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徐芳 《理论研究》2020,(4):69-74
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短期内持续存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的内在机理主要是以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教育水平为拐点、以能力高低为展现,并深受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能有效阻断农村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以发展为动力,削弱贫困的传递基础;以教育为根本,阻断贫困的传递途径;以治理为契机,净化贫困的生存土壤;以财政为兜底,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是推进乡村振兴有效阻断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兵 《理论学刊》2008,1(4):46-49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兴起的针对贫困代际之间维持、延续原因进行探究的理论流派.该理论试图从贫困群体内部因素诸如贫困文化、人力资本、教育、社会关系网络、生活环境等,来探讨贫困在贫困群体内部存在的长期性、持续性、复杂性的原因,开创了贫困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反贫困系列工程的实施是中国政府具有世界意义的制度创新。在反贫困中出现的博弈现象又导致贫困陷阱效应。为在本世纪末消除绝对贫困,还必须从反贫困战略的调整、反贫困制度的创新与反贫困政策的完善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截至2019年11月20日,全省涉及7市35县10.2万户30.2万搬迁群众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搬迁中,各地努力实现产业、服务、就业配套,把贫困的代际传递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反贫困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回顾和评析了中国反贫困战略的形成过程,总结了中国反贫困战略的特点,对开发式扶贫战略进行了重点评述,指出了其在实施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现行的开发式反贫困战略在主体选择、瞄准机制、制度建设、投资取向等几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做出调整。文章结合新时期赋予反贫困战略的新内涵,紧密联系中国反贫困的实际,提出了对现行开发式反贫困战略调整的八项举措。  相似文献   

6.
贫困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分布广、分布不均、贫困程度深。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是造成我国贫困的首要因素之一,其贫困代际传递的实质就是父辈的贫困直接导致其子女也陷入贫困。这种恶性循环造成农村贫困户祖祖辈辈不能够脱离贫困,要从根源上解决贫困则需打破这根链条,让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不再发生。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则为社会学研究脱贫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公共职位纳新应秉承公平的竞争机制向所有社会适格人员开放,这是社会阶层之间正常流动,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存在的上代“公共职位”占据者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实现的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的行为和现象,却实实在在的为“既得利益阶层”的凝固和“社会阶层分裂”埋下了隐患。分析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实现路径,探索相应的治理措施,是一项值得研究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中的代际关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玮 《求实》2001,(3):26-28
当前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发展的核心战略。其中的代际关系问题更是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 ,处理好代际关系应该确立代际继承原则和代际创造原则 ,而不应该笼统地以代际公平来涵盖代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了让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学、好上学、上好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黔南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了让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学、好上学、上好学,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黔南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发挥教育扶贫在推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0.
地处滇黔交界处的宣威市田坝镇彝族地区被纳入曲靖市“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的重点帮扶对象及“866”扶贫工程项目,是滇黔民族地区贫困的一个缩影,文章通过对田坝镇彝族地区贫困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了田坝镇彝族贫困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彝族反贫困的措施及对策,期望能为滇黔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战略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代际公平理念与理论的提出对现有民事主体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民事主体制度作出反思与改良,提出两个改良进路:一是义务进路,二是权利进路。改良的结果是应该设立一个新的民事主体——后代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农村反贫困问题极为重视,并着重对农村反贫困的战略地位和基本路径进行了科学阐释。他认为农村反贫困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保证。消除农村贫困,大力发展农业是基本依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由之路,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治本之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婚姻法》中对离婚后法律救济制度中的一些条款在具体实施时难以操作,导致了我国离婚救济制度的不完善,离婚后弱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和离婚补偿制度同时建立于我国《婚姻法》中,则可以完善离婚救济制度,减少因离婚带来的“女性贫困化”现象,以保证社会弱者权益,构建幸福家庭、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下的城市反贫困战略与传统的“安全网”政策最大的区别是:将贫困的暂时性救济与彻底摆脱贫困的长期性努力结合起来,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因此被视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政策框架,并在国际非营利机构的影响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城市贫困人群,面临多重风险。在“改善民生”的政策主题下,深化改革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实践正在各个领域展开,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不仅能够透视这一系列实践的本色,也为款来的改进与完善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官员问责制经过很长时间的建构,内容与形式都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引咎辞职是我国近期政治实践中的新亮点,并掀起一场问责风暴。引咎辞职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突破使得官员问责制在理论上和制度上不断地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现代政治学,应当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中国的历史条件和民族传统、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总结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经验,继承和革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遗产,吸取借鉴现代政治学说的科学成果,阐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规律和道路。  相似文献   

17.
解读中国政治制度特色的形成必须追根溯源。特定的地理条件,不仅是中国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确立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确立的坚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相辅相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无不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从本质上讲,传统文化发展与中国政治制度演化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与此同时出现了新的消费矛盾和现代消费文化引领的消费变化趋势。因此,必须解决矛盾,顺应新趋势,推动消费发展变化,构建和谐民生。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有必要了解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的状况。而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在理论上如何表述和定位,如何看待传统农村社会的特点,既是长期以来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在实践中要继续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在差别消费中走向共同富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思想为指导对消费体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引发了我国消费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