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宣告死亡,是对公民一定时间内下落不明,在法律上设定条件,据以推定他死亡,并产生与自然死亡相同的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宣告死亡是一种法律上的推定,只要公民下落不明,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论被宣告死亡人事实上是否死亡,都可以对他进行死亡宣告,终止他的民事权利能力,产生他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等方面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审判实践中,进行公民死亡的宣告,必须慎重对待,严格依法办事,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2.
(11) 继承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继承法规定继承开始的时间有什么意义? 继承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任意确定的,它是以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为条件的。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这一规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继承开始所依据的法律事实。这个法律事实,就是被继承人的死亡。被继承人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两种情况。自然死亡,是指公民因病、意外事故或被人杀害等原因而生命终止;宣告死亡,是指公民因战争、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下落不  相似文献   

3.
宣告死亡是指人民法院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依审判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公民死亡的法律制度。设立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结束因公民失踪而使某些法律关系处于长期不稳定的状态,稳定社会秩序。我国民法通则对宣告死亡制度已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一、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异同比较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失踪的法律制度。宣告死亡是指人民法院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依法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法律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都调整公民下落不明后所产生的民事法律关  相似文献   

5.
对失踪军人宣告死亡的管辖温健鸣对失踪公民宣告死亡.民事诉讼法第167条专门做了规定,即"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分别从实体上和程序上相应规定了宣告公民死亡。这是指公民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或因意外事故等情况下落不明,经过一定的期间仍然没有音讯,利害关系人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宣告死亡与自然人死亡产生相同的法律后果,如被宣告死亡的人民事权利能力终结、婚姻关系消灭、继承开始等。本期发表的张月英申请宣告陈炎死亡案,旨在说明人民法院注意宣传并认真审理好这类案件,有利于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消除民事法律关系的不稳定状态,以保障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欧阳梦春 《河北法学》2005,23(8):124-126
统摄现代法治社会的灵魂是人权,为失踪人设置的宣告死亡制度与人权保护紧密相关,人权的绝对性使宣告死亡的设置缺乏依据,而人权的相对性又使宣告死亡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良好制度,严格宣告死亡的条件,合理规定死亡的法律后果,使宣告死亡与人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论被宣告死亡的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滕淑珍长期以来,对于宣告死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宣告死亡究竟能否引起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终止的问题上有更大的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宣告死亡是死亡的一种,其产生的后果与自然死亡完全相同,绝对地引...  相似文献   

9.
<正> 《民法通则》公民(自然人)一章内容丰富,不但包括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现在谈谈个人对这些规定的认识和体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公民义务的资格。《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这同其他国家民法的规定是相同  相似文献   

10.
胡胜盛 《法制与社会》2014,(15):235-236
失踪人被宣告死亡后,婚姻关系从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而这种消灭也有相对和绝对之分。当该宣告被撤销后,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涉及到被宣告死亡人、其生存配偶以及第三人的切身利益。对此,各国法律都有所规定,然而并不完善,各有利弊,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制度适用的条件在理论及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多争议和矛盾,而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公民被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公民被限制人身自由和民事诉讼中原告资格转移的情况是否适用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转移,尤其重要且争议较大.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制度适用的条件应包括四点:一是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主体发生了法定的特殊情况,具体可为在法律上已不复存在或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原告资格转移"情况;二是具有法定的权利承受人;三是未超过起诉期限或诉讼中止期限;四是原告资格的被转移人依法不具有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2.
王金萍 《法制与社会》2013,(14):241+244
继承是指公民死亡或依法被宣告死亡后,依据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按照法定程序将被继承人生前所留的财产转移给继承人的法律制度。死者为被继承人,死者遗留的财产为遗产,取得死者遗产的人是继承人。依法取得死者遗产的权利叫继承权,享有继承权的人只能是自然人。本文主要探讨遗嘱继承公证中的遗嘱生效确认程序。  相似文献   

13.
张学军 《法学杂志》2007,28(2):52-56
各国的失踪法律制度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宣告失踪之模式、宣告死亡之模式和兼收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混合之模式.其中,宣告死亡模式是最优秀的.我国失踪法律制度由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构成,并不科学,应该采用宣告死亡之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于宣告普通公民失踪及死亡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对此做了规定,但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制度尚不健全。文章对于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主体问题,提出部队具有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权利。对于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案件的管辖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民事诉讼法的两便原则和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利益,提出了申请宣告军人失踪、死亡案件由军事法院受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王芹 《法制与经济》2009,(20):68-69
对于宣告普通公民失踪及死亡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对此做了规定,但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制度尚不健全。文章对于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主体问题,提出部队具有申请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的权利。对于宣告军人失踪及死亡案件的管辖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民事诉讼法的“两便原则”和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利益,提出了申请宣告军人失踪、死亡案件由军事法院受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个国家的个别公民因战争、船舶失事、地震或其它灾变而下落不明,我们称之为失踪。失踪人究竟尚生存,还是已经死亡,往往无法确定。因此,与失踪人有关的财产关系及身分关系等社会关系,需要借助于法律加以解决。民法上的死亡宣告,就是依照法定程序,推定失踪人“死亡”使之在法律上产生与自然死亡同样的效果。宣告死亡制度,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宣告死亡是一项通过法律推定的方式确定失踪人丧失法律人格的制度,但是对于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时间问题,目前的立法规定多有歧义,学界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司法实践中法官对此更是莫衷一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问题却是不可回避的。笔者从一个相关案例出发,对目前立法规定提出质疑,并给出了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包括两种含义:(1)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继承开始前,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指定而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2)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当法定的条件具备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已经拥有的事实上的财产权利,即已经属于继承人并给他带来实际财产利益的继承权。这种继承权同继承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不仅可以接受、行使、而且还可以放弃,是具有现实性、财产权的继承权。继承权的实现以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  相似文献   

19.
(55)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人死亡案件的条件是什么?对下落不明的人提起的离婚诉讼是否必须先宣告死亡?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人死亡案件,必须有利害关系人提出宣告失踪人死亡的申请,  相似文献   

20.
罗太湘 《法制与社会》2015,(1):80-82,84
《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的"经有关机关证明"的宣告死亡类型,其立法本意在于迅速稳定失踪者的法律关系,但是在法律逻辑上却经不起推敲。我国法律应当参考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及瑞士立法例,引入自然人"证实死亡",将之界定为一种与真实死亡、宣告死亡并列的死亡类型,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国现行法本身的逻辑自足性,而且有利于迅速稳定失踪人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