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利流失与保护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相应而生了一个特殊的失地农民群体。由于国家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不力以及失地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薄弱等原因,失地农民权利不断受损和悄然流失,主要体现在土地收益权缩水、征地知情权被屏蔽、利益表达权受限制、社会保障权弱化等方面。失地农民的权利流失,既关系到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因而防范失地农民的权利流失,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权利保护力度,就成为当前我国迫切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部分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不能像历史上让失地农民变成城市流民,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也不可能让其返回再从事农业而保证其收入不下降。  相似文献   

3.
被征用土地作价入股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集体所有土地被国家征用作为新增建设用地.然而,失去了这种生活基础的农民的利益却未得到充分的补偿,从而使失地农民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权益,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我们应该尽早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以为他们获得收益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蓝常周  龚莹 《桂海论丛》2009,25(6):76-79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的征用,大量农民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着种种缺陷,导致失地农民生活困难,为此,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就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应该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确保政策的落实到位,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以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李国梁  钟奕 《人民论坛》2013,(7):135-137
如何有效而平稳实现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城镇化有效性。文章以广西荔浦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基本现状,深入剖析了影响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内外因素,进而提出转变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促进制度创新和社区服务等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项目建设用地越来越多,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近期,扬州市江都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该区失地农民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目前,该区土地收益分配已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主要原因有: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安置补偿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深层次的推进,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他们大多处于一种“种地无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尴尬境地。引导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并适应城市生活理应是安顿其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良策。但在现实中,失地农民缺乏市民化的制度支持、准市民的基本素质以及部分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态度都阻碍了失地农民身份顺利转换,作为改革的主导者政府理应在失地农民的身份转化中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现行体制城中村失地农民陷入了生产、生活不能融入城市,经济来源不稳定,具有双重身份,不能融入城市文化生活以及社会、自我认知等社会困境;这种困境严重影响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加剧城市贫富差别,阻滞城市文化定位和人文形象以及城市规划和建设;消解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困境,只有国家宏观政策、地方政府、用地单位、农民自身共同协作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虽然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力度逐步加大,但其合法权益仍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土地所有权的残缺,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一些地方政府"政绩"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失地农民自身经济参与能力的短缺,再就业促进制度供给的不足和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缺乏.因此,要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制度,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监管机制、失地农民再就业促进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法律援助机制等,以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李伟明 《前沿》2011,(24):20-22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土地的征用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在城区周边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拆迁农民整体安置社区。本研究以农民安置社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行为及公共管理的角度展开研究,指出农民安置社区管理在做好户籍改革制度、完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优化服务功能等工作后,最终可以走向在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模式,使原来的"农民"成为真正的"市民",共享城市化成果。  相似文献   

11.
张强 《北京观察》2004,(3):12-14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刻不容缓 在城市现代化和郊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是,在城市开发、绿化等建设中,大量耕地、宅地和乡镇企业用地被征用.原有集体土地被征占的农民,需要得到合理补偿和安置,能够继续安居乐业.1998~2003年上半年,北京市各类建设项目征(占)地总量1.8万公顷;到奥运会之前,每年还要增加的道路、绿化、住宅、公建和工业等用地,相当于目前征地规模的几倍.应当看到,一部分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失地农民陷入"务农无土地,上班无岗位,失业无保障"的困境,形成"失地、失业、失保障"群体,引发社会矛盾,阻碍经济发展.因此,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日益加快的城镇化步伐在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这些失地农民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又规模性地成为失业者,如何维护这一新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其就业保障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是否和谐的一大基本表征。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城镇化建设中,政府在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建构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用土地转为非农用地,失地农民累计已达4000—5000万之多,并以每年至少300万的速度递增。现今,失地农民已成为较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浙江大学林学院副教授王国林,耗时两年之久,深入沿海地区的一个县,调查57个村,以深度访谈的形式与900多位失地农民接触,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完成了《失地农民调查》一书。下文即是作者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些许省思。  相似文献   

14.
王亮 《前沿》2010,(8):7-9
城市化的发展,催生出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失地农民群体。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是促进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的关键。我国当前的制度设置,是影响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不断扩大,为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和一些具体问题,根据国家、省、州有关规定,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本优惠办法。第二条失地农民系指在本辖区范围内,自1992年以来因国家和开发区开发建设需要,每户土地被征用2亩以上或被征地后人均耕地不足0.2亩的农户。第三条符合第二条规定的由开发区发给《失地农民优惠证》,凭证享受本办法的优惠待遇。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透过失地农民“进”“退”两难问题的表象,分析了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提出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去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保持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支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描述了我国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指出了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如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重视不够,社会就业环境不利于失地农民就业,农村职业教育缺失、就业培训缺乏组织协调机制,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低、间接影响农民再就业等,并提出通过消除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制度缺陷、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提供各种资金支持、积极拓宽到非农产业就业的渠道、搞好就业培训工作、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等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林娟 《前沿》2006,(11):230-23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规模不断扩大,因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剖析了当前土地征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指出必须转变土地利用观念,转变政府职能,限定征地范围,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实现程序公正.探索农村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市场.保障农村个人建房用地,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许韬 《前沿》2013,(3):89-90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农民失地后变为“四无”人员:种地无田、工作无岗、社保无份、就业无钱,进入城市后若无相应的社会保障权作为保障后盾,很容易出现生存危机甚至影响我国的改革进程,因此政府必须承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建立起失地农民的失地不失利、失业有保障“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日,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和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机构的权威人士表示,今后的中国改革包括,将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土地制度创新的有效方式。如在稳定现在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提高失地农民的政策补偿水平;启动农村与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收益”试点。(10月12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