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行政文化重塑的缘起,而行政改革则是行政文化重塑的内境;行政体系可以划分为行政组织、行政体制和行政文化三个层次,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的核心层,同时也构成行政改革的内核;行政文化重塑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市场经济,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符合市场规律,立足时代,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重塑行政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重塑行政文化的必要性   “文化比起政治、经济等更富有普遍性、继承性和延续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广泛的作用……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社会文化的教化,影响每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制约着每个人在现实中的行为选择。”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现代西方社会实际上是并存着三个不同的权力领域:政治、经济与文化。行政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特殊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如何重塑行政文化,如何发掘行政文化的特殊力量,已经成为行政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行政活动中行政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行政人员的意识和行为。着眼于对原有行政文化的改进是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的目标诉求。承继传统的现行行政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对现行行政文化的解弊、再造是中国实现重塑现代行政文化的必由之路。其主要思路应该是建立一种多层面的行政文化,即构建参与型、法治型和进取型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原有的政府业务和运行流程体系,形成于传统的工业、农业社会中,与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政府行政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此外,还存在流程"整合"这一类型。笔者兹将三者概括为一,谓之"行政业务流程重塑"。本文从追溯行政业务流程重塑的渊源入手,分析、比较"一站式"电子服务的两种具体方案,揭示了"电子政务系统设计"、"政府实体组织变更"这两种流程重塑的实施途径。针对早期研究者过于夸大政府组织变更所占地位的论点,本文用逐层解剖和实例佐证的研究方法,着重论述了政府实体组织变更不是行政流程重塑的唯一途径,进而探讨了行政业务流程重塑的具体类型和原则性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社区大致经历了由文化共同体到生产共同体到逐步向社会生活共同体转型的嬗变。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社会的重塑过程,是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变革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转变党和政府对乡村社会执政方式的战略部署,也为乡村治理的转型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6.
重塑政府文化: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是政治权力主体的承载者,政府自身的文明程度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行政体制改革,可以使人关注那些行政规制背后的主观制约因素,并有助于清理那些影响着政府官员"行政行为"的内在动因.可以说,重塑政府文化对于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蒋永甫 《行政论坛》2009,16(4):31-34
农村行政标语主要是指基层行政组织用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昭示政府施政内容和措施的一种宣传口号.农村行政标语可以折射基层行政组织文化中的官本位的价值观、落后的执政理念、行政责任观念模糊和行政行为的暴力化倾向.在基层行政组织文化中,存在着行政伦理缺失和法治精神薄弱的问题,解决之道在于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实现行政伦理的复位,通过服务行政重塑行政价值观,并通过法律来规范基层行政组织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提供了机遇 ,又带来了挑战。中国政府要想在这一过程中争取主动权 ,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进行政府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重塑行政文化 ,完善政府权责体系 ,重构政府组织结构体系 ,改进政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行政价值观作为公共行政之"魂",对政府职能重塑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规范作用,能够引导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方向,规范政府职能重塑的内容,控制政府职能重塑的过程。在国际公共管理前沿理论的影响与国内公共行政实践的发展过程中,新形势下中国行政价值观进行了转型和发展:由经济增长转向生态文明、由管制行政转向公共服务、由效率优先转向公平正义。在行政价值观转型方向的指引下,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重塑的目标为:调整政府职能方向,建设生态型政府;重塑政府职能性质,建设服务型政府;重塑职能运行机制,建设诚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 ,使我国公务员制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应适应WTO要求 ,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第一 ,要重塑政府行政理念 ;第二 ,要更新传统的行政方式依法治国 ;第三 ,要完善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