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劳动资本     
在现代社会 ,资本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 ,因而投入到企业的劳动、货币、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都是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强调劳动也是资本 ,既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本质要求 ,是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王坤 《理论月刊》2005,(12):41-43
现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的咨询,会计,营销等知识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有着与汽车,电视机等资本密集型企业不同的内部特征.企业契约理论已对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存在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存在似乎对企业契约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以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新特征为突破口,分析了"资本雇佣劳动"向"劳动雇佣资本"转化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以资本为主导原则的西方现代性,在创造巨大的物质生产力的同时,也使人受到“物的依赖关系”的抽象统治。马克思在批判国民经济学以物为本的劳动原则和黑格尔抽象的精神劳动的基础上,弘扬真正的劳动原则,用以超越并替代资本原则,为现代性的转型与建构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指导。当代中国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富有原则高度的实践,正在开展构建新型现代性的成功实践,开辟了人类现代化运动的社会主义方向和路径,开启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新型文明图景。  相似文献   

4.
在文艺复兴文化和基督教新教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其本质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资本人道主义,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资本人道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人道主义,劳动人道主义不仅在人性、人的本质等一系列人本哲学问题上超越了资本人道主义,而且作为哲学方法论和伦理价值观都超越了资本人道主义,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大发现”源于对现实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考察,他以“劳动”为切入点,找到了资本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以“人的逻辑”批判和超越“资本逻辑”,以劳动正义对抗资本主义法权正义,并探究实现劳动正义、劳动解放并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的可能性和意义。劳动正义既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核心,又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劳动正义思想对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厘清马克思思想的本真内涵与价值旨趣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彪  赵虹 《长白学刊》2023,(4):40-48
哈特、奈格里与哈维在非物质劳动问题上的分歧,集中体现了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不同认识。哈特、奈格里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质是劳动的主导形式由物质劳动转向非物质劳动,生产的重心由物质商品的生产转移到社会关系和生命形式的生产,转向生命政治生产;这种新的生产模式促进了共同性的发展,创造了超越资本主义的主客观条件,也孕育出当代一个“差异的、多元的、自由流动”的新主体——“诸众”。而哈维指出,非物质生产理论强调的那些变化主要是消费领域发生的转变,对公共财富的剥夺是剥夺性积累的重要手段;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变化都是资本为追求复合增长而做出的挣扎,随之产生的反抗斗争并非都具有超越资本主义的进步意义。深入考察哈特、奈格里与哈维在非物质劳动问题上的分歧,对于揭示资本批判的当代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的当代拓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技术进步的视野中考察了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关系。从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大机器生产的应用、工人处于机器的从属性地位开始,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技术与机器本身的性质。直到自动化时代的到来,信息革命的爆发,通过生产组织治理,资本与劳动控制、反控制的斗争,我们试图看清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在知识经济浪潮中,劳动与资本呈现的一些新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没有改变的本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伦理思想蕴含在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伟大构思之中。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视角,以资本为出发点,实现了从劳动正义到劳动自由自觉、从劳动主体伦理关怀到人类社会终极关怀的转化,架构了基于劳动反伦理批判的未来理想社会图景。沿着《资本论》劳动伦理思想的建构逻辑与价值遵循,结合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实践,可从市场经济下劳动与资本辩证统一的生产调节机制入手,推动以重建个人所有制为目的的伦理社会的构建,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变迁:对我国改革历程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改革中经历了劳动与资本关系的如下变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政策,使劳动力自由买卖与资本原始积累的正相关性在我国成为现实;在九十年代初,坚定不移地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使资本开始真正成为主导社会变迁的力量,从而出现资本抛弃劳动之后所遗留的许多社会政治问题。政府权力如何缓解少数资本拥有者与多数已成为穷人的劳动者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紧张关系发挥积极作用,是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知伟 《求索》2010,(6):59-61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文本的重要范畴。在对19世纪德国经济生活进行深入考察时,马克思批判了近代德国哲学的异化理论,并将异化理论引入到对劳动本身的分析,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将异化劳动概念进行了深化与拓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既是对黑格尔古典哲学思辨体系的理论批判,也是对资本型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批判。该理论认为,在资本型社会中,劳动将工人和生产资料分隔开的同时,为这种分离又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无论是理论批判或是现实批判,异化劳动理论都指向了资本型劳动社会关系,揭示了资本型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形成特质。  相似文献   

11.
劳动正义理论是关系到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价值的重要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高度重视劳动者的个性发展,秉承劳动解放的根本价值标准,从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揭露与批判。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目的及价值、劳资交换实质、劳动财富分配等问题的剖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并揭露出资本正义的虚假性和劳资关系的非正义性事实。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作为科学真理,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财产理念、劳动权利、资本逻辑与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关系上依旧存在着种种误读与误解,由此派生出一系列模糊的、片面的、不科学的认识,并进而构成了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掣肘。回到马克思的原初语境,从辩证否定观审视"资本""劳动"视阈中的财产,澄清种种附加其上的错误认识,有效界定财产理念、劳动权利、资本逻辑之间的关系,就成为超越对这一问题原有认识中的藩篱、合理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达成进一步改革开放共识进而实现改革开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信息编码方式的颠覆性改变为标志,经济社会经历了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转变。“玩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出现,再次掀起了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的探讨。实质上,从单一空间维度去分析“玩劳动”难以真正厘清其物质属性和生产质性。随着数字经济新形态的发展,“玩劳动”不仅符合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同时还具有空间二重性。即在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数字空间二元空间视角下,“玩劳动”在现实物理空间中表现为休闲、娱乐等活动,在虚拟数字空间中进行着生产劳动。这种空间二重性的产生是数据商品化、数字平台资料化以及经济空间数字化重构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数字资本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榨取和占有“玩工”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进一步加剧了价值剥削、劳动控制和社会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4.
“穷忙”现象掀起了学界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回报的新一轮讨论,有关收入的话题历久弥新。在已有研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能够提升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但是有学者质疑了社会资本的作用力,认为社会资本和个人能力具有直接关联性。为回应内生性挑战,本文使用2014年八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数据,用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代表人力资本,用以衡量个人能力,用求职网动员情况代表社会资本,构建两类资本对收入的交互作用。结论是社会资本不但能对低人力资本青年的收入产生影响,还能有效地减小人力资本造成的收入差距,并且这种现象不分性别和体制差异,只是在程度上表现为男性和体制外青年更高。  相似文献   

15.
底层文化资本为底层子弟突破文化再生产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它本身却隐含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道德陷阱:它承认了标准化的高考制度逻辑但并未注意到社会互动中的资本合法性问题;它在打破精英主义秩序的同时又落入了另一种“底层精英主义”;它丢失了社会学的批判本性,为现有的价值分配规则“唱赞歌”。底层文化资本若想真正挑战教育阶层流动的理论与现实,则需将“底层文化资本的象征资本”考虑在内,即构成一种能够在互动中获得承认的资本,并在现有的象征秩序中争取一席之地。在底层文化资本研究中引入象征资本的解释机制意味着关注了底层文化资本的关系性和结构性。在这个意义上,底层文化资本研究宜迈向评价社会学的视角,在评价实践的动态过程中进一步考察底层文化资本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资本研究的新领域: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飞 《前沿》2009,(4):130-132
社会资本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形成的,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作为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并列的第三种“资本”,社会资本是一个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新解释范式,如何在这一新兴研究领域中进行理论创新,以便对社会现实做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学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决议》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显然这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资本通常是指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而近些年更为热手的是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另外还有一种“关系资本”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资本无论表现为哪种方式,其特点都是通过现时的投入在未来获得比现时的投入更多的产出。一般而言,“关系资本”是指企业与所有发生联系的外部组织之间建立的关系网络及其带来的资源和信息优势。在我看来,“关系资本”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员工关系资本,而这往往是企业常常漠视却应该越来越重视的资本。  相似文献   

19.
李秀娟 《前沿》2012,(14):37-3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是异化劳动的根源,批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主张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扬弃资本和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及社会公正.当前我国在非公经济中工人的劳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带来的.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限制资本对工人的剥削,降低劳动异化带来的风险,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0.
企业可以看作一个由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的契约体。人力资本有着变革性和时限性的特点;财务资本有着保守性和无限性的特点。因此财务资本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即“资本雇佣劳动”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