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在的建筑外墙饰面,涂料饰面仍占很大比例,这主要是因为外墙涂料饰面具有价格低廉,色彩丰富,美观大方,容易更新、维修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各类建筑。但由于施工操作不当等原因,容易产生颜色不均匀、粉化、脱落等质量问题,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因此,外墙涂料施工值得注意。外墙涂料往往在喷、涂一段时间后,产生颜色不均匀,局部或大面积掉粉、脱落、空鼓、起皮等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颜色不均匀的原因(一)不是同一批涂料,颜料掺量及其它材料配合成分有差异,使用时未搅匀或任意添加颜料及其它。(二)基层龄期、湿…  相似文献   

2.
由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引发的火灾,燃烧速度快,扑救难度大,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我国应尽快修改、完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严格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应使用不燃性材料,以消除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火灾隐患;同时研发和推广使用安全、节能、先进的外墙保温材料、工艺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住宅建筑立面造型色彩的演变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文 《当代建设》2002,(5):29-29
一、住宅建筑立面造型的构成元素住宅建筑的立面造型,从体型构成看可以拟分为基座、墙身、顶部三部分,进一步细分其立面造型的构成元素,我们可以分为点、线、面、体四部分,住宅建筑的外观效果就是由它们综合作用、共同达到的。立面造型的点:重点处理的局部,如屋顶、基座、入口等。立面造型的线:需要加强视觉效果的线或成组处理的部分,如墙面不同颜色的面砖线条、重点部位的线脚、成组处理的窗套等。立面造型的面:立面上同一材质构成的大面积的部分,可以表现材料的质感、光感,如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砖墙、墙板、喷涂等等。立面造型…  相似文献   

4.
王萍 《当代建设》2003,(1):26-27
一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主要取决于其体型、比例、尺度、虚实对比、装饰线条等的设计手法。在设计已确定的情况下,外墙饰面的装饰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美感、城市的景观。如何防止和减少外墙饰面的污染,以满足一定的耐久性和美观的要求,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大事。一、住宅外墙饰面污染的成因1、外界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外墙饰面的使用效果。小区或小区附近大气中各种污染介质(烟尘、尘土)颗粒,飘落在建筑物外墙面任何可以停留的地方,当外墙面抹灰凹凸不平时,会使积灰现象加重,形成外墙饰面的间接污染,这些污染介质被雨水…  相似文献   

5.
为了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宣传"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更好地参与北京城市建设,北京泰欧亚涂料有限公司特别研发出08奥运外墙涂料,该涂料是一种适应高层建筑外墙装饰需要,具有高耐候性、高耐沾污性、高存色性的绿色环保乳胶漆.  相似文献   

6.
一、工程概况某机关主楼外墙发生渗漏,室内墙面出现水迹、装饰层被水泡坏、已严重影响使应。该楼外墙面采用了干挂石材,石材与主体墙之间有空隙,每块石材之间的拼缝嵌有密缝胶,从现场观测渗水主要部位在外墙窗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外墙面砖渗漏原因探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外墙面砖因为它的美观耐久且价格适中而被广泛地用作建筑立面的装饰材料,但由于设计、材料、施工等诸多环节的影响,造成了外墙面砖表面的雨水渗透进入内墙面,引起内墙装饰面层被污染,出现霉变、斑渍甚至脱落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使...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建筑业的发展,我国住房商品化、货币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对公共设施(如商场、宾馆)要求的不断提高,加之人们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消费心理,选用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饰面材料———石材蔚然成风。但是,石材的选材、石材铺贴水平直接影响装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艺术资讯     
上海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位于南京西路325号,距离上海博物馆很近。它是一座英式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前身是上海跑马总会。室内设计继承了欧式的建筑理念,以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构筑起简约大方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10.
多层住宅量多面广,以砌体结构为主,外墙渗水是多层住宅的一个质量通病,特别是江南及沿海地区,暴雨过后,外墙面出现一片片的湿印迹,使外墙饰面层剥落,室内墙体涂料发霉,地面木地板及地毯浸水,严重地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一、渗水原因分析 1、墙体渗水 (1)砌体质量较差,如砖体砌筑前未充分湿润或干砖砌墙,造成砂浆与干砖粘结差。因砌筑方法不当而造成水平及垂直灰缝砂浆  相似文献   

11.
重视建筑伦理,就是人性化的一种体现,使一个城市的建筑规划更加趋于合理和讲究,相近建筑更加协调自然,人与建筑的关系更加完美、和谐。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对一栋建筑的认同、接纳和熟悉,但很少有人去关心一座建筑建在那个地方是否合理,是否讲理,是否符合礼仪,是否能满足公众的伦理需要。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多的人首先关注的是有没有房子住,至于房子是否合乎礼仪,则很少受到关注。乃至在近期的一次建筑伦理会议上,一位从事建筑管理五十年的老者发出了诸多惊叹之声。其实建筑伦理并不是一个超然的事物。它研究的是建筑与人,建筑里的人与人,建筑与社会,建筑与规划,建筑与自然,乃至建筑与政治,建筑与未来的关系。它关心建筑的宜人化、人性化和自然化,它倾向于把建筑当作有生命的东西来看,让建筑与人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建筑外墙围护结构的保温形式、传热系数、建设成本,阐述了城镇供热系统应用外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给供热企业、用户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多层砖混房屋是我国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在我国城镇建设中这类房屋的数量多、分布广。砖混房屋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抗震性能较差,较易在地震灾害中倒塌受损。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科研成果和设计实践,结合笔者对这类房屋结构易损性分析的情况,就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进行了几点探讨,以供参考。一、建筑平面、立面布置建筑平面、立面应尽可能地简洁、规则,结构质量和刚度较均匀地布置。平面布置复杂,致使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反应,这样会大大加剧地震的破坏作用。海城地震和唐山地…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通过物质化的形式对人产生视觉上的刺激与冲击,使人产生或欣赏、或共鸣、或排斥等不同的情绪反应。一个成功的建筑形象是既有形又有态的,所谓态,便是通过建筑的形式所表现出的意韵、情感及思想等。建筑形象的表现形式表面上看起来花样繁多、千差万别,但从几何学角度归纳,不外乎是由点、线、面、体四大要素构成。在建筑学理论中,“点”一般用来表示位置,不考虑面积和形状因素,是相对于点所处背景条件及其它要素而言的。比如窗是建筑中的点,建筑是城市中的点,花坛是广场中的点等等。点的排列、移动、集聚、连续和不同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刘建军  张祎 《人民论坛》2011,(7):160-161
面对不容乐观的节能降耗形势,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显得日益重要。在我国,绿色建筑有关标准还处于推荐阶段,应考虑强制立法,从而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经济的市场运作和发展,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同时要根据各地的自身条件、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我国各地取得促进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城市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建筑及其使用,交通只居其次。近年来,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正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一、发展低碳建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每当我来到天安门广场,都会深情地凝视着屹立在广场西侧的那座宏伟建筑——人民大会堂。这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活动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首都人民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敬献的一份厚礼;是工人阶级发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的丰硕成果;也是代表新中国那个时代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精典杰作。  相似文献   

18.
建筑形之上     
本文之所以选“建筑形之上”这样的题目,其含义一是讲建筑形之外的含义,另一方面是讲建筑形之上还存在着更为重要更为本质的东西。这些形之上的因素就是人——建筑师及其建筑有关的业务、使用者,正是这些人决定着建筑的本质和意义,正是人及其观念和情感决定着建筑及其形式的意义。那么建筑真正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就在于创造建筑的人及其所赋予建筑及形式之上的理念与情感。一、建筑的本质是人及其创造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建筑内部是否有永恒的本质?建筑是否蕴藏着内部的规律?这些是历来建筑师朝思暮想的及孜孜以求的,就象猫追逐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开展了一场全面的中苏友好运动,"苏式建筑"即是中苏友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历史记录;该文研究了中苏友好运动和"苏式建筑",厘清了"苏式建筑"的三种风格及其相关建筑理论,提出把握好本地城市建筑的发展脉络、保护好重要历史建筑以及促进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自《国务院批转国家建材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66号)下发以来,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的共同推进下,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新型墙体材料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建筑竣工面积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