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文化作为一种时代特征、社会特征、地域特征都很鲜明的文化体系,既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规范模式。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不同文化协调并进、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有机文化体系。云南的实践证明,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既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维护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有机整合、良性互动的一体化格局的有效途径,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多样文化的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不仅制约着和谐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未来。妥善处理文化冲突,实现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现实课题。为此,要注重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融汇世界文明成果;重视文化价值理性,统筹经济文化建设;培育和谐文化生态,建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的民族关系。目前,云南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从总体来看是和谐的、巩固的和发展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云南部分民族地区的民族矛盾和纠纷日益凸现,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不利因素有所增加。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民族关系不和谐的根源,探讨实现云南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机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各民族和谐的文化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我国和谐民族文化关系首先要承认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做到各民族文化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并在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力 《学理论》2008,(8):42-43
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和根本保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途径;在发挥学校教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渠道作用时,应避免民族杂居区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简单化倾向,实现多元民族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有其独特的变化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如何处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待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至少必须注意三个方面:一、按照文化固有的特征和规律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二、主动帮助少数民族自觉增加他们的文化与周围文化发展的同质方向;三、努力创造各民族文化多元共存、共同发展繁荣的和谐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为地方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重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综合结果,其中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关键的精神支撑作用。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良好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就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和文化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有机相联的。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和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和谐文化又必然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是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民族和谐、区域和谐、边境和谐、文化和谐、发展和谐是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特殊的内涵要求,实现这些方面的和谐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必须找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良好的回、汉民族关系对沧州的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对沧州回汉民族和谐关系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特点就构建新时期沧州和谐民族关系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大力加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积淀在其文化传统中。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在于对和谐的追求。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儒家的理论和实践,无论是讲修身持家,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26)
和平、繁荣、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认知和平与和谐的内涵及其实质,理解和平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内涵和关联,从而理顺和平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逻辑关系,为我们弘扬和平文化、践行和促进民族社会及世界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瞿敬平 《学理论》2010,(17):88-89,11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从哲学角度看,它揭示了社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文化和谐思想作一番哲学审视和梳理,可以彰显传统和谐思想中的现代意蕴,并为当下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探讨了和谐文化与传统文化,和谐文化与现代理念,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与辩证思维等重大理论问题。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也是中国文化自身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实现和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引领社会主流意识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之一。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不仅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而且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的实践拓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实现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文化和谐等等。构建和谐社会,当前必须解决几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8.
李俭 《瞭望》2006,(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 面向时代,立足于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9.
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前景和理想追求。文化和谐构成了民族地区和谐的支点显现。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以广西为例),试从历史的进程、发展的视角、和谐的维度等观照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潜质内核,并从文化和谐的视点探讨和谐社会的新固景。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和谐的程度。人际和谐文化引领着人际和谐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对人际和谐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人际和谐文化的内涵,明确人际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人际和谐文化建设,为人际和谐奠定文化支撑,加快人际和谐的实现,从而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