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11年5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张同的文章,互联网真是个好东西。不懂的词找百科,不会的事问搜索;谈思想有网友;记录生活、联络感情,有博客微博社交网站;遇到不平事,有热心人鼎力相助……但互联网是不是人人道德高尚的“理想国”,是不是事事随心所欲的“乌托邦”?“数字化生存”坚定的支持者马云会说不是。他经营的阿里巴巴公司,刚刚清理掉贸易平台上1000多家涉嫌欺诈的供应商。  相似文献   

2.
狄马 《同舟共进》2011,(6):76-78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声名远播,弟子遍布天下,死后却突然变得无声无息,既没有弟子替他整理著述,也没有人继承他的衣钵,甚至连生平、籍贯都渺不可考,后人只在批判他的文章里知道他叫杨朱,是当时一个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大到什么程度呢?  相似文献   

3.
有没有一种茶,能化解一日辛勤后的劳顿;有没有一种茶,能让浮躁的心,找一处地方落脚;有没有一种茶,与浮尘离得最远,与心声走得最近?  相似文献   

4.
陈今 《辽宁人大》2010,(1):34-34
问:每年人代会前夕及人代会期间,都有很多代表为自己;隹备提交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征集代表联名。有几次,有代表来找我联名,由于对建议内容不太了解,我很犹豫该不该签名。将心比心,我自己有建议也希望多几个代表联名,所以最后我还是签了名。我知道自己的这种做法不够慎重,也有违代表的责任。请问,当有代表来找我联名提议案、建议时,我该怎么做才能既尊重对方又不违背代表的职责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彰显着认识论的生态现象批判、社会论的资本逻辑批判、实践论的生态实践批判、价值论的伦理价值批判等四重论域。生态现象批判构成了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着力点,让其关注空间生态形态的演变,这是从认识论上认识空间生态现象;资本逻辑批判是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根本动因,让其详细阐述资本逻辑对空间生产的支配及造成的生态危机,这是从社会论批判空间生态危机;生态实践批判是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理论根基,让其号召无产阶级通过空间革命来建立和谐稳定的空间生态,这是从实践论上解决空间生态困境;伦理价值批判是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落脚点,让其要求空间生态变革成为人类解放的条件,这是从价值论上实现空间生态正义。马克思从不同维度审视了空间生态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空间生态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了半年多的乡长,你感觉怎么样?累。乡亲们大事小事都来找你,连夫妻吵架都来找,事情多。再一个就是喝酒多。↘任乡长以前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家兄妹6个,我是老二,兄妹6人中在外工作的有3人。父母非常支持我们读书,但认为读大学出来找工作难,就让我读了中专。我1989  相似文献   

7.
备份自己     
一天早晨,打开办公室门,我惊愕地发现关好的窗户被打开了,仔细一看,办公桌上的那台刚买不久的液晶显示屏居然不见了,再一看,主机也没有了,天哪,里面可存有大量的工作文件、文章、图片……想到丢失的数据再也找不回来时,我无法原谅自己:为什么不用U盘把那些数据、文章复制到家里的电脑里呢?这样,办公电脑丢了,还有u盘;u盘丢了,还有家里的电脑!  相似文献   

8.
声音     
《人民公安》2012,(1):5-5
希望到了今年,没有媒体找我了,我能回到原来的生活,该干什么干什么,每天能接送孙子上学。村里的人觉得我好像拿了几百万,有困难的人都找我借钱,但我哪儿来的钱呢?家中连个存折都没有。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在近十几年的党中央文件、国家政策什和社会宣传中提到的不算少,但它真的在我们的精神家园占有一席之地了吗?现实中,它成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内化到社会文化与人们的素养中了吗?这是值得再思考的问题。如同科学没有统一定义一样,关于科学精神,众说纷纭,但也不妨碍人们理解与使用。概括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求知和探索精神—人们从事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原动力;二是求真务实精神—科学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三是理性的怀疑与批判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四是创新精神—科学的内在要求和本质。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犯罪问题非常严重。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结果表明:在美国153人中就有1个人可能被谋杀;男人被谋杀的比例是100:1,女性被谋杀的比例是323:1,非白色人种的男人被谋杀的比例是28:1。这么多案件,如何破案,从古到今,破案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找情报。情报怎样找取呢?情报通常可从被害人那里找取。被害人的家庭、家事、交往,最后一天的活动,到哪里吃饭、开什么车,被害人的背景,他的交友什么情形。第二个情报可从现场找取。现场有很多物证,我们可从留在现场的痕迹证据、临时性证据、微物证据等找到物…  相似文献   

11.
孟祥才 《春秋》2010,(2):17-18
1967年4月间,以戚本禹批判刘少奇的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清宫秘史)》为标志,掀起了“文革”中的所谓大批判高潮。此后,全国的大报和各地造反派办的多如牛毛的小报。发表了连篇累牍的批判刘少奇的文章。我当时作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历史所“文革”小组成员,自然也积极投入这场批判运动中。  相似文献   

12.
论马尔库塞对消费社会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春生  ;李宏图 《求索》2008,(3):85-87
本文首先梳理马尔库塞对消费社会概念的理解;然后剖析他对异化、单向度、封闭的消费社会的批判;再解读他试图通过用真实的需求代替虚假的需求,放弃压制性的满足。通过技术进步和劳动合理化、艺术革命等方式来建构一个未来社会;最后,阐释马尔库塞对消费社会批判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与漫画     
不一样幽默与漫画 王科长家,电话铃响了,小明拿起话筒,稚声稚气地问:“喂,你找谁?” “请王科长接电话。” “爸爸不在家。” “这个小王,星期天也老往外跑。”对方嘟囔一句。 小明歪头眨眼:“喂,你找王科长还是找小王?” “小王、王科长不都是你爸爸,还不一样?” “不一样!”我爸爸说了:“凡找王科长的,就说他不在家;凡找小王的,就叫醒他。”年终总结姚作波幽默与漫画 某航空公司总裁在看秘书送来的年终总结,上面说:“一去年,我公司发生两起航空事故,共死亡二百六十人…”总裁看到此非常不满,认为写得不够委婉,叫来…  相似文献   

14.
时间焦虑何以在自由时间增多的情况下仍然普遍?文章考察了时间被道德化的过程,并从“时间的过度道德化”这一视角来理解青年的时间焦虑问题。所谓时间的过度道德化,是指过度以时间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压迫、剥削自我而导致自我异化的观念或实践,在历史上以进步主义、优绩主义、工作伦理等面孔示人并遭到社会批判理论家的批判。经验材料也显示,过度自责歉疚、时间恐慌泛化、主体悄然隐退等都是将时间过度道德化的经验表征。如何将时间的过度道德化与时间焦虑关联起来,关键在于解析时间认知层面上如何“过度”重视时间道德。文章指出,迷信速度文化、时间认知单维化、时间脚本理想化等极端化认知是将二者关联起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徐沐熙 《理论月刊》2023,(5):146-153
五四时期,为了实现国家层面的民族独立以及个体层面的个性解放,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启了救亡图存以及思想启蒙的运动,这两项任务目标都指向或关乎对包括道教在内的旧传统、旧文化的批判。其中陈独秀以“偶像破坏论”反对道教以正人心,鲁迅以“中国文化根柢说”批判道教,胡适以“贼赃说”指认道教为伪,钱玄同以“剿灭说”主张彻底消灭道教。批判内容涉及对道教长生不老、服食丹药以延年的批判;对道教鬼神、扶乩等封建迷信的批判;对儒道共谋主导之下的民间伦理的批判等。这些批判确实起到了清除人们内心的沉疴,破除封建束缚与压迫,给心灵留白以迎接新思想入驻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道教失去政治庇护几乎退出历史舞台,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和统治社会人心的隐形功能。但是道教并未湮灭,而是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中实践着现代转型以及与时代精神同向而行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全湘燕 《求索》2008,(8):100-102
前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它的理性概念具有意识哲学的特征,无法对其进行明确的语言分析;它的真理概念具有黑格尔主义的特征,具有远离生活世界的抽象性;它不重视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国的道德一实践领域的话语性特征。哈贝马斯引入了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使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挪移到了话语分析的基石上,把语言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创造性地糅合起来,既使语言哲学具有了可贵的社会批判品质和道义感,也使社会批判理论获得了语言哲学强大的分析工具并走出了意识哲学的胡同。  相似文献   

17.
“泛娱乐化”批判的多维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凤 《前沿》2009,(3):169-173
晚近以来,“泛娱乐化”成为一个新的审美文化问题。在数量众多的研究论文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的批判角度和方法的单一性特点。文章以社会——文化批判学的方式,对“泛娱乐化”问题背后的经济、哲学、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四重背景进行分层剖析,以期能以理性的文化批判的立场取代之前的政治、道德批判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世上的人们有这样一个共识:德育是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良好的德育体系历来就是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德育,社会的进步需要德育,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更不能没有德育。因此,古今中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如何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教育好一代一代的青少年,德育文章俯首皆是。然而,德育工作如何操作,德育现状又是怎样呢?许多长者大叹世风日下,认为今不如昔,热衷于回忆、向往五六十年代的光景;社会学者十分关切道德沦丧、信仰危机的问题,并从各个方面探寻原因,可效果并不显著。时下有一句俗语:“无…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障世界》2006,(6):26-26
“我这么好的专业,找工作问题应该不大吧”、“唉。自己专业这么差,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呢”……对这两句话,每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都会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据预计,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413万人,大学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下,找工作,专业重要还是素质重要?哪一个才是职场“王牌”?  相似文献   

20.
张乃芳  张冬生 《前沿》2009,(6):18-20
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消费社会,它与马克思的生产理论一样强调了生产的重要性,同时,二者在理论批判对象、批判角度、理论立足点和理论走向等方面都有较大分歧。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对当代中国新型消费理念的建构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