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国具体公共政策的变迁过程,辨识不同阶段公共政策出台的特定影响因素,运用间断均衡理论这一通常用于研究政策变迁驱动因素的主流思想,综合采取访谈、问卷调查、历史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兰州市1982—2012年出租车政策的不同阶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梳理和归纳总结,并最大限度地还原政策决策的特定情景。研究发现:在整个兰州市出租车政策变迁的过程中,宏观层面的价值倾向、地方领导班子的态度以及公民的反应,是政策变迁动力的主要因素,具有典型的中国情景。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共政策的演进逻辑进行进一步阐述,初步实现了间断均衡理论与中国本土体制环境的结合,构筑了间断均衡理论在中国的整体性分析框架。该研究对阐释和验证中国公共政策的演进逻辑,实现间断均衡理论模型的中国化改造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永晟 《学理论》2014,(4):69-71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变革时期,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政府的公共政策范式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进程而发生转变。过去政府高权下的政策范式已经逐渐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社会参与的公共政策范式。主要探讨了社会参与的政策范式的内涵、特征以及在这一政策范式指导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网络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有效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资本的生产、维持和积累主要依赖于两大来源:互利互惠的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公民参与网络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有效运行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即公共政策的有效制定和执行等与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的储量息息相关。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的充分发育是公民切实进入公共政策过程、讨论特定的政策议题、协力执行公共政策的前提。因此,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公民参与网络这个变量,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建构促进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存量的提升,以形成公民参与网络和公共政策过程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有利于维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阶层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学艺 《民主》2005,(10):9-11
培育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目前正处在由农业、农村的传统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从城乡就业结构看,中国还是城市化初期的社会结构。工业化中期的经济体制结构和城市化初期的社会结构同处于一个社会中,这是导致中国诸多社会矛盾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庆钧 《理论探讨》2007,(2):131-134
国家的发展及其竞争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政策的质量,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公共政策创新。公共政策创新是政府面对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而进行的主动行为。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创新是对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回应,来自政府内部和外部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6.
王曼 《行政论坛》2004,(2):84-84,86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如何保持社会保障机制与市场经济机制之间的平衡发展是政府实现制度创新的关键所在,也是如何协调社会公平与效率、社会发展与稳定关系的难点。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而社会保障制度又构成市场经济体制的安全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7.
秦龙  张曙丽 《行政论坛》2009,16(4):42-45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实然属性.它的存在导致公共政策失效,使公共政策违背了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宗旨,其实质是一种利益的实现过程.我国社会生活中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现象及危害表现为公共政策的"非普适性"和"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有: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和本身等.克服公共政策非公共性,必须针对产生的原因,从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和本身四方面探寻对策.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对我国公共政策的理论拓展,还是对公共政策的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体制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亲培 《行政论坛》2010,17(4):73-78
公共政策对于社会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首先发生于体制层面。在界定公共政策体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正的责任体系找到公共政策体制与社会公正之间的关联逻辑,并从公共政策体制构成出发分析二者关联的具体内容,同时从宏观上考虑到公共政策在实现社会公正中所遭遇的悖论,提出:体制性思考是解决悖论的钥匙,良好的公共政策体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9.
我国市管县体制的反思与改革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管县体制是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一定的积极功效,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体制改革与发展,市管县体制已显现出明显的弊端,通过强县扩权、市县分治的途径,逐步实现由市管县体制向省直管县体制的转变是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急剧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与此同时,公共政策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本文试图从利益变化的角度来解析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探讨当前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体制转轨的实质内容是民众经济权利的系统发育,所以有必要建立中国体制转轨的权利经济学。它研究的是民众的创业权、竞争权、交易权、创新权、组织权和财产权的回归、发育。  相似文献   

12.
肖生福 《行政论坛》2010,17(3):51-54
从哈贝马斯和汤普森的公共性理论来看,公共政策之公共性可以这样界定,即公共政策之公共性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尤其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及推动公共生活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属性。同时,运用其可以构成考察我国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的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包括以下三个维度的内容:一是公平度的公共性,即公共政策价值观的公正性和公益性;二是可见度的公共性,即公共政策系统与过程的“可见度”;三是可对话度的公共性,即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可参与对话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梗阻效应的多维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泽照 《理论导刊》2007,1(3):24-26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公共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决定性环节。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核心链条,可以看出,主体异化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梗阻效应产生的主因,而制度保障是铲除梗阻的必然路径,这就要求从我国实际出发,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执行体制、优化政策传播机制、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框架。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由传统的封闭社会向现代的开放社会转轨的时期。这种社会转型所掀动的社会组织形式及体制上的变化,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也必然会影响到与这些社会组织形成及体制相关的方方面面。目前,已是中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政府职能必然经历一个自觉的制度变迁过程。相对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带有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控制的特点,造成机构膨胀;在中国经济转轨中,政府职能存在一个“过渡期”,为保证市场化的平稳推进,需要规范政府行为;随改革深化,尽快转换政府职能迫在眉睫,难题在于如何转轨。  相似文献   

16.
政策网络:公共政策创新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政策网络分析的方法可以真实地认识到公共政策创新过程中的现实图景.我国某些公共政策创新失败的原因正是其忽略了政策网络的存在,忽略了政府对政策网络中个人和组织的依赖属性.我们应当重视政策网络在政策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培育网络主体的公共理性.构建协商民主与政策网络的良性互动,加强政策网络的学习机制等,从而形成合理、优良的创新政策,保证公共政策创新对社会的持续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益集团政策参与的均衡性探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伟忠 《理论探讨》2006,(4):126-128
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转型期的中国,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和利益格局分化,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可避免。借鉴他山之石,结合中国实际,准确理解、有效规范、均衡发展、积极推动利益集团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使之更加符合民意,实现公共政策过程之公共利益取向,对于提升公共政策过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成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执行对公共政策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失灵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试从我国的现有体制、公共政策执行环境、公共政策自身的质量以及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方面论述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是特定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是中国公共政策的最重要的制定者,我国公共政策从其实质来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关于中国公共政策的典型模型具有片面化、简单化、泛西化的缺陷,难以科学阐释我国的公共政策.我国的公共政策在制定中具有凸显共产党的主导作用、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步前进的政策制定路径等显著特征,在执行中党政的强势推动、执行链条的冗长、既注重过程又强调结果、既实行分工负责又合作发力的特征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陈潭 《理论探讨》2007,(5):143-148
公共政策变迁是人类社会基本的正式制度变迁模式,是围绕集体行动而开展的自发的或通过人为安排的秩序演进过程.公共政策创新是公共政策变迁的必然阶段,是人类走向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的有效制度安排.作为一项政策工具,人事档案制度一直以来强化着中国的身份管理和单位管理,对于中国的人事管理和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人事档案制度突出的应该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功能,而不是身份限制和单位控制的功能.因此,人事档案制度的变革不可避免.在可预见的诱致性政策创新当中,交易费用理论、公共服务理论、普遍信任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将为制度变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