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吴文勤 《唯实》2011,(3):40-44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也到了关键时期。当前,政治体制改革面临"进退两难困境":进行政治变革可能导致传统权威的合法性危机,进而引发社会结构的解体和普遍的失范;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则死路一条。破除"两难困境",除了在政治领域寻找动力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在非政治领域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寻找新的动力资源。公民社会对推动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在政治体制改革中,不仅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制度建设,更要注重公民社会建设,夯实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新视野》2007,3(5):78-79
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面对的一对矛盾。目前中国的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私人经济部门和各种民间组织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之间正在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公民社会的发展就是对当代各种社会问题的适当反应,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长期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拓展,社会自治领域日益扩大,现代意义的中国公民社会正悄然兴起。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的公民社会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公民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趋势是走向和谐——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与核心,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条件,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且存在着不平衡性、被动性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育各类社会团体和各种群众组织、培养公民意识等途径逐步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高荣伟 《世纪桥》2009,(7):54-55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与核心,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条件,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且存在着不平衡性、被动性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育各类社会团体和各种群众组织、培养公民意识等途径逐步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划时代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和公民社会的兴起,是人类社会政治形态从传统的卿即国家的君主专制社会发展、转型到现代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社会的划时代标志之一。中国在近、现代及以前的漫长小农经济及半殖民经济和专制社会中,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公民及公民社会。囿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仍未具备产生实质性公民和公民社会的条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造就了公民和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前所未有的兴起。它既是改革开放尤其是向市场经济形态和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又是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生广泛而深刻变迁与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人类民主实践的历史成就,特别是中国仁人志士浴血奋斗的艰难历程,指出普通中国人获得的公民身份来之不易。公民意味着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与公民对等、公民与公民平等,以及权利和义务对称,它具有法律、政治和社会诸多层面的丰富内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富有时代精神的中国教育特色。促进中国人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变,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社会体制的转型催生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心理现代性变迁,进而支持和促进了中国政治的稳定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真正扎根与最终建成,将为公民政治心理优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平台,独立政治人格的塑造则为其成熟奠定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的生成条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内在价值的认定,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思想先导,更是民主政治有效运行的文化支撑。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生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为其生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政社分化为其生成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民主政治为其生成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历史性、合法性、统一性、优越性、渐进性等特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系统,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全球化、网络化环境下民主化浪潮的影响是外部动力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第三部门的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需要,国家领导人改革的决心和能力构成了中国政治发展内部动力因素。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要素之间需要相互作用,协调推进,才能促进中国政治更好地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问题,政治认同成为一个日益明显和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而公民作为当代政治认同的主体,处理好和解决好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问题,对我们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龙立军 《求实》2008,(5):61-63
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现代性变迁,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从正向作用来看,其将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体表现为:它有利于国家层面政治生活基本格局的优化和政府效能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层面公民社会的培育和社会和谐的形成,也有利于个人层面政治权利的实现和政治社会化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公民政治参与不仅是一个民主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发展以及公民个人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便是途径之一,它是实现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李君如 《前线》2008,(4):10-13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关系到中国能否长期保持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其中,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我主要谈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谢定平  赵永 《世纪桥》2013,(3):50-51
实施宪政对现代国家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宪政的本质在于用法律限制民主,宪政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当代中国以民主和法治为基本走向的现代化政治发展中,宪政国家的标志是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用人民赋予的行政权力,严格履行职责,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维护公民和社会主体的利益;因此,在宪政维度下政府必须找准自己诚信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与社会:政治文化研究的另一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社会"是解读政治文化的一个新范式.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的模式和结构,不仅决定着政治文化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政治文化的嬗变历程.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古代、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不断变迁,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主题也在发生相应的偏移.公民社会代表着一种特殊类型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结构,它的发展提升了公民的主体地位,夯实了法治的非制度要素,催生了政治文化在心理层面上的成熟,从而积极地推动了现代西方政治文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建设应更多关注政治文化的深层机制及社会根基,促进国家与社会的竞争与合作,构架良性互动与双赢机制,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既是公民表达个人偏好实现自我利益的重要渠道,也是公民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确保公共政策的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应然价值取向。传统的公民文化、缺失的参与机制和有限的参与能力等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的建设。培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构建公民参与型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政府推进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已经在当代中国兴起并产生了日益强烈的政治参与要求。人民政协可以在整合公民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却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为政协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国家应加快人民政协的改革,加强人民政协与公民社会的制度化联系,促进政协工作的公开化、制度化、法律化,并推动人民政协向协商民主组织发展,使其更多地参与国家立法和政治事务。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市场经济,与之相伴生的是公民社会的兴起。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于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扩大当代大学生的有序政治参与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重大课题,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大学生公民参与的主体性条件欠缺、参与渠道比较狭窄、参与存在无序现象等,扩大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可以从国家、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入手: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制度供给及政策引导;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作用;通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优化大学生的主体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