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既不同于城镇居民,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建议:一、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就业安置办法,把就地安置、招工安置、投资入股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和失地农民自谋职业等安置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给予税收减免和信贷扶持,帮助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大型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大量占用农民土地的现象变得日益严重。而企业改革及企业用工制度的市场化,使得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渠道变少,货币化安置成了各地的自然选择。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农民难以持久生存,以及农民对征地安置方式和平调村民集体资产行为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等的不满,农村土地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根据失地农民收益最大化行为和农民土地使用权赋予产权的实质内涵,首次提出了“产权置换”的失地补偿措施。本文认为,“多重产权置换”措施可以避免简单货币化安置所带来利益冲突,符合人本原则和和谐方针。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发展在赋予城市活力与进步的同时,也不断地延伸着自身实践的场域,特别是对于城郊地区的拓展,由此农民逐渐开始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由传统农民转变成了失地农民,实现着自身新的嬗变。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由于受着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二元结构、制度化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其市民化道路步履维艰,特别突出的就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通过提出"社区福利联合体"的制度模式,以便在探讨政府承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兜底责任的同时,引入村级经济组织实现多样化的社区福利供给,从而形成由政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元主体社会福利供给模式,以此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以确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安置过程中的政府回应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公众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面对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安置失地农民过程中政府回应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加以改善,树立我国政府公务员公民本位理念;构建电子政府与"无缝隙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政府回应的法规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陈振雄 《新东方》2012,(6):70-73
失地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身份转化这么简单.城市化进程也不仅仅是把城市建起了,让人住进来就完成了.失地农民转化为市民,很多时候是因为政府有发展的意愿而农民并没有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好准备.因此,实现农民的市民化,社区需要加强教育,政府需要加强培训,城市需要张开怀抱.只有市民理念和行为被失地农民接纳被践行,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转变才能真正达成,城市化进程才算实现.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存在农村征地补偿标准明显偏低、征地补偿资金分配和管理混乱、就业安置弱化、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土地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是根本原因,现行征地制度不完善是直接原因,政府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代理人角色错位是深层次原因,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性排斥是关键因素,农民观念陈旧、劳动技能和素质较低也是重要根源。因此,应从征地制度、安置方式、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服务意识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创新,强化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失地农民为考察对象,对其城市化的特征、城市适应的状况与现实路径进行探讨。失地农民是政府推动型城市化中出现的一个独特群体,其城市化过程的被动性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导致其城市适应面临各种困境和障碍。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仍处于"半城市化"的城市适应状况。而就业在失地农民城市适应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促进就业是失地农民实现从"半城市化"向"城市化"转化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强调政府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中的责任,提出政府应摆脱单纯的征地补偿安置模式、增强就业公共服务职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郊失地农民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在多元化安置方式下失地农民在社会融入中遇到困难的根源所在,如政府关注度不够,社会包容性不够,制度牵引力不够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通过建构公共服务体制促进城郊失地农民有效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失地农民逐渐适应当地社区生活,提高城市市民的平等包容精神等对策构建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9.
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必须完善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中财政支持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在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财政管理自治权的作用,完善开放与准入制度,引进项目和金融融资,尝试地方政府债券融资,走出一条多元投资之路。  相似文献   

10.
蓝常周  龚莹 《桂海论丛》2009,25(6):76-79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的征用,大量农民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着种种缺陷,导致失地农民生活困难,为此,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就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应该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确保政策的落实到位,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以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正处在急速的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因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展而失地的农民也越来越多。大量失地农民找不到工作,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为什么农民被征了地,而生活却得不到保障呢?主要原因是政府和用地单位支付给农民的赔偿费(包括补偿费、安置费)极低。政府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地,但转手之后却以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差价卖给开发商。征地所获得的级差地租相当一部分落入开发商的腰包,另一部分被地方政府拿  相似文献   

12.
张金荣  姜治莹 《传承》2011,(4):28-30
失地农民是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发展非农业项目和城市的外延拓展而失去耕种土地,但仍然保持着农民户籍身份,并未在制度层面真正转变为城市市民的农民。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逐年增加,失地农民明显增多。高度重视并积极有效地解  相似文献   

13.
张强 《北京观察》2004,(3):12-14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刻不容缓 在城市现代化和郊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是,在城市开发、绿化等建设中,大量耕地、宅地和乡镇企业用地被征用.原有集体土地被征占的农民,需要得到合理补偿和安置,能够继续安居乐业.1998~2003年上半年,北京市各类建设项目征(占)地总量1.8万公顷;到奥运会之前,每年还要增加的道路、绿化、住宅、公建和工业等用地,相当于目前征地规模的几倍.应当看到,一部分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失地农民陷入"务农无土地,上班无岗位,失业无保障"的困境,形成"失地、失业、失保障"群体,引发社会矛盾,阻碍经济发展.因此,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深层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地被大量征用,并因此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农地征用中的不公正性,使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深究农民失地问题,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已成为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莹 《中国发展》2007,7(2):84-87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催生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数量还将急剧增加。而当前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应的医疗保障制度。因此,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尤为必要,该制度应当包括医疗保险金的筹集、监管、医疗保障制度的模式以及具体实施办法、医疗体制的配套改革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金荣  姜治莹 《传承》2011,(2):28-30
农民是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发展非农业项目和城市的外延拓展而失去耕种土地,但仍然保持着农民户籍身份,并未在制度层面真正转变为城市市民的农民.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逐年增加,失地农民明显增多.高度重视并积极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征收后,失地农民面临权益受损维护问题、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服务型政府是当代政府治理的基本模式,蕴含责任政府的服务特质,也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目标。服务型政府应从实施建设性安置、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就业安置与促进就业创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及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几方面,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服务责任型政府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敏感话题。该文重点关注农民在部分或完全失去土地以后一段时期内的生存现状,将之与非失地农民的生存情况进行对比,重在分析农民因失地带来的收益以及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眼前总是晃动着少林寺景区失地农民的泪眼。住进了安置新家,却失去了往日的快乐和安宁。采访归来,深感转型期农民城市化进程的痛苦和艰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在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市民待遇以及参与权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利益受损的问题,这既有制度安排的原因,也有行政管理及社会方面的因素,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