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崔永琦 《奋斗》2007,(1):28-29
记者:肇源有着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肇源人引以骄傲的。然而,就其地理位置来看,肇源居于黑龙江省的西南边缘,与吉林省隔江相望,好象没有更多的优势可言。可是近几年,肇源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5.77亿元.财源建设位居全省十强。初步构筑起皮革加工、粮食食品、油气化工、商业物流四大主导产业.皮革工业园区、松花江工业园区、新站粮食产业园区、港桥经济区和油气化工区(四区一园)建设也初具规模。请您谈一谈,近几年肇源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崔永琦 《奋斗》2006,(5):24-26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的梦想我们追求了几十年,集体经济时期,几经努力却是力不从心,现如今又苦于障碍重要,一家一户联产承包的小地块,使得大机械难以施展。  相似文献   
3.
崔永琦  张霞 《奋斗》2005,(7):11-13
走进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提起孟广斌恐怕没有不知道的。孟广斌何许人也?其实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修鞋匠。修鞋匠何以声名远播?因为他和其他的修鞋匠不同。修鞋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他更把它看作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个窗口。“雷锋号”是他为自己修鞋铺注册的商标。“雷锋哥”是大学生对他的亲切称谓。  相似文献   
4.
崔永琦  甄真 《奋斗》2009,(8):23-27
他是农户眼中的“老大哥”,心里装着管区200多农户的大事小情,什么事都张罗在前:他咬定“让钱袋子鼓起来”的理儿。领着大伙儿脚踏实地的干,使农户的穷日子有了彻底的改变:他“靠感情、靠服务”化解基层矛盾和纠纷,融洽干群鱼水亲情,始终与农户心手相连;他穿雨靴、睡大炕,忍着病痛,用双脚丈量了管区的所有土地,最终累倒在田间;他走得匆忙而突然,朴实的农户痛哭“像倒了一座山……”  相似文献   
5.
有谁比她更不幸?还未来得及体会走的滋味,就被命运击倒——小儿麻痹,全身瘫痪。终身困锁在斗室里,远离喧嚣的人流。 有谁比她更痛苦?残疾的身躯经历70余次大小手术,累累伤痕,体无完肤。植人体内三根带钩的钢棍,支撑着弯曲的身体,每活动一下疼痛钻心刺骨。 有谁比她更贫穷?没有健康,没有自由,没有金钱,没有幸福,健  相似文献   
6.
崔永琦 《奋斗》2006,(12):27-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城市困难职工是深化国企改革中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尽快走出生活困境,脱贫致富,与社会成员一道共享改革成果。这不仅是他们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倾注大量人力物力,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省实施的“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正是以帮助引导困难职工脱贫致富为目的。6年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发挥多年帮扶困难职工的经验和组织体系的作用,无论在帮扶内容和形式上,  相似文献   
7.
煤海丹心     
1977年11月.白俊和如愿以偿.来到了鹤岗矿务局富力煤矿.当上了一名采煤工。带着几分激动和渴望.当他穿上工作服,戴上矿帽。来到千尺井下时。他才真正看清了自己选择的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啊,爬斜井,手变成了脚。过窄巷.头贴着了地……这里看不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分不清白昼的更替……  相似文献   
8.
张效忠  崔永琦 《奋斗》2005,(4):16-17
“一抹绿。只有融入森林才不会孤单;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才会受到拥戴。”这是上海知青、塔河县依西肯乡卫生院院长祁月英下乡35年来对人生价值的深切感悟。  相似文献   
9.
崔永琦 《奋斗》2008,(8):32-34
海伦市是国家重要的产粮大市。从1958年全国6亿人口人均海伦一斤粮,到2007年大早之年,海伦粮食总产突破25亿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的海伦为国家的粮食稳定与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围绕农业抓农业是阻碍农业地区经济发展的致命伤。近年来,海伦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思维,产业化手段抓农业,在工农一体化上抓破题,充分发掘农业资源和存量资产两个优势,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0.
崔永琦 《奋斗》2008,(5):17-19,21
大庆是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红旗。这面红旗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会战初期。红旗上镌刻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共和国的几代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庆人扛起这面红旗,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如今的大庆人是如何诠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