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帆  杨延虎 《学理论》2013,(14):1-2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遇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进而唤起生态建设理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进传统消费观向文明、健康、绿色消费观和消费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五年规划的任务目标,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长存的重大意义。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体的政府,肩负着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融入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重要职责。但在现实层面中,各级政府普遍存在责任缺失,包括环境治理主体缺位、职能划分不清和治理主体、手段单一等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优化落实责任政府职能: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和树立绿色政绩观、健全环境制度建设和加强环境监管、推动市场化机制运行和扩大社会参与、加速环境立法和加强环境执法等。  相似文献   

3.
从获得感的本质内涵出发,可以将影响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的基本因素归纳为自然生态环境及其建设和享有的客观现状、生态环境知识与生态心理状况、生态文明制度安排、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生态政治参与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基本方略为指导,提振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的战略路径应当为在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更多的人民群众实际生态获得,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中树立更优的人民群众生态需求观。  相似文献   

4.
制度维度是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践行的一个重要视角。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经历了一个理论意涵不断丰富深化、体系架构渐趋清晰的发展过程,先后形成了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两个权威文献为蓝本、以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主要样态的框架构想或顶层设计,从而对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之维”作出了既高瞻远瞩又立足现实的整体筹谋与规划安排。  相似文献   

5.
我国30多年来在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生态危机和生态治理失灵也严重表现出来,原因在于扭曲的发展观和不当的政绩观、政府垄断治理模式下的环境政策的诸多局限及各地区自身利益的存在造成生态治理的合作机制难以形成.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生态文明的培育、促进生态制度文明的培育和推动生态行为文明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人类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高度,也体现了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把握的新高度。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培育生态文化以塑造全民生态价值观,从理念提升激发全社会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同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在国际社会的宣传阐释,积极弘扬人类共同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11)
系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传统文化和谐基因与其文化精髓,对当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15,(6):9-1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能否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生态治理能力能否实现现代化。当前,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执行能力和回应能力不足,这不仅不利于环境政策和环保法律的出台和完善,更容易激发民众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威胁社会秩序。提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路径是:政府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继续完善经济社会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治理经验,完善具体的环境治理制度;实现环境治理的法治化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1)
时代发展的脚步呼唤生态化科技创新。推动生态化科技创新,必须建设好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促进着生态生产力、推动了绿色与生态科技并进一步发展一次能源和新兴科学技术。对此,必须构建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的新型策略,即新建生态文明的科技创新价值观、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化政策支撑环境、基于三大产业的生态化科技创新的实施,推动生态化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12)
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都是关涉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具体到西南民族地区而言,其农村生态治理有效地在二者之间实现价值共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推进,西南民族农村地区在生态和经济上都有所改观,但与"建设美丽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们应该深刻分析西南民族农村地区生态治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努力实现本地区生态治理的善治,一是构建政府、农户、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治理系统;二是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创新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制度;三是以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双推进为动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贯彻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划、管理、法制等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问题,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创新资源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和完善生态教育制度等手段,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2,(1)
21世纪以来,生态帝国主义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生态帝国主义本质上是新帝国主义的一种类型。资本的掠夺本性和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带来了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通过研究生态帝国主义,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提升社会生态意识,贯彻新发展理念,防御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要深入推进与绿色生态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模式,完善制度建设;要辩证看待资本逻辑,警惕生态陷阱,保障生态正义;要积极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成生态治理的全球合作。通过对生态帝国主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理解生态帝国主义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3.
曾利 《邓小平研究》2016,(6):116-123
习近平全面继承了邓小平生态治理思想,并在邓小平反对盲目开荒,发展生产不能破坏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邓小平倡导植树造林,并且将群众性的植树活动首次以国家法定形式固定下来,在前期林业发展的积累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一系列强化森林保护的政策举措;邓小平主张利用科技创新提升环境治理效果,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协调发展。习近平明确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治理需要科学系统的综合视野等重要观点。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生态治理思想,进一步致力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进一步朝着纵深化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内在必然联系及其发展趋势的综合规律,是人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及其未来前景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规律主要包括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规律、坚持以人民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心的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规律、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规律、推进全球生态安全共商共建的规律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论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美好地球家园的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现代工业文明能够高效改变自然界,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中国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中国现代化是在不断探索中推进的。以快速自发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方式,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代价。新时代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是我们的主动抉择和理论自觉,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乔治·华盛顿在领导和推动美国立国初期国家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制度文明思想,包括将宪法作为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依靠制度和程序实施国家治理、建立统一有效的国家治理结构等,奠定了美国现代国家治理的理论基础,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扩大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中存在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参与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因素。以扩大公众参与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下一步要重点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以逐步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SWOT分析,客观剖析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努力探索"两座金山银山"思想指导下的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策: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建设日益面临复杂的国际背景和现实困境,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公众等主体参与机制不足,亟需适合中国国情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要强化政府部门的生态责任,推动生态治理的范式转变;要完善生态环保监管体制,健全生态环保管理机制;要强化生态政治建设的相关制度,完善生态政治建设的政策体系;要强化生态政治的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中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就是法治,针对环境问题的治理能力的提高必须靠法制。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之必要性包括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要性两个方面。在可行性方面,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具有生态伦理道德的可法律化,具有实践可能性和广泛的社会基础等。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除了要继续加强和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外,作为一种新型法制文明形态,其建构的范围及路径还应该包括生态政治法制、生态经济法制、生态文化法制和生态社会法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