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乡愁是一曲情深意长、柔美感伤的牧歌,那山、那水、那树、那炊烟,在人们的心里久久萦绕,乃至终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建设的深度发展,乡愁已消失在高楼林立、  相似文献   

2.
马纯红 《新湘评论》2014,(13):17-18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诗一般的语言,最先出现在去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公报中。“记得住乡愁”,既指出了当前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误区,也为湖南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4,(2):56-56
正朱昌俊在2013年12月16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无疑是这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中一个重要亮点。近年来,快速的城镇化节奏,已经让很多人失去了乡愁,"回不去的故乡"恰恰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这种文艺表达,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勾连古今,让人望山见水、乡愁可寄,才是高水平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乡愁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把一些历史传承下来的有人文特色的、田园风光式的东西破坏掉了,使得我们无法更好地告诉后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乡村文明,所以乡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思考怎么能够记得住乡愁,怎么能够把历史的、人文的、田园牧歌式的东西保  相似文献   

6.
杨禹 《新湘评论》2014,(4):29-29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这句话,在很多人眼里,不仅文风生动,而且“相当浪漫”。谈城镇化,确实需要点儿情怀。不过,这“乡愁”里艰难的利益调整,一点儿都不浪漫。  相似文献   

7.
作为未来拓展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提出了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8.
留住乡愁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乡愁是什么,没人能准确地给出答案。它是你时不时就惦念起的那座老房子,或者旁边的一颗古树。是天黑了奶奶在巷子口喊你回家吃饭的那句乡音。  相似文献   

9.
从山村走出的人,在躁动喧嚣的城市中打拼,很多时候不免陷入乡愁。山村的人,山村的树,山村的河,都会惹起一段乡愁。当朋友推荐《乡关何处》时,听到这乡愁味十足的书名,我立刻下了买书订单。一口气读罢这15万字的江湖漫笔,未遭遇意料中的乡愁,却品了几段独特人生。先写年少时节对故景、故人的错失,然后记述离乡过程及其后的悲凉,最后写再度返乡的感觉,在物是人非中谈岁月坎坷,忆世事无常,  相似文献   

10.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出了“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热切呼唤.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望得见山”和“看得见水”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担当.使“记得住乡愁”拥有丰富的内涵和隽永的韵味.保有永续醇美的梦境、蕴藉绵绵的情思和深深的记忆.可持续地营造带有淡淡甜蜜、微微苦涩、脉脉思念、款款追叙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古生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探索建立了组织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一引领一示范一主体三共建"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以"美丽乡愁、人文古生"为主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成为云南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正层林尽染秋意浓,万山红遍金秋时。9月22日,作为全国唯一以"乡愁"为主题的微电影小镇,铜仁市万山朱砂古镇继2017年成功举办华语微电影暨首届"我的乡愁"主题微电影展后,又迎来了2018年贵州梵净山"我的乡愁"微电影节。为彰显梵净山品牌价值,扎实推进"一带双核"文化旅游项目,铜仁市全面恢复古城风物风貌,精心打造一批能"唤起乡愁、留住乡貌、传递乡情"的乡村乡味。云舍、尧上、苗王城等民  相似文献   

13.
正那念念不忘的味道,那记忆中的景物,那淳朴的民情,是否还如同少年时一般?今天如果你回到故乡,是否能找回曾经遗失过的乡愁?这五年,故乡的变化大吗?2018年的青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是中国的基础,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之所在。乡村不振兴,国家就不可能真正复兴。提到乡村,"乡愁"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留住乡愁,应当从对乡村的"重新发现"开始。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乡愁是什么?注重亲情的人会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抒发乡情的人会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以乡村为根系所形成的乡情、乡思、乡恋,早已渗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乡愁最好的载体,是伴随自己成长的、看得见的故乡古村落。大凡传统村落,都有一定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从文物保护的视角看,传统村落特指的是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5.
叶学平 《学习月刊》2013,(13):33-35
当前,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背后,却还存在着城镇化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异地城镇化、"化地不化人"、摊大饼、"房地产化"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快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千万不可忽视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和产生的一些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毫无疑问,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巨量投入的资金从哪儿来?成为当前困扰各级  相似文献   

16.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为人民群众描绘的美好生活蓝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新要求。厦门在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的同时,城镇化质量问题突出:人的城镇化滞后、城镇化推进效率低下、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空间布局不均衡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提升厦门城镇化质量路径:提升人的城镇化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农民生活的现代化水平,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紧凑发展产城融合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走内生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他的诗歌<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人》2020,(1):53-54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自然村考察,提出“这里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并在洱海边“立此存照”,嘱托“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为古生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古生村探索建立了“一引领一示范一主体三共建”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即:基层党组织引领,广大党员带头示范,村民群众担当主体,组织、党员、群众合力共建,建立健全了“组织为龙头、党员作表率、干群齐参与”工作机制,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愁、人文古生”为主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使得古村“活起来”,乡愁“有寄处”。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5,(2)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人的城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在推进人的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传统发展模式占主导,一味追求以物为中心的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主导下的旧有体制阻碍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公共产品供给不到位,公共服务均等化受阻;城市病问题突出,人们的宜居环境遭到破坏等。要实现人的城镇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保障农民的权利,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消除人的城镇化的制度性障碍,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满足人们的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