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1日龄非免疫鸡分别接种马立克病病毒(MDV)Ⅰ型国际标准强毒GA株、国内标准强毒京1株及Ⅰ型MDV疫苗毒CVI988株后第5d起,用改进的TRAP法和Bandscan软件测定分析、计算感染过程中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自接种MDVⅠ型强毒GA株和京1株后,在鸡尚未出现临床症状和可视病变之前端粒酶就可被检测到,并且随着感染鸡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分别在20~25日龄时其相对活力达到最高值;接种MDVCVI988后,整个试验期端粒酶活性均呈阴性。试验结果表明,MDVCVI988疫苗株具有较可靠的免疫效果,PBMC端粒酶活性与马立克病的发病进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从人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h2(G-Rh2)的抗肿瘤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G-Rh2在调节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系统、逆转肿瘤细胞的异常分化与耐药性、降低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肿瘤能力以及阻断肿瘤细胞某些重要成分的合成与代谢等方面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进行了山羊卵母细胞和附植前胚胎的端粒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山羊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端粒酶活性都为阳性。TPG定量比较发现,卵母细胞的TPG最低,为25.348U;4-细胞的TPG为273.832U,至8-细胞时,TPG又降低到56.117U,随后快速升高,桑椹胚的TPG为251.111U;囊胚的端粒酶活性最高,TPG为519.46U。  相似文献   

4.
自1979年以来,在我校畜牧队养鸡场发现有鸡马立克氏病(MD)流行。其发病率为5.9%,死亡率为3%。经初次流行后,该病在鸡群中便以隐性感染的形式存在。1980年11月份随机抽检21只无临床症状的鸡,经琼脂扩散试验检查其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100%出现组织病变。病变多较轻微,无肉眼可见MD肿瘤病变,我们认为本鸡群系鸡马立克氏病自然弱毒所感染。  相似文献   

5.
应用快速平板凝集试验(SPA)检测内蒙古地区有代表性的10个肉用仔鸡场鸡毒霉形体(MG),平均阳性率为52.7%;对部分阳性鸡进行霉形体分离鉴定,分得的15株霉形体中有12株为MG,将其中的1株接种24日龄肉用仔鸡,证明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管一步完成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法检测肝癌细胞 (HepG2 )经某豆科植物种子粗提物 (简称JA1)不同浓度作用前后和相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显示 ,JA1可显著抑制HepG2的端粒酶活性 ,而且这种抑制效果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 ,经JA1作用后的HepG2标本中有明显的DNA低含量颗粒 (“亚G1期”峰 ) ,表明JA1诱导了HepG2的凋亡 ,且凋亡率与JA1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c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在LaCl3诱导MDCC-MSB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将肿瘤细胞常规培养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3 mmol/L的LaCl3共培养,分别于培养第12、24、36和48 h,用透射电镜观察LaCl3致MDCC-MSB1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TRAP-PCR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TERT基因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3 mmol/L的LaCl3作用第12、24、36和48 h,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法均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变化,端粒酶活性下降,chTERT mRNA的表达量下降,并呈时间一效应关系.证实,LaCl3可通过降低chTERT mRNA的表达量抑制MDCC-MSBl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而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对鸡的致病性,采用滴鼻、点眼和滴口方法,用QXIBV、DYIBV、FCIBV分离毒株对未免疫鸡和SPF鸡进行了攻毒致病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未免疫的10日龄鸡攻毒后致死鸡的剖检变化与20日龄未免疫的被攻毒鸡相似,均有腺胃肿大,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肾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病变;20日龄(高日龄)攻毒鸡较低日龄(10日龄)攻毒鸡死亡率偏高。被攻毒的SPF鸡均出现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腹泻等与自然发病鸡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腺胃肿大,黏膜出血、溃疡,肾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病变);被攻毒的未免疫鸡、SPF鸡与自然发病鸡死亡率相似。试验结果表明,用这3株腺胃型IBV分离株均能人工复制出与自然发病鸡基本一致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鹅新城疫(ND)的发病机理,用3株鹅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分别人工感染25日龄雏鸡,以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组化(IHC)法检测攻毒鸡体内NDV抗原的分布及定位,研究了鹅新城疫病毒(NDV)对鸡的组织嗜性.结果显示,在试验鸡多种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NDV抗原,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种上皮细胞的胞浆内.结果表明,鹅NDV强毒株对鸡是一种泛嗜性病毒.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醛缩酶在支原体中的定位,根据已发表的鸡毒支原体醛缩酶(fb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以鸡毒支原体Rlow株基因组为模板,通过Overlap PCR点突变扩增鸡毒支原体醛缩酶fba基因,将fba克隆至pET-28a(+)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fba基因全长873bp,编码290个氨基酸。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fb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成功获得表达融合蛋白rMGfba,大小约为33ku。纯化蛋白并对蛋白进行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该酶在体外具有与阳性对照醛缩酶相同的催化功能。用该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提取鸡毒支原体膜蛋白,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FBA多抗可与疏水性膜蛋白特异性结合,说明FBA位于鸡毒支原体膜表面。  相似文献   

11.
对禽骨髓细胞瘤病显性型病鸡、ELISA阳性的隐性型病鸡和阴性对照鸡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临床症状明显的显性型病鸡肝、脾、肾、睾丸 (或卵巢 )、肺等组织有灰白色结节状病灶和不同程度的肿胀 ,甚至在股骨或肋骨等处出现大小不一的硬固肿块 ,镜检病变部位有大量髓细胞样瘤细胞 ,呈典型的骨髓细胞瘤病的病理特征。电镜下瘤细胞病变明显 ,瘤细胞胞膜下疑似病毒样粒子 ;在自然病例肾悬液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中巨噬细胞的膜性结构上发现增殖的病毒样凸起。ALV J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出阳性、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的隐性型病鸡 ,光镜下骨髓、肝、卵巢、心肌等组织中可见与显性型相同的髓细胞样瘤细胞 ,但数量较少。ELISA抗体检测阴性对照鸡骨髓中胞浆含有嗜酸性颗粒的髓细胞明显少于阳性鸡 ,除在肝、卵巢等组织中偶尔出现外 ,其他组织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12.
乳牛流产胎儿中新孢子虫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血清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流产胎牛体内新孢子虫的鉴定。取新孢子虫血清抗体阳性乳牛的流产胎牛的脑、心、肺、脾、肝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经HE染色观察到脑组织中存在类似于新孢子虫包囊样结构,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排除刚地弓形虫包囊的存在,确认该包囊为新孢子虫包囊。同时提取流产胎牛脑组织DNA,应用新孢子虫特异性引物Np6/Np21进行PCR扩增,扩增出的特异性目的条带的序列与新孢子虫标准株Nc-1的gene 5序列的一致性为98%。首次证实我国大陆流产胎牛脑组织中存在新孢子虫。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组织病理学和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湖北省武汉市的2批14日龄和33日龄疑似禽白血病肉鸡进行了病理学诊断,并观察了病鸡肝肿瘤组织中p53基因和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剖检可见病鸡肝、肾、脾均不同程度肿胀,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肾、心等脏器可见散在或聚集成团的骨髓瘤细胞,胞浆内充满球形的嗜酸性颗粒;在病鸡肝肿瘤组织中p53和Bcl-2基因均呈阳性表达,诊断为J亚群禽白血病(ALV-J),提示p53基因和Bcl-2基因与肉鸡J亚群禽白血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羊脑多头蚴的超微结构,寻找自然感染羊脑多头蚴的病羊,采集多头带绦虫续绦期幼虫,固定于25mL/L戊二醛中,分别取其头节、囊壁、颈部区,超薄切片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羊脑多头蚴的囊壁结构具有微毛,远离头节的囊壁微毛与头节附近颈部区囊壁的微毛分布情况不同;囊壁可明显分为皮层、间质层、实质区;在实质区可观察到皮层细胞、实质细胞、成石灰小体细胞、焰细胞、成肌细胞以及排泄系统结构;头节中可观察到很发达的肌纤维结构,头节内部有类似于囊壁的皮层结构,并可见粗大微毛,细胞种类明显少于囊壁实质区,含颗粒的囊泡结构明显增多。证明羊脑多头蚴囊壁的结构和细胞种类与其他绦虫相似,但有比较发达的排泄系统;头节外表面无皮层结构,仅有呈环状围绕的纤维和囊泡结构。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For Russian policymakers no events in the post-Cold War period have had more momentous consequences or received greater public commentary,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y occurred, than the almost simultaneous enlargement of NATO and the EU that took place in 2004. The most sensitive aspect of this ‘dual enlargement’ for the Russian Federation was the extension of these two organisations into the Baltic States, which had been part of the Soviet Union itself. Despite some uneasiness, Moscow anticipated that the extension of the EU into the former Soviet sphere, even into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itself, would constitute a generally positive development, while NATO penetration of that sphere would be extremely harmful. Accordingly, Russia voiced little opposition to the EU's plans and made only limited efforts to insure that its major interests would be protected, while it actively sought to forestall the NATO project,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 Baltics. As it turned out, however, most of Russia's expectations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these processes were mistaken, and Russia's interests were poorly served by its prior and subsequent responses.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了解MDCK细胞感染犬细小病毒(CPV)后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研究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以及细胞抵御病毒感染的机制。利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持续感染犬细小病毒的MDCK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用Real-Time PCR技术加以验证。结果显示,获得了359个差异大于1.5倍的表达基因(P0.05),占总基因数的1.53%,其中193个上调表达(0.84%),166个下调表达(0.69%)。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聚类分析,小部分涉及免疫应答、生长周期调控、信号转导和蛋白酶活性,其他大部分基因功能未知。利用Real-Time PCR随机验证5个基因在持续感染CPV后的差异表达,其结果和芯片杂交的结果一致。表明建立了MDCK细胞持续感染CPV后的差异表达谱,初步了解到CPV对宿主细胞的制约作用,引起部分细胞增殖调控相关基因发生了表达下调,以及细胞对感染的积极应答反应,部分免疫反应基因、肽链内切酶活性基因等发生了上调表达,从而为探索病毒的致病机理和宿主的抗病毒途径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对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三磷酸腺苷酶在蛋鸡输卵管内的分布特点及分布意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4种酶在蛋鸡输卵管各段的分布部位以及反应强弱存在差异。碱性磷酸酶在子宫部分布最多,在有精子储存的黏膜固有层腺体和血管周围也有明显分布;酸性磷酸酶在阴道子宫交界部分布最多,酸性磷酸酶阳性反应呈颗粒状,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和固有层腺体;过氧化氢酶在输卵管各段血管周围以及子宫阴道交界处精子腺和蛋白分泌部反应明显;三磷酸腺苷酶在各段尤其是子宫阴道交界处精子腺部位黏膜上皮纤毛和腺体分布较多,血管也有一定分布。表明这些酶在精子储存时对精子的活性和储存环境的维持、物质运输及分泌等活动具有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