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背景与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探索强县扩权、以省管县为取向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了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环境的演进,是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政府职能有限性与有效性目标的积极行为.市管县体制绩效边际递减,使省管县体制创设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各地近些年来实施强县扩权、省管县改革表现出的良好绩效,推动省管县体制实践由部分地区试点向全面展开、由探讨层面逐渐走入国家政策层面.明确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基本原则,有利于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坚定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我国市管县体制的发生机制和发展历史,客观地分析了市管县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对区域市场、规模经济、政府机构和城市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深刻剖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管县体制的各种弊端和局限性。指出,运用信息社会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和层次--幅度原理,减少宏观管理层次,增加地方第一级管理幅度,构建省直接管理县(市)公共行政体制,将是我国行政区划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在体制改革中,不少地方实行了市管县的体制。我们福州市由原来管一个县增加到管八个县,全市城乡人口由一百六十二万,增加到四百  相似文献   

4.
"市管县"的悖论与"省管县"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管县"体制已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其各种弊端,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省管县"模式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在不少地方开始试行。本文在对"市管县"体制的悖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省管县"的现实和理论可行性以及可能衍生的问题,从而为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省管县”体制实施的困境与障碍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管县"业已成为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然而,现有的理论研究多以克服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作为出发点和视角,鲜有对"省管县"体制实施的障碍进行研究,因而缺乏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使我国的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不再重蹈历史的覆辙,从而陷入"省管县——地(市)管县——省管县——地(市)管县"的怪圈循环,本文从心理层面、操作层面和体制层面等三个不同的视角对"省管县"体制实施的困境与障碍作出全面的梳理,并进而提出改革我国地方政府体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4)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的弊端日益暴露,而省直管县体制逐渐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其核心要旨在于给予县级政府更大的自主发展权和发挥空间,从而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缓解市管县的弊端。本文重点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完善配套的制度和体制,加强立法,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等等,只有努力克服障碍性因素,逐步破解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难题,才能实现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应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市管县(市)体制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市管县的由来,我国行政区划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市管县体制的合理性及其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章从工业企业体制、政府工业管理体制和工业行业协会的成长与发展方面论述了我国工业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作提出了工业企业体制改革是工业体制改革的中心、政府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是工业体制改革的关键、工业行业协会的成长与发展是工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等观点,分析了企业改革、政府改革和协会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市管县实践的反思:"复合行政"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制度演变的轨迹看,我国曾经三次大规模地推行市管县体制.由于制度背景的差异,市管县体制所取得的绩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到各种弊端日益突出.分析市管县体制的各种影响因素,可以看出行政区划变革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局限性.要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就应该从治理的角度,寻求有效的地方治理之道,复合行政的理念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叶敏 《公共管理学报》2012,(2):33-41,123
市管县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我国经济增长逻辑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市管县体制在改革开放以前已经发端,市管县体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城市发展工业和解决城市生活服务;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期,国家为了获得更加快速的经济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并形成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战略,在此背景下,能够满足这种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战略要求的市管县体制重新得以复兴并得到全国推广;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级,中国城市化战略也由此越来越明显地趋向于县域城市化和发展大城市群。在这种新的增长驱动逻辑之下,国家又寻求多种方式超越市管县体制,其具体方式包括"强县扩权"改革、"省直管县"改革、省域内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跨区域治理框架的构造。市管县体制的历史变迁本质上反映了国家在不同时期增长驱动逻辑下主动权变地革新政府管理制度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治理效果。未来中国政府层级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应该朝一种包含各种体制内容的、充分反映地区差异性的政府层级管理体系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行省管县体制的阻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我国的一些省份,实行了20余年的市管县体制的弊端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同时,由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科技进步的共同推动,一些省份已经初步具备废除地区级行政区、实行省管县体制的条件。但是,我国短时间内在全国实行省管县体制存在一定阻力,这些阻力主要包括:我国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并非所有地方都已经具备实行省管县体制的条件;大规模调整省级行政区、重新建构既有利益与权力格局、保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有效监督等都具有一定艰巨性;“职责同构”现象的存在。鉴于短时间内在全国都实行省管县体制具有一定困难,省管县体制应谨慎、缓慢地推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在立宪政体和责任政府的框架内 ,通过公共服务市场化和扩大民主参与 ,进一步确立理顺党政、政企、政社、政民关系 ,特别是要进一步确立公民在政民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把我国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定位在政民关系上 ,使我国政府管理真正变为公共行政。二十年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价一、简单回顾 :1978年以来 ,我国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大方向是由“计划”转向“市场” ,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的这…  相似文献   

13.
三、"市管县"体制中的县级官员"市管县"体制不是宪法文本意义上的,而是实际政治运行中的,因为到目前为止,经过多次修正的宪法在条文中并没有"地区"或"地级市"这个行政层级。虽然有学者论证,中国长期传统行政体制中,实际的地方政府结构也是三级的,即在郡和  相似文献   

14.
市管县的体制形式出现在我国五十年代初期。三十多年来,虽有消长曲折,但作为一种行政管理体制毕竟被保留下来了。不过,过去的市管县,所管的仅限于市郊个别县,范围较小。管县的主要目的,往往只着眼于建立满足城市居民和职工生活消费所需要的蔬菜和副食品原料供应基地。至于这种体制的潜在管理功能和其他方面的优越性,则没有  相似文献   

15.
“市管县”体制在浙江省经历了兴起和衰落 ,这种兴衰的根源主要在于现实政治经济环境对其功能的确立或是废除。提出废除“市管县”体制虽是大势所趋 ,却不应盲目跟风的观点。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要脱离工具性地位 ,在科学地确定后得以相对稳定地存在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剖析浙江省“强县扩权”的改革实例,分析了我国“市管县”体制兴衰的过程,探究了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了反思意见。  相似文献   

17.
常修泽 《理论视野》2010,(11):21-23,42
"十二五"期间,中国发展在结构层面应该完成四个方面的转型:由出口导向向内外联动的转型,由工业立国向产业协同的转型,由板块碰撞向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型,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的转型。但转型的根本在于体制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瞄准市场化、政治体制改革瞄准民主化、社会改革瞄准和谐化、文化改革瞄准价值的先进化和多元化、生态环境制度改革瞄准生态文明化。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行政体制实践取得了辉煌成就并向纵深发展,同时,人们对行政体制改革仍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出现了许多本不该出现的思维偏差,影响到行政体制的发展。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行政体制,走出这些认识误区,纠正思维偏差是顺利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我国企业界来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无异于一场巨大的革命。在由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决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与此相关联的,还有许多实际性问题应给予充分注意。只有这一系列问题都能解决  相似文献   

20.
前,"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仍然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状态。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不仅不会一番坦途,还可能会遭遇种种困境,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认识不到这一点,"省直管县"体制也将如当初的"市管县"体制一样,昙花一现,甚至很快会成为下一次被改革的对象。基于此,需要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可能遭遇的困境进行全面预测,并从建立地级市的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理顺"条块关系"、构建公共服务跨域治理体系、摒弃"以级别定规模"的错误观念、合理划分纵向政府间事权关系、构建有限责任的地方政府体系、重建行署制度等方面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以此保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