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程 《中国减灾》2012,(11):16-17
美国是世界上灾害防治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美国就已开始对本国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立法工作.不断引进防灾新技术,修建抗灾工程,研究灾害机制.在此基础上,美国建立和发展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减灾系统工程,使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尹东 《前进论坛》2008,(6):26-27
2007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省气象局慰问一线气象工作者时指出:“气象工作非常重要.对于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指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及“强化防灾减灾工作”。重温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分析和总结2008年初我国出现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引发了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魏淑艳  张乘祎 《前沿》2013,(3):121-123
城市灾害及其衍生出的各种灾难正在不断威胁着我国城市安全及城市化进程。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灾害的集中整治,更好地进行城市灾害防御建设,解决当前遇到的政府对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不强、紧急处置与应对能力亟待提升、综合减灾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有限等问题,我国政府需要进行加强城市综合减灾的体制与法制建设,提高综合减灾的各项关键能力、促进社会主体的参与、加大减灾的社会宣传。只有将综合减灾纳入常态化的城市管理,才能有效地维护城市安全,使城市灾害带来的各种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4.
郭强 《中国减灾》2002,(4):23-25
世界上一些灾害社会学者研究发现:家庭、邻里、社区中经过数代人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在灾害面前会发生令人预想不到的作用,对于减少幸存者心理创伤、恢复家园、重新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重视和利用这个规律,适时启动这个系统,对于抗灾、减灾恢复社会正常秩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增强减灾能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郭振德,李正墨(山西省科协,山西省气象局)高产优质高效是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多种自然灾害,是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加强减灾工作,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具有重要作用。1灾害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影响发展...  相似文献   

6.
冰雪灾害对城市交通影响很大,但如果保障措施到位,影响可以大大减小:基于政府、企业、社区三级力量,可以构建一个应对冰雪灾害的三级保障体系,在灾害发生时,他们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抗灾减灾,降低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10,(9):51-51
江苏省大丰市民政局朱瑞丰认为,防灾减灾工作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因灾害造成损失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今年,天气变化异常,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作为一名基层防灾减灾工作者,必须常思防灾之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3,(2):22-22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社会综合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近年来,福建省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大,防灾减灾形式严峻、任务艰巨。福建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风险不断加大,灾害形势非常严峻,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持续增加,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科技计划实施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有效提升了国家灾害科学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了地方防灾减灾能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信息化已经紧密融入各行各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方面。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围绕《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2015年)》任务要求,在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极大推动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05,(7):56-57
5月21至2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南南合作局专家德里卡·韦尔森一行5人,对宝鸡市社区减灾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组成员观摩了设在不同社区的灾害前兆信息监测设施,考察了陕汽集团和陈仓园社区建设成就与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调研了宝鸡文理学院减灾教育科研培训基地建设情况,参观了渭河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和陇县女子高炮防雹连实战演习.  相似文献   

12.
钱程 《中国减灾》2012,(21):16-17
美国:滑坡减灾纳入国家战略美国是世界上灾害防治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美国就已开始对本国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立法工作,不断引进防灾新技术,修建抗灾工程,研究灾害机制。在此基础上,美国建立和发展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减灾系统工程,使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美国应对地质灾害的主要战略就是预防,下大力气研究与地质灾害有关的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和社  相似文献   

13.
世界减灾大会通过的《兵库行动纲领》为2005年至2015年全球减灾工作确立了战略目标和5个行动重点。这些重点分别是:确保减灾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工作重心之一;识别、评估和监测灾害风险,增强早期预警能力;在各个层面上营造注重安全和抗灾的文化;减少潜在的灾害危险因素;增强准备能力,确保对灾害作出有效反应。  相似文献   

14.
综观世界各国减灾策略,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研究较深,起点较高,手段较新,对我国的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完善救灾预案体系和应急措施。只有在灾害发生前做好救灾预案,明确灾后应急措施,才能在灾害发生时,达到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目标。因此,要普遍地制定减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是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自“国际减灾十年”以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减灾问题,防灾减灾逐步朝着联邦式、多系统综合集成、共建共享、互利多赢的方向发展。各国政府和公众对灾害管理的认识也逐渐从单灾种、专业分工和应急管理向灾害链、综合集成和风险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6.
4月29至30日,全省救灾救济工作会议在珠海召开,部署今年全省救灾救济工作任务,推进灾害应急体系和城乡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会议贯彻了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现场参观了全国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一一珠海市吉大街道海大社区,推广了珠海市减灾工作和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徐田丽 《中国减灾》2012,(13):23-24
吉林省地处亚欧大陆东北腹地,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暴雪、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减灾救灾任务艰巨繁重。近年来,吉林省积极适应新时期防灾减灾工作发展需要,努力加强灾害应急救助管理能力,提升减灾救灾工作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小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防灾减灾事业迅猛发展。近日,本刊记者就吉林省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等相关问题专访了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兰亚明。  相似文献   

18.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13,(12):12-13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沿阵地。社区居民是灾害的最直接承受者,更是应对灾害的第一响应人。因此,做好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3,(9):52-53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近年来,福建省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大,防灾减灾形式严峻、任务艰巨。福建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福建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也积极主动参与防灾减灾,为防灾减灾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3,(11):57-57
2011年以来,民政部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共同实施了由联合国妇女署资助的“妇女在减灾救灾中的角色研究”项目,旨在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等方式,探索减灾救灾工作中的性别差异,推动国家在制定减灾救灾政策中充分考虑妇女的参与和权益保护,促进灾害管理过程中男女的实质平等。10月15日,项目组在京组织召开了成果倡导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