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最近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然而,灾难凝聚力量,灾难孕育生机,抗震救灾的过程,既是拯救生命、安置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过程,也是激发和彰显民族精神的过程。抗震救灾激发民族精神的活力,彰显民族精神的内涵,展示民族精神的价值,民族精神成为战胜灾害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2.
肖飚 《求索》2013,(12):165-166,24
本文以美国当代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中篇小说《披肩》为范本,运用创伤理论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分析主人公罗莎在二战犹太大屠杀中所经历的创伤、战后的创伤表征以及创伤复原。论文指出,罗莎的创伤以歇斯底里、延迟性、隔绝、混乱为主要表征。而其复原以有效他者的人道主义关怀为外因,以罗莎重新审视犹太身份,摈弃偏见、终止“偶像崇拜”的犹太救赎为内因得以最终实现。论文旨在揭示欧芝克创伤书写中的民族关注以及对于真实犹太性的坚持。为解读欧芝克作品、了解其小说艺术特色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沙可 《传承》2012,(1):78-79
作为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和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圆明园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寄托。多年来,关于圆明园的“存”“修”之争也一直持续,“废墟派”主张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抚平历史创伤。  相似文献   

4.
政资当代史鉴后人陈述金春明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大革命"史稿》是一部研究“文革史"的专著。“文化大革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这是沉重而惨痛的一页,作为历史虽然这一页早已翻了过去,但那场空前的劫难所造成的沉重而巨大的创伤,特别是民族心灵的创...  相似文献   

5.
古登属怒江州特困乡之一,它位于怒江西岸,山高坡陡,峭壁林立,祖祖辈辈在那里生产生活的傈僳族同胞,苦苦挣扎了不知多少年……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四十年的艰苦努力,一个从未走出过大山,一个世代只能盖千脚落地、窝棚的民族,敲开了城镇的大门,盖起了高楼大厦……谁叫我们起的就是这个名──傈僳人一个骚动的民族手舞长刀肩挎弓弩一代又一代生息于这块土地……我们知道我们生息的这块土地已经千疮百孔满目创伤祖先的家业我们已经不能发扬光大我们的长刀不能再流连那寥寥的翠绿我们的海火不能再迷恋那哆咦的山野祖传的火…  相似文献   

6.
回顾我党几十年的民族工作历程,正是由于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在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民族矛盾,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民族问题是个长期的、复杂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民族问题产生于民族之间的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对内实行各民族平等政策;解放后,我国推翻了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一律实现了政治上的平等,建立了民族区域…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过程,认为邓小平民族理论从50年代初奠基到党的十五大予以确认,经历了半个世纪。邓小平民族理论包括: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在民族发展问题上主张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在民族法制建设上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民族工作方法上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邓小平民族理论具有求实、全面、创新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8.
王永华  伍小涛 《长江论坛》2009,(3):76-80,95
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表现在民族教育方面则是民族教育机构的设立,民族干部的培养,中小学教育规模的扩大,民族教育经费的投入和补助及师资力量的培育等。民族教育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本,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近日召开民族工作座谈会,传达了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精神,分析了我省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就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永瑞和副省长孙士彬代表省委、省政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一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完善民族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驾驭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月刊《民族文学》自创刊以来,即以其“民族风格、中华气派、世界眼光、百姓情怀”的办刊风格,在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学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扮演了展演场与聚集地的角色。文章以《民族文学》 56个民族作品专号为例,从民族文学的文本呈现、民族文学的理论建构、民族文学的互动融合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在举出文本实例的基础上,从学理的深度阐述了《民族文学》办刊事业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出版事业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民族出版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民族出版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民族出版事业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市场和资金仍然是制约民族出版取得更大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石茹 《创造》2002,(4):29-30
民族文化资源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从思想、道德、观念到舞蹈、音乐、戏曲包含了各个民族的发展史,倾注了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心血和智慧。在云南新世纪的发展中,“民族文化大省”的理念和既定战略,使民族文化资源陡然从过去比较单纯的文化概念升级到了涵盖文化、经济的开阔层面,也具了战略价值。但是,在“民族文化热”中,还有没有某种值得忧虑的近视呢?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文物之众,历史书籍之多、历史传统之厚、民族风情之浓,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云南是具有26个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德国人类学家赫尔德说:“文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所处的物理环境所决定的,其中自然制造了山脉、河流,并且影响和塑造着民族的整个历史。大地、山川、河流不仅是天然的地域划分,而且对民族、风俗习惯、语言和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民族的差异。通过历史的流变,这些差异逐渐演化为独特的民族单元,形成特殊的民族结构,具有了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今日民族》2009,(4):1-2
4月10日,国家民委民族工作调研组与云南省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座谈,听取云南省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国家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传堂高度评价我省民族工作:云南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并形成了宝贵的“云南经验”,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民族团结进步取得显著成效,民族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各方面发展建设成果丰硕,多年来没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在全国创造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民族工作》创刊15周年之日,正是我从事民族工作15个寒暑之时。在15年的民族工作生涯中,我的良师益友就是《民族工作》。《民族工作》──学习政策的指南。作为一个民族工作者,掌握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基层从事民族工作,学习机会十分有限,而《民族工作》恰好把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有关专家学者对民族工作的理论研究,以及老民族工作者的经验总结等都汇集在一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基层同志需要。因此,15年来,《民族工作》杂志我期期必读,从未间断。下乡出差,《民族工作》是我不可缺少的随身携…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磴口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指导,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在政策上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优惠和扶持;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给予倾斜和投入,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民族工作各项事业发展的新举措,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族干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学术研究中,必须要有历史维度。隋唐时期是多民族中国发展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时期,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了巨大发展,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同样在孕育中得到了发展。因为隋唐两朝开明的民族共同体思想与民族政策,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隋朝君臣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提出了“混一戎夏”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唐太宗等皇帝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形成了“天下一家”“华夷一家”的民族共同体思想,这些民族共同体思想就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马志敏 《今日民族》2009,(11):55-56
民族博物馆在宣传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工作不断加强,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笔者认为,面对浩如烟海、.有形或无形的民族文化,民族博物馆的建设应该有更多的形式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认同对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间的尊重、交流、对话与理解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正确处理新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在5000多年的历史沧桑中,各民族经历了各种复杂的历史演变,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才真正结束了历史上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民族剥削的关系,建立起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进程越来越快,一方面民族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和交融在空间上、速度上、层次上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民族间的凝聚力、向心力随着国家的繁荣和强大得到加强,民族间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