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裴禹 《实践》2007,(7):33-33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息环境,目前,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种群得到扩大。在与野生动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这里的人们更加懂得了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现在,走进神秘的大兴安岭森林,你会看到黑鹳和野鸡等珍稀鸟类到居民区旁的河边饮水;行走在林区的运材路上,  相似文献   

2.
1998年9月,刚刚从“水深火热”(阿尔山特大森林火灾和全林区特大水灾)灾害中走出的大兴安岭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猝然遭遇开发建设40多年来最重大的命运抉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时至今日,随着新闻媒体的大量宣传,许多人已经知道“天保工程”是怎么一回事了。国家的总体思路是:一是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恶化。二是优化国土资源配置,通过实施森林分类经营,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三是大力开展营林建设,可采资源林枯竭的森工企业停止经营性采伐,成为以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建设为主的营林事业单位。四是加强林区多种资源综合开…  相似文献   

3.
黎湘  王芳  吴铮 《奋斗》2006,(12):16-18
位于大兴安岭腹地新林区(局)曾是全国最大的森工企业,全区(局)总面积87万公顷,人口53万人。开发建设40多年来,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材2458万立方米,上交利税13.28亿元。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森林可采资源逐年减少,木材产量锐减,林区经济社会各种矛盾凸显。面对这种局面,新林区(局)提出“生态建设固本、工业经济强区、特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促发展,全力打造林木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特色种养、生态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五大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4.
崔永琦 《奋斗》2006,(9):24-26
大兴安岭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是五个少数民族和魏、清两个王朝的发祥地。这里有瑰丽的北极之光,静谧的龙江之源,强悍的北魏之祖和蜿蜒的黄金之路。很多人在小学课本中就知道“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林区定位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为什么进行这样的转变,今后的大兴安岭如何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上高高的兴安岭,采访了大兴安岭地委书记王忠林。  相似文献   

5.
罗卫东 《党建文汇》2001,(11):19-19
大兴安岭是一个资源型的地区,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既带来了发展的有利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木材减少后6.7万人如何安置、党的建设如何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等等。江泽民总书讯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发表以后,我们积极探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践“三个代表”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北边,“鸡冠”的顶尖上,有着林海雪原的塞北风光。这里曾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但经过数十年的高强度采伐,让大兴安岭到了几乎无林可采的地步。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的机遇始于1998年国家在大兴安岭林区试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该工程要求,大兴安岭地区的木材年产量从350.4万立方米调减到214.4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森工集团既是国务院批准的57户国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也是重点国有林区之一、自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为国家和自治区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单一计划经济、单一全民所有制模式和单一木材生产”的影响。从80年代后期,林区开始出现可采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从90年代开始,企业连年亏损,大量拖欠职工工资。自1994年.内蒙古森工集团施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到1998年,终于实现了扭亏为赢,做到了当年五不欠。尽管如此,企业发展后劲还非常薄弱。尤其是“天保工程”实施后.国家实行天然林限伐措施,…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6,(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使大兴安岭精神成为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一、大兴安岭精神是林区开发建设的思想结晶和宝贵财富大兴安岭精神伴随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产生,  相似文献   

9.
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困扰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居危思安,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林业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奏响了一曲曲深化改革,脱危解困的乐章。国有企业的出路在于改革。在1995年和1996年实施“三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1997年以“精干主体、减员增...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7,(18)
正大兴安岭精神是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以来,大兴安岭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在气候极其寒冷、生产条件极端艰苦、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宝贵财富。大兴安岭精神是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黑龙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的今天,我们通过传承弘扬大兴安岭精神,能从中汲取奋发前进的精神营养和智慧力量。一、大兴安岭精神产生的基础和基本内涵(一)大兴安岭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  相似文献   

11.
田喜军 《奋斗》2009,(1):48-49
我省国有林区虽然一直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但因过度采伐,从总体上看已处于非可持续状态。要解决这一问题,除积极推进“天保工程”外,还必须尽快实施生态移民战略。  相似文献   

12.
王爱文 《奋斗》2012,(8):42-44
伊春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是一个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也是共和国森林工业的摇篮。开发建设60多年来,伊春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因长期超负荷承担国家木材生产任务,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伊春林区又经历了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和全面停止森林主伐两次大的“阵痛”,  相似文献   

13.
曹国志 《奋斗》2006,(11):44-46
大兴安岭林区不仅是我国主要的木材生产区和纯天然绿色食品产区.而且是东北、华北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天保工程实施后.加强了森林的保护和培育,大力发展接续产业.林区“两危”的状况得到缓解,在林木产量调减平均拉动GDP下降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社会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5.8%.人均GDP达到10387元.位居全省第五位。森林有林地面积由1997年的648.5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65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77.65%.提高到2005年的78.94%。林区的生态也进一步好转,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林区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兴安岭林区二次创业姜海东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对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共同责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是社会每一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一、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内涵与林区第二次创业爱国...  相似文献   

15.
<正>翻开共和国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记忆,林区的发展与改革无疑是其中火热而壮丽的一章。中国森林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内蒙古,内蒙古最大的一片森林在大兴安岭,它宛如巍峨的绿色长城,镶嵌在祖国北疆之巅,守护着东北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安全。70年来,大兴安岭林区逐步实现了由  相似文献   

16.
<正>在美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绿色是这片土地永恒的底色,而红色是它传承不变的基因。70年来,红色党旗引领着一代代林业人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积极投身林区各项事业,用双手创造出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生活。护绿先锋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10.67万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林区绵延盘亘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处内蒙古东北部,西接呼伦贝尔草原,北衔黑龙江,东挽小兴安岭,南护松辽、松嫩平原;西北、酉南一隅分别与俄罗斯、蒙古交界。牙林线、博林线、白阿线、嫩林线等铁路贯穿林区东西南北。魏魏兴安岭盘亘成22万平方公里的绿色...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之一。经过近40多年的开发建设。林区现已形成社会设施完善,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森林工业体系。林区的企业文化建设也随着林区40多年的开发建设而日益发展。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和深化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下,大兴安岭林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要在两个文明建设中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从培养和建设一支“四有”职工队伍为出发点,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互为推进,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的全面发展,并抓了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尔后辐射推广,先后涌现出了莫尔道…  相似文献   

19.
台自全  关雁 《世纪桥》2004,(4):41-42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兴安岭作为我国东北部的重点国有林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应该怎样确定总体的发展方向,找准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是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坚持生态林区的定位 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之初,基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整体功能的定位是:建成国家重点的木材生产基地。在40年的时间里,作为商品材生产基地,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林区过早进入了“资源危机、资金危困”的艰难境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林区人民的生存成了林区经济社会发展至关紧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金芳 《奋斗》2011,(7):39-40
实现森工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不论是“治危兴林”伟大实践,还是“天保”工程的全面实施,再到总局党委提出的“四八四三”发展战略,森工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下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成为加快森工发展的“助推器”、造福林区职工群众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