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在中国目前存在的两千多万贫困人口中,一些家庭的贫困已经陷入代际传递怪圈。因此,需要在反贫困战略上作出适当调整。“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新目标,是中国反贫困战略调整中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潘梅村 《唯实》2004,(6):36-40
从外部效应的一般理论出发,提出公共经济学外部性问题存在代际影响的观点,在长期宏观层次上讨论了生产和消费的代际之间的外部效应,及其相联系的环境影响、国别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对这类外部效应作了扩展的分析,并提出了摒弃GDP统计中不经济部分,以纠正代际影响的外部负效应等理论观点.说明外部效应的研究仅仅围绕市场微观主体之间短期传递的利益外溢或内部成本的外部化,纠正的方法主要通过公共部门的税收、补贴以及法律和管理等手段,存在着一定局限性.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应当考虑代际间的外部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芳 《理论研究》2020,(4):69-74
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短期内持续存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的内在机理主要是以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教育水平为拐点、以能力高低为展现,并深受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能有效阻断农村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以发展为动力,削弱贫困的传递基础;以教育为根本,阻断贫困的传递途径;以治理为契机,净化贫困的生存土壤;以财政为兜底,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是推进乡村振兴有效阻断留守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数字化同人口老龄化之间存在的落差使得以数字接入沟、数字使用沟以及数字知识沟为主要表征的代际数字鸿沟问题凸显。代际数字化需求识别不平衡、老年群体的主动融入意识相异以及代际沟通缺位是代际数字鸿沟问题浮现的重要根源。应以加强国际间代际数字鸿沟问题的交流互助为突破,以加速发展互联网科技为抓手,以构建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代际数字鸿沟治理格局为重点,以积极发挥家庭代际信息反哺为手段来消弭代际数字鸿沟,不断提升老年群体在数字社会中的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用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从什么角度构建和保证党内和谐,这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以一种创新的视角——“代际差异理论”来分析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中存在的代际差异问题,以及这种代际差异给党内和谐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减少和缓和党内代际之间的差异,构建和保证党内代际之间的和谐,以此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6.
世代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际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维度。从理论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基本规律和方法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代际脉动。从现实来看,代际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重大课题,只有立足实际,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彰显,目标才能得到实现。因此,应该把代际自觉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中的代际关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玮 《求实》2001,(3):26-28
当前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发展的核心战略。其中的代际关系问题更是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 ,处理好代际关系应该确立代际继承原则和代际创造原则 ,而不应该笼统地以代际公平来涵盖代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人类社会演进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但社会和谐需要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代际整合,凝聚各代的价值共识,促进代际和谐。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代际整合的内核和灵魂,代际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就是价值观的代际整合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应着眼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价值目标,凝聚社会各代的国家价值共识;着眼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汇聚社会各代共同的社会价值追求;着眼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集聚社会各代的个人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9.
住房消费作为家庭内部的一项集体消费,涉及到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利益权衡问题.针对学界现存的利己与利他的消费取向的争论,笔者以王村的经验研究证明,处在上有老、下有小代际关系中的中年居民,以子女的婚嫁作为首要消费动机,以父辈的养老作为消费参考因素,在住房消费过程中所建构的是一种以利他取向为主,以利己取向为辅的代际消费文化.但是因为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的不同,化解家庭代际消费关系中利己与利他两种消费取向的争论则需要更多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贫困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分布广、分布不均、贫困程度深。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是造成我国贫困的首要因素之一,其贫困代际传递的实质就是父辈的贫困直接导致其子女也陷入贫困。这种恶性循环造成农村贫困户祖祖辈辈不能够脱离贫困,要从根源上解决贫困则需打破这根链条,让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不再发生。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则为社会学研究脱贫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晴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与少数民族分布区相互耦合,自然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等原因相互交织,增加了扶贫难度。例如晴隆县L上寨组和下寨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96.8%和97.2%,两个村小组的共同点都是地处海拔高、生态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出行极为不便,并且两个小组的人都是少数民族。可见,晴隆县贫困的区域特征是少数民族与生态环境恶劣相互重叠,内外因相互交织,使得贫困复杂多样,扶贫成本高。易地搬迁不仅可以减少扶贫的成本,而且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困局,改变贫困人口原生的生存空间,打造新的生存环境,让个体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80后"青年引起了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对其评价也随着他们的成长而变迁。从代际视角看,"80"后的社会评价在2008年前后发生了转变,但"80后"对自身评价的主观改变程度与"非80后"对其评价的主观改变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媒体报道与社会评价变迁契合一致,经历了从"独生子女"到"80后"再到"鸟巢一代"的重新定义标签的过程。基于代际权利和话语角度对"80后"社会评价变迁进行理论阐释,从中得出社会评价变迁是建立在评价对象社会地位及意识形态的变迁基础上的话语重构。群体符号标签动态的产生与转换的变迁研究将有助于群体符号"正名"或者"更名"政策的实施与监测。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关于平等理论的一些重要论争涉及"平等的主体",即"谁与谁之间的平等"。针对"谁与谁之间的平等"这一问题,通常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平等两种回答。前者包括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平等以及全球正义,后者包括性别正义、国际正义、代际正义与种际正义等内容。约翰·罗尔斯的平等观深刻地影响了人们有关平等的主体这一问题的思考,当代政治哲学中关于平等的主体之争无疑是以罗尔斯的平等观为轴心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19年11月20日,全省涉及7市35县10.2万户30.2万搬迁群众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搬迁中,各地努力实现产业、服务、就业配套,把贫困的代际传递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道德哲学视域内的代际伦理及其实践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持续的生存发展危机凸现了代际伦理的必要。但代际伦理确证的理论难点在于:代际关系主体的“历时性”背离了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近代伦理主体“共时的相互性”特征。理论成立的可能出路是,代际间存在着以“责任原则”为基础的“补差正义”,以“代际接力”形式存在的“交换正义”。在实践领域,代际伦理需要建构以正义为“元规则”的实践原则体系,即:以满足人性基本需要为底线的“责任原则”、“人类整体性”原则和共同责任基础上的制度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16.
养老观念的代际分化,是指不同时代塑造的代际群体在养老的态度和认识方面的差异。结合河南省Q县C村的经验,以城乡社会结构性力量作用的代际分化为基本框架,分析影响中年人和老年人养老观念代际分化的主要原因,发现在“强乡村—弱城市”的格局下,生养伦理和社区规范的支撑,价值实现路径锁定,老年人在养老观念生成过程中能够有主体性地应对城市社会的挑战和冲击。而在“强乡村—强城市”的格局下,相比于老年人,中年人有了更多选择,但也面临家庭教育难度提升、社区规范式微等问题,在乡村转型的过程中更有可能被两种结构性力量“撕扯”,养老观念生成的过程中反倒有可能面临主体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代际效应     
《党课》2011,(7):122-122
代际效应指前后两代人中后一代人受前一代的影响,并很难脱离上一代人的社会特征。比如,低收入阶层的儿女,在自己的一生中受到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的父母的影响,在受教育、工作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与富裕阶层平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社会群体在社会变迁中形成鲜明的代际变化。20世纪中期,鉴于西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变迁下代沟问题日益突出,玛格丽特·米德就文化变迁下的代沟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揭示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与后喻文化中的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本文通过列举转型期中国60后、70后、80后与90后人群的不同特点。在米德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四种人群的代际冲突与文化传承问题,认为消除代际冲突与文化传承的障碍需要代际之间对话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9.
困难群体有时也被称为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贫困群体或弱势群体等,实质上都是指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自身条件等外部或内部原因使他们在政治上无权,缺乏社会支持,经济上贫困,文化心理方面自我价值不被认同也难以实现,自信心不足,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的总称。我国理论界对此作了各种不同的阐释,目前为止尚存在着分歧,笔者赞成困难群体这一说法,原因有三:其一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新时期的困难群体不再是改革开放以前意义上的单纯的贫困人群。当然,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困难,也必然会出现困难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青团》2020,(1):50-50
群团改革以来,五峰共青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瞄准"党政所盼、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现实问题,以服务困境青少年成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切入点,不断深化希望工程品牌,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