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路遥 4 3年短暂的生命历程 ,本身就是生命的悲剧 ,也许有某种关联 ,这种悲剧意识已深深浸透了他对黄土高原上中国农民的关注。在路遥的小说世界里 ,乡土乡情中的农本文化、苍凉浓厚的悲剧氛围以及作家再现生活的史诗品格为我们探究路遥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农本文化理想和悲剧的艺术价值、审美取向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痛心、谴责和拷问之余,是否该严肃地考量下如何才能避免类似道德悲剧的再次重演?  相似文献   

3.
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的主人公马丁·伊登的人生轨迹就是一个冲突与毁灭的过程。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尼采超人哲学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身为严肃艺术家与文学商人、对成功的追求与对成功的怀疑等四对冲突的重叠交织来剖析马丁·伊登的痛苦心态以及矛盾心理,揭示其最终自杀身亡既是他的人生悲剧也是他所处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从认知哲学和美学观出发,提出封闭的文类发展观,但又在尊崇荷马伟大传统的过程中,自我解构了这种文类发展观.立足文学本体,借鉴、发展、完善了肇始于其师柏拉图的三分文类模式,并从模仿媒介、对象和方式三个层面予以了详细而充分的论证说明;在以成分“情节”为核心区分标准的前提下,史诗与悲剧两大文类的异同,使得“情节整一性”这一安排事件的最高原则,既成为所谓“三一律”的灵魂,更是在“文学”概念尚未得到自觉独立的历史语境里,升华为“文学性”的重要内涵.从审美接受、构成成分以及情节长短层面,提出悲剧高于史诗的等级观;同时又以模仿主体决定论、情节整一性为批评依据,提出了喜剧高于讽刺诗的等级观.亚氏文类理论在西方文类理论史上第一次以独立、自觉的本体化形态存在,述作并举,建立了古典主义文类理论的基本架构,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目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着不够严肃问题,而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要"真严肃",做到严肃顶层设计,严肃选人用人,严肃干部考评,严肃教育管理,严肃党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大秦帝国》是展现中华原生文明的第一部"以法治国"的悲壮史诗。作品以强大的历史气场、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商鞅、李斯、秦始皇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描绘,弘扬了中华文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壮的大悲剧,但孙皓晖对秦帝国反人道、反文明的暴力专制问题,没有给予深刻的历史批判,这是《大秦帝国》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7.
胡良桂研究员的新著《史诗类型与当代形态》(湖南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版 )具有明晰的思路脉络 ,紧贴当代长篇小说创作实践 ,深入浅出 ,既有学术批评的严肃与深刻 ,又不失文学批评的审美性 ,的确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学术佳构。看似简单朴拙的构架中充盈着独到而深刻的意义单元 ,全书显得朴实而深刻。作者首先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对长篇小说进行了一般意义上的探讨 ,总结其流变规律和文体特征 ,对全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接着从题材种类切入 ,详尽而深刻地分析了数百部当代长篇小说 ,都市、乡土、军事、工业、先锋、历史、家族、重大题材的当…  相似文献   

8.
神话、传说、英雄史诗等口头文学样式在当地文化系统中通常被认为具有真实性。笔者在新疆伊犁昭苏县格登村调查发现,当地蒙古族村民也普遍认为史诗《江格尔》是历史叙事,所描述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这种真实性一方面来源于《江格尔》讲唱传统所固有的神圣性和巫术功能,更大程度上是来自史诗认同功能的内在需求。史诗文本对民族整体命运的描绘,对民族生活的集中再现,均使得不同时代的民众都能获得真实可感的情感共鸣,而这种复杂多维的真实或许便是研究《江格尔》真实性问题的基点。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从三方面分析了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即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问题。通过分析发现,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永恒正义不是一种寂然不动的实体,而应该是在悲剧冲突中不断地得到彰显,得到超越。  相似文献   

10.
舒展 《北京观察》2009,(4):58-62
1924年,老舍24岁时赴英国,在伦敦东方学院教汉语,想要教好汉语,必须下功夫学英语,于是,在教学之余他开始了刻苦攻读,但丁是他特别崇敬的作家,老舍成了一个“但丁迷”,  相似文献   

11.
洪桦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1):116-119
本文从社会的角度去探索苗族爱情叙事诗中所反映出来的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从而揭示出苗族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刘海涛 《青年论坛》2009,(4):129-132
苏轼有着复杂而纯净的人格:之所以复杂是因为理性生活与感性生活之间的差距和风口浪尖的时代背景使然;之所以纯净是因为理性将感性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既表现出应有的愤世嫉俗,又能积极出世。他思想和性格造成他人生的悲剧,反映在词中,则充满了矛盾中的无奈、苍凉和幽怨,于是他把人生情趣寄托在禅与道,表现出隐逸和怀归的达观与超然意绪。这就是东坡词反映出的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悖论。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分别产生在两个十分相似又同样伟大的时代 ,它们在精神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文艺复兴后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古典悲剧的精神逐渐走向了衰亡。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三国演义》中人们最熟悉的人物莫过于诸葛亮了。本文试通过分析他的悲剧形象,从儒家的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他的影响,来分析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MEN of the Yiethnlc groupliving in theLiangshanMountainsof SichuanProvince have for the past 2,000years followed the convention of  相似文献   

16.
哲学既不像过去人们想象的那么无所不能 ,也不像人们现在所忧患的那么无用。哲学作为一种超越性智慧 ,自有其“无用之大用”。哲学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两个方面 :对个人而言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精神境界、保持好奇感、赋予生活以意义、训练理论思维水平。对社会而言 ,它通过批判现实 ,激发社会活力 ;通过构建理想 ,引导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17.
邱兴华特大杀人案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启示,对该犯罪嫌疑人进行人格分析,有利于了解这种案件犯罪人犯罪心理发生的机制,减少潜在的人格缺陷者蜕变为犯罪人。邱兴华属于典型偏执人格,从他的经历出发,可以分析其偏执人格的形成原因:早年失爱造成情感发育不良、缺乏自省力导致负面心理能量的淤积、虚荣自尊造成易敏感和好嫉妒以及对于自我的威胁导致偏执妄想。由此可对预防偏执型人格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类似社会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将老子的道和高级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相比较 ,认为它们的基本内容相同 ,有很大的重合面。笔者以此断定 ,道实质上就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是高级辩证法矛盾概念的雏形。同时 ,道又包括本体论 ,体现老子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上半叶,人类遭受了空前灾难:两次世界大战及法西斯野蛮统治。亲身经历这些浩劫的人对产生灾难之根源进行了深刻反思,并为避免这种历史悲剧的再次发生寻找解决方案。卡尔·博兰尼即其中一位。而通过对博兰尼思想进行分析后,他的这种社会整体观是否能够使得自由与人性得到拯救这一点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原始性史诗的酝酿、萌生、发展与存活都与其相应的文化生态系统息息相关.文化生态系统可大分解成两部分,一为外显部分,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经济活动系统、行为方式系统等.二是内因,包括知识系统、信抑系统、传统系统等,在史诗的发展过程中,内因起着决定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显部分经常处在变化之中,但内因的变化是渐进的,其核心即使有一定的变化,也未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否则,原始性史诗交复存在.文章结合彝族史诗"梅葛"在楚雄州姚安县官屯乡的马游村及其周边的彝族村的存活变迁与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