜产品产量在内蒙古独占鳌头。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锡盟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0,(1):22-23
<正>在海拉尔河南岸一碧千里的草原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陈巴尔虎旗完工镇白音布日德嘎查。1983年,牲畜作价归户时,嘎查有牲畜9045头(只),由于经营不善,加之遭遇白灾,到1985年,嘎查牲畜下滑到4870头(只)。形势严峻,不进则退。嘎查干部、牧民睡不着,吃不香,连日开会讨论,越议越明,一致认为:求发展,关键在带头人。  相似文献   

13.
全区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来,兴安盟多层次、多渠道、多部门、全方位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全盟六个旗县市都及时成立了由党委宣传部门、计生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组成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经过一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盟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覆盖率以苏木乡镇为单位达到 100%。促进了群众新型婚育观念的树立。   抓好试点,带动全局。盟计生局带头抓试点,树典型。把试点定在工作基础好,少数民族分布较多、农牧业相结合并能够充分体现全盟农村牧区特色的科右前旗归流河镇茂林嘎查。根据茂林嘎查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尽快在无电嘎查实施党员电教网络建设工程,到2000年全盟实现所有嘎查村建立电教播放点,呼盟委组织部在无电嘎查较多的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各选一个嘎查,作为建立党员电教播放点的试点单位。采取盟、旗、苏木、嘎查四级匹配资金的办法,为两个试点嘎查一次性配齐并安装调试了电视机、放像机、发电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器等设备,同时配备了部分电教片。为确保电教设备正常运转,在各试点单位都建立健全了有关电教设备的管理、使用制度,并备有“三簿一册”。嘎查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盟委组织部还特别要求嘎查党支部,…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0,(3)
<正>陈巴尔虎旗创建旗级领导干部基层组织建设"八个一"责任体系,形成了责任明确、领导有力、上下联动、保障到位的长效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他们的作法有四个特点:一是深化四大班子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将"三级联创"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创建了基层组织建设"八个一"责任体系。即:旗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苏木镇(办事处)、一个或几个嘎查、一  相似文献   

16.
自2012年元月份以来,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等地普降大雪,造成大面积雪灾,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当即就果洛地区抗灾救灾工作做出安排部署,省、州、县的农牧、民政、气象、交通、医疗卫生、动物防疫、商贸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启动防灾抗灾预案,组建相关工作组,深入一线实地巡查,做好群众、牲畜的转移安置工作,保证交通、通讯畅通,加大物资贮备,密切掌握雪情动态,确保牧民生活不受或少受影响。同时,抗灾救灾工作还得到了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为抗灾工作取得最后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高文升 《实践》2014,(12):22-22
<正>新巴尔虎左旗针对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党组织服务半径大的实际,探索党建到户、服务到家、温暖到心的党员中心户工作模式,提炼总结出适合边境牧区实际的"零距离工作法",有效推进了基层党组织服务重心下移、服务方式转变。构建引领新机制,制定"四联户"服务群众模式,零距离服务群众。一是旗级领导蹲点联户。建立完善了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旗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深入联系点,全程指导苏木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嘎查社区专题组织生活会,为群  相似文献   

18.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位于锡盟东北部,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276公里,全旗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89万。1996年牧业年度全旗牲畜总头数达281.3万头(只),牧瓦N均牲畜达106头(只),两项均位居全国少数民族旗(县)榜首,牧民人均小(人由199o年的1726元提高到1995年的36O8i,已有75%的牧户过上了JJ、康生活,全旗15个苏木均实现了财政自给,旗财政的自给率已提高到75%,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指定为全区5个旗(县)限期实现财政自给的旗(县)之一。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长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专峰市巴林左旗切实加大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嘎查组织整顿和建设工作力度,以村级财务集中办公和“官支民审”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村(嘎查)务管理的新办法,全旗村(嘎查)务管理基本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建立村级会计集中办公制度健全了领导机构、乡苏木镇由1名分管副书记具体负责本辖区村嘎查财务管理工作,配备2名以上农业经营管导干部,组成村级财务审计办公室;村嘎查由党支部书记任主任,设会计、出纳各一人,聘请具有代表性的十一7名村民,组成村嘎查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嘎查财务收支进行审核监督;旗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经常…  相似文献   

20.
满都拉 《实践》2005,(10):34-36
我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包勒格苏 木吉布图嘎查的牧民,蒙古族。 我居住的嘎查一共有78户人家,317口人,其中汉 族8户,40口人,其余大多数是蒙古族。嘎查离旗政府 所在地天山镇120公里,这里经济文化落后,信息不灵 通,交通不方便,牧民的生活比较苦。我们这里民风纯 朴,蒙汉族之间世代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非常团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嘎查实 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牲畜作价到户,新的机制极大 地激发了我的劳动热情,1982年,我开始经商。 我们草原上有些人有一种旧的传统观念,那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