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部人事月报》2008,(23):78-78
有一次,孔子与众弟子在陈、蔡的地方被围困,长达七天,吃饭成了问题,个个饥饿不堪。富裕弟子子贡见此情景,便突破重围,用身上带的钱财换了一些米回来,并由颜回负责煮饭。不久,子贡无意间经过煮饭的房间,竟然看见颜回在用勺子舀饭吃。子贡心感不平,就跑到老师那里,行礼之后问孔子说:“仁人廉士会不会因为穷困而改变气节?”孔子答道:“当然不会。”于是子贡就讲述了亲眼看见颜回偷饭吃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连续七天得不到粮食,只能吃些没有粮米的野菜。颜回过意不去,便去讨米做饭,饭快熟时,掉进了一些灰尘,颜回想不管它吧,恐不洁净;扔掉它吧,又觉得可惜,也不吉利。于是,颜回一把抓起来就吞吃了。不料,这一举动被孔子无意中发现了,孔子很吃惊,误以为颜回是在偷吃,待了解实情后,孔子感慨叹息:“所相信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还不可信,所依准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仍不可依。请弟子们记住:认识、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容易啊!”(《吕氏春秋·任数》)根据经验,我们知道,认识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8)
<正>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有关他的丰功伟绩,就不做歌功颂德了。在这儿,我们就一起探讨他作为一个平凡人的人生情怀。为师篇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算是中国最出名的老师了。作为一个老师,一生最大的快慰,莫过于有一天指着一个成功的学生给人说:这是我的学生。孔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当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与其"饭疏  相似文献   

4.
“耳听”与“眼见”萧德安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此言的可靠程度如何?诚然,就一般而言,亲眼见到,比听他人转述,确实相对可靠一些。从这种意义上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对“耳听”与“眼见”,...  相似文献   

5.
田军 《人民公安》2006,(11):15-15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说的是囿于古代通讯和交通不甚发达,小道消息极不可信。今天,通讯和交通早已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虽然人们不再固守这条陈规,但很多情况下还是自觉不自觉地以“眼见为实”来验证。笔者也不例外,假如有人跟我说世上真有UFO存在,我会说在我亲眼见  相似文献   

6.
读书是一种嗜好。孙中山先生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毛泽东同志知识渊博,特别熟悉文史掌故,他曾说:“读书是我终生的爱好,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形容早年进湖南图书馆读书的情形:“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旁征博引,对答如流,也是源于他勤于读书,他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读书是一种乐趣。孔子晚年仍勤奋读《易》,以至于把编书成册的牛…  相似文献   

7.
种好心田     
佛经中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农夫说:“我耕田种谷,所以有饭吃;而你不耕田种谷.何以要饭吃?”佛陀说:“我也耕田种谷,我是在所有的众生心中种田,播下善种子,善根会发芽茁壮,而你布施给我,就像是在种福德田。”  相似文献   

8.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转眼间,我已经21岁了,回想起这21年,我出去上学、打工,辗转了不少地方,吃过许多人做的饭,但我觉得最可口的饭还是妈妈做的小米饭,闻到那股浓香就像感觉到妈妈温暖的怀抱。记得妈妈曾告诉我,我出生的时候由于她的奶水少,只好用小米熬成的米汤来填饱我的肚子,可以说我一出生就开始吃妈妈做的小米饭了。后来,我记事了,便常常依在锅台边看妈妈做小米饭。妈妈把金黄色的小米舀到水瓢里,用清水掏干净,在铁锅里放适量的水,就开始熟练地挲米。不管米里的沙子有多少,也不管沙子是大还是小,都不会有一粒沙子落到锅里,也不会有一粒米…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常试图找出幸福的量化指标和客观状况,如统计“幸福指数”之类。其实,在我看来,幸福属于个人的精神世界,每一个人感受的幸福都不相同。孔子最看重的学生颜回“一簟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认为他虽然穷苦,却是幸福的。古希腊的狄奥根尼无家无室,常年居住在一个木桶中。当亚历山大大帝去见他,问他需要什么帮助时,他唯一的回答是:“请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他们都在享受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母亲生有三个子女,除了我的经济条件尚可之外,两个姐姐都没有能力尽自己的义务。对此母亲对自己的晚境常常忧心忡忡。母亲没有劳保:“有力气就有饭吃。”可现在,气力正被岁月无情的夺去,她上一次山有时也气喘吁吁。见到我时就说,我是越来越不中用了。三年前,在一次母亲患病后我开始隔三岔五给她一些零用钱,有时是五十元,有时是一百元。母亲先是推脱,说我的生活也不容易,现在她还能耕种。在我  相似文献   

11.
登高说愿     
孔子带着三个学生:子路、子贡、颜渊登上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你们都讲讲自己的志愿,我帮你们分析。”子路说:“我志愿持着长戟,冲入三军,以自己的勇力打散两国交争的军队,解救两国的苦难。”孔子说:“这是了不起的勇士!”子贡说:“两国战争,军队对阵,尘埃冲天。我不拿任何兵器,也不带粮食,去劝说两国退兵。听我的存,不听我的亡。”孔子说:“这是不了起的辩论家!”颜渊不说自己的志愿。孔子催着颜渊也要说出自己的志愿。颜渊只好说了:“我愿意当小国的相,国君按仁义之道办事,官员都重视道德教化。君臣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12.
曾经读到一篇关于丁肇中的文章,写到他在2004年10月,面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的三次提问说了三个“不知道”。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坦诚面对学生的那种胆识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为人师者应该具备的呢?记得刚上讲台那年,向学生讲解商品的概念后,有学生问:“假如我捡到一块黄金把它卖掉,它是不是商品?奴隶社会贩卖的奴隶是不是商品呢?”全班五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我,这意料之外的提问偏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一时之间我真想不到该如何应对,只好红着脸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些问题没曾想到过,等我想明…  相似文献   

13.
马荣良  李静 《青年论坛》2005,7(1):140-141
综观<论语>一书,孔子不轻易许人以仁,就连对他最欣赏的弟子颜回,也仅仅说"其心三月不违仁",并不肯断言颜回已经达到了仁标准.但是,对被他批评为"器小"--既不节俭,又不知礼的管仲,孔子却以仁相许.在是否许人以仁的问题上,充分体现了孔子"经"与"权"相结合,既坚持原则又不排斥权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力不讨好的事情,刷锅、刷碗苦累不说,最怕饭菜不合口味、众口难调,大家不满意。这时,高成杰主动站了出来,承担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只要大家在下班后有口热乎饭吃,再苦再累我不怕。”高成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高成杰在菜市场与厨房中穿梭,大家开玩笑地说:“自从高成杰入主厨房,咱们再也不用下班后到处打‘游击’找地方吃饭了,我看你那‘108’的外号也该改改了,你现在就叫“伙夫”吧。”高成杰憨笑道:“叫什么无所谓,只要大家吃得舒心就“伙夫”高成杰是我们保安队的一名普通保安员,人送外号“108”。说起这个外号它还有…  相似文献   

15.
陈毅吃苹果     
在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有一次,陈毅、贺龙等人去看望班禅。班禅用苹果招待客人。起初,大家都很客气,谁也不动手,于是,大师亲自递给他们。客人们吃得很香。陈毅同志情不自禁地说:“好久没有吃苹果了,真好吃!”班禅惊奇地问:“真的没有苹果吃?”陈毅回答说:“困难时期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水果!”班禅更觉不可理解,便问:“您这外交部长,天天接见外宾,就不吃水果?”陈毅说:“那是给外宾的,我们不能吃。外交部几  相似文献   

16.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六月二十四、七月初一等,分布在云南文山县秉烈乡、红甸乡和马潭乡的壮族侬支系同胞,都要过“红饭节”。红饭节的“红饭”,是用一种叫红饭叶的植物染成的。在节日的头天,人们将红饭叶洗净放在锅里加水煮至汁成深红色,除去渣质,将泡好的糯米放入汁中浸泡三四小时后控干,用甑子蒸熟即成红饭。红饭色泽鲜艳诱人,装在碗里,犹如一朵初放的红玫瑰,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吃时沾上白糖或红糖,味美可口。后来,红饭逐渐变成了红、黄、紫、黑、白(米的本色)等“彩色饭”。这些彩色食品,均是用红饭叶、杨咪咪花、紫香藤、稻杆等植物的浆…  相似文献   

17.
“欲速则不达”源出《论语·子路》,是小时受启蒙教育阶段就知道的,只是理解不清。随着年岁增大,多读了点书,才明白它的来龙去脉:当时孔子弟子子夏做了莒父这地方的县长,向老师问政治。孔子给他指点迷津,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  相似文献   

18.
多一点“实惠”,增强吸引力不少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为什么呢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学生以“实惠”。我注意了两点:①运用教材原理解释新近发生、学生又普遍关心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多当几次“政治观察家”、“政治分析家”;②与学生交朋友,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改变提问时间有的教师一上课就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提问几个学生。往往是几问几不知。教师来气、发火;学生紧张、害怕。这样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9.
《干部人事月报》2009,(1):78-78
子贡是孔子门下一个有名气的富家弟子,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籍奴隶,便自己出钱将他赎了出来。按当时鲁国法律规定,若发现有本国人在他国作奴隶,公民只要能出钱赎回,赎金可由国库报销。但子贡自以为不去报销才更显得道德高尚,就当众将“收据”撕毁,并声称自愿承担一切费用,不向国家报销。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轰动。随后子贡回国去见孔子,自以为能得到孔子的赞扬。但孔子听说他回来了,吩咐学生们说:“子贡来了你们要拦住他,从此我不想再见这个人。”  相似文献   

20.
何琪 《当代广西》2007,(13):51-51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所主张的“乐之者”其实就是一种快乐学习法,即学习源自兴趣,而兴趣源自快乐。北宋教育家程颐进一步提出寓教于乐,适时教学思想。他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乐学必见意趣,否则索然寡味,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教育的目的便不可能达到。我认为“乐学”这一理念应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乐学也要让老师乐教,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