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我党建设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而民主执政是需要有社会基础的。民主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公民社会,它为民主执政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社会结构基础和社会规范基础。我们党在推行民主执政的过程中,必须在加强执政党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通过公民教育和民主实践提高公民能力,建立社会认同,发展民间组织,构建现代化社会结构和制度规范,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中央已明确了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因此,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着力提高中国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一、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缺失既是弱势群体的重要特征,又是其弱势地位形成的重要因素。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主要表现在资本因素、结构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及组织因素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吴文勤 《理论视野》2011,(7):58-60,72
意识形态是执政的重要合法性资源。意识形态建设普遍面临着在如何保持其基本价值理论连续性的同时,又能对政治现实作出有力的解释。我们党通过脱离、吸纳、回避和创新等策略化解困境,使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和解释力不断增强。但这种困境在当前仍然存在,要进一步化解困境,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一元与多元、包容与批判、继承与创新、政治性与日常化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跨世纪之际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文化的塑造吴文勤政治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①它要解决的是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问题。那么政治参与文化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一个民族流行的对政治参与的态度、信仰和感情。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缺失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是弱势群体的重要特征和地位形成的因素。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从资本因素看,主要是经济资本、教育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缺乏,其进行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和能力缺失;从结构因素看,因其处于社会底层,受到社会排斥,社会关系的达高性低;从文化因素看,受贫困文化的影响,容易形成自我排斥,形成贫困循环;从制度因素看,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公,导致社会资本积累的先赋性因素起主导作用,削弱了弱势群体后致因素的作用;从组织因素看,我国的弱势群体严重缺乏社会参与和提升自我的组织资源,社会资本的拓展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7.
肖新岳  谭军  吴文勤 《唯实》2014,(6):74-76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终端,在治理框架中处于“承上启下”地位,在治理实践中承担着多种角色和任务。如何构建多元共治社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无锡市积极探索建立扁平化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无锡样本”,并被评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民主化与法治化的浪潮以及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党的领导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原有的领导方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显得有点不适应,这就要求党创新领导方式,建立民主法治型的领导。民主法治型的领导就是要求党的领导应以民主为基础,以法治为核心,避免以党治国。为此就要实现党对国家的领导由以政策为核心向以法律为准绳转变,由强制性领导向诱导性领导转变,由强调集中向强调民主转变。  相似文献   
9.
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关系到政治秩序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行调整与重建。我国政府合法性基础经历了从由历史功绩、个人魅力、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提供过程,现在正处由“政绩合法性”提供向由民主法治提供的调整和重建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社会,以血缘、地缘、共同价值等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共同体”为个体提供了生命的安全和心灵的安定,同时也约束了人的自由。现代性的成长中的解放政治、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和反思性机制消解了维系传统共同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共同体的消解,导致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日益呈现出来,以至于现代性被体验为意义世界的丧失和生命世界的碎片化,一种无价值感、无目标感和无方向感的体验深深触及了现代人的内心。现代人迫切需要解决如何在个体化的逻辑下继续保持人们生活的价值感与确定性,以便克服精神上的不安,进而获得稳固的归属感。然而,这一矛盾困惑至今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