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掌握法律知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制约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角度出发,先分析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探讨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旨在为这门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法学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文章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律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伴随法治话语权力提升的是对民众法律素养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可以以该门课程为依托,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适当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法制教育的实践环节等具体教学改革路径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4.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面向非法律专业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公共必修课.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提出了相关见解,以期把握学生心理,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知行转化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然而现实中由于该课程体系不成熟,教学内容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过分功利的求学心态等原因造成学生知行脱节,影响该课教学实效。教师应肯定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需要,营造知行转化的教学氛围和教育环境,使课程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要求;同时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课外学时,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引导大学生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6.
1986年以来,我国高校先后开设了"两课"框架下诸多公共理论课,其中《法律基础》课成为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提供帮助。因此,如何学习《法律基础》课程,如何教授《法律基础》课程也就成了普法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魏敏 《法制与社会》2010,(2):225-226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现代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大学生中尚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缺失、违法犯罪现象增加等现象。本文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渠道,应当摆正该课程的法律教育位置、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公正考评成绩,以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增大以及高校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在校外兼职,由此引发了相应的法律问题:在校大学生是否为《劳动法》所保护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准确定性此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健  邹丹 《法制与社会》2010,(27):252-252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针对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基础课程,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现行法律课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本文针对高校法律基础课程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理论性意见,以期有助于我国高校法律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中新型的教学模式,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做足课前探究式教学的准备工作,做好课内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工作,完善课后探究式教学的后续工作,有助于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关键,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培育学生法律思维方式需要教师做到——深刻领悟课程教学目标,把握法律思维方式的内涵及意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抓好第一课堂,重视第二课堂;学校应关注校园法治文化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提高和改进民语言班级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教育效果,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同"意义深远。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梳理新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邴立峰 《法制与社会》2013,(18):230-231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主要通过高校法律基础课这门必修课。但当前高校法律基础课在课程设置、教学重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本文从分析法律基础课现状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改革思路,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教学的特色性;坚持讲授与研讨相结合,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坚持法理与案例相结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坚持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张启江 《时代法学》2008,6(1):87-93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法律基础》课的使命并不仅仅在于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与传授,而在于法治理念的培养、法的精神与实质的领悟、法律信仰的确立。当前,高校《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的法律教育的思路与模式难当此任,应紧扣新课程方案与时代的要求,确立“以法治理念教育及法的信仰培养为主线,以具体法律制度与知识讲授为支撑”的教学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正确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对于依法治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保护大学生的自身权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应该拓展思路,通过法治理念教育、合理规划和配置大学生的法律课程、在发挥课堂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大学生的法律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司法实践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校有惩戒学生的权力。但是,高校惩戒学生行为的性质如何界定,上述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实践操作中也存在混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纠纷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进行剖析,认为高校处分权是一种公权力,高校要尊重大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保障大学生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现在高校全面开始的"两课"已将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承担着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为此高校应改革当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姜希 《法制与社会》2012,(13):228-229
传统法学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法律诊所式教学是法律实践性教育的经典模式,借鉴法律诊所式教学的内容来完善我国的传统法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开放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程中引入法律诊所式教学是创新法学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9.
刘涌 《法制与社会》2014,(18):229-230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是落实依法治国的主导性力量,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如何,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水平。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现状和效果不容乐观,一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仅仅流于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大学生违法犯罪种类增多、频率增加,呈现高发的态势。高校"法制教育"课,既没有让学生真正懂法,更没有达到对学生予以"观念改造"的效果。改革现有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已经十分紧迫。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一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作为法制教育的核心,二是把法律的宽容作为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是改革现用的教材,四是法制教育要有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20.
廖斌 《河北法学》2011,29(12):11-18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地方性与实务性,并在此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培养具有综合法律素养的应用法律人才。地方高校在具体教学改革探索中应注意研究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建设、授课方法改革、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导师制建设等方面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