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跃进”的发动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渊源。一方面,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是基于“走自己的路”的要求,即探索出一条既可以集中资金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又能够维护农民的利益,在较少资金投入的条件下促进农业生产的中国式建设道路;另一方面,“大跃进”运动又是党的历史上大生产运动的再现。毛泽东希望通过发扬革命传统,以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发挥,来弥补当时资金、物资的匮乏。  相似文献   

2.
龚格格 《学习导报》2013,(17):60-61
由于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经验不足,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提出一系列超常规发展的高指标,致使经济建设浮夸风盛行,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未经试点,全国农村普遍将小型的农业合作社加以合并,大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发动“大跃进”运动以及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主观愿望是希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实现跃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1958年北戴河会议,是指1958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大跃进”运动发动起来之后召开的一次会议,它对“大跃进”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产生了直接的重要的作用。会议前的形势北戴河会议前,经过一系列中央会议,“大跃进”运动已经全面地大规模地开展起来。正如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所说:“去年三中全会,今年南宁会议、成都会议、党代表大会,提  相似文献   

4.
孙学文 《党建文汇》2002,(14):20-20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随后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俗称“三面红旗”。本文对“三面红旗”的由来提供以下史料。  相似文献   

5.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曾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众所周知,“大跃进”运动是在批评1956年的反冒进和酝酿、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过程中发动起来的。那么,1956年的冒进与反冒进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6.
伍小涛 《世纪桥》2007,(2):90-91,99
反右运动是建国后一次重大的思想整肃运动。它不但使有着“清议”传统的知识分子淡出政治舞台,而且促使了“左”倾思潮的更加盛行,为大跃进的开展,“四清”运动的推行和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用科学发展观反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首先就要反思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角度看.它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左”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能很快发动起来.群众的积极性又那么高?从社会思潮的角度说.  相似文献   

8.
“大跃进”的历史教训.根本的一条.就是把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当作了阶级斗争(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是搞发动群众.搞阶级斗争”。《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大跃进”的发动,是作为“反右派”斗争这场“社会主义革命”接下来的又“一个革命”而搞起来的(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革命是一个接一个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见过“反右派”斗争的阵势.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6月以下简称《九十年》)指出:"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关于"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则起始于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过程中。反右派斗争结束后,毛泽东强调:"要把  相似文献   

10.
"大跃进"运动中的四川妇女刘恒"大跃进"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共中央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带全局性失误的经济建设运动。在这场带有浓厚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运动中,四川妇女同全国人民一道,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美好憧憬,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了这场运动。她们...  相似文献   

11.
八大二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1958年5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全面发展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各种失误,直接发动了长达三年的“大跃进”运动。研究这次会议,对于加深对“大跃进”运动史的研究,总结它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水县是河北有中部的一个县,它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以“共产主义试点”独树一帜,闻名遐迩。它对于全国范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广泛且深刻。  相似文献   

13.
从1958年底到庐山会议前期纠“左”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了严重后果。毛泽东和党中央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察觉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错误,并曾努力领导全党进行过纠正。然而,把这时对错误的纠正说成纠“左”,是很难成立的。首先,“左”和右都是有严格界线的,即质的规定性。所谓“左”,就是指思想和行动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陷入空想盲动。  相似文献   

14.
试论1957年冬、1958年春农田水利建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冬至1958年春,以水利化建设为核心,全国开展了一场全民性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这场运动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新农业发展纲要为纲领,以反“右倾保守”和反“反冒进”为指导思想,以政治辩论开路.运用大兵团作战.标志着全国性的“大跃进”运动由此发动。这场运动所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新的发展战略理念和经济建设模式.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鉴于学术界对这场运动的研究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研究1957年和1958年这一时期历史的时候,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反右派斗争和“大跃进”运动上,而对于发生在这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即“双反”运动,则很少论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动“双反”运动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它对于这一时期历史的进程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跃进”的口号,目前出版和发表的有关专著、讲义和论文等,皆认为第一次出现于1957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该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新高潮》的社  相似文献   

17.
裴焕利同志在《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2期发表了《从1958年底到庐山会议前期纠“左”说的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裴文),肯定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努力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错误,却又认为这种“对错误的纠正”不是纠“左”。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一、裴文的逻辑矛盾难以根除裴文既承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又说从1958年底到庐山会议前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些错误的纠正不是纠“左”,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二、裴文对纠“左”含义的理解有片面性在对纠“左”含义的理解上,裴文片面强调了质的规定性,忽视了它在不同条件下规模  相似文献   

18.
“比学赶帮”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领导的一场重要群众性竞赛运动,通过对上海市工业企业档案的解析,可清晰勾勒出党逐步领导上海工业企业进行“比学赶帮”活动的历程。研究表明:在“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先进生产者”“大跃进”等运动和事件的基础上,党领导上海工业企业于1958年初发动了“比学赶”活动,1959年上海市“比学赶”活动在全国群英大会的影响下变为“比学赶帮”运动,并在上海市各级党组织的动员下出现了“比学赶帮”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上海“比学赶帮”运动是党领导各工业企业在模仿苏联劳动竞赛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构成的中国式劳动竞赛,对社会的各类竞赛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1957年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年下半年.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大辩论和讨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开展农业生产大辩论为中心.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对提岛干部群众思想觉悟、巩固合作社、解决粮食统购包销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掩盖了大量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实际上成为反右扩大化在农村的延伸和发动“大跃进”的先导。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到1960年,在我国历史上习惯称为‘大跃进’的年代。发动‘大跃进’,是我党在50年代后期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失误……,认真探求失误原因,分析当时的主要客观条件,对于正确地吸取其中的教训,是会有帮助的。”——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