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是现实的前提和基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就在于经它歪曲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成了"病史""罪史"。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历史认知碎片化,历史共识空虚化,恶化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生态,污染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环境,削弱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在"意识形态终结"论蔓延、西式教条主义形成和错误理解学术创新的思想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明显的价值取向和对宣传鼓动效应的追求,是一种错误的政治思潮;其危害在于破坏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它通过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瓦解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否定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瓦解大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通过重述历史,造成人们历史观和历史认知的混乱。当前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重点是要学习、树立唯物史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保持理论上的清醒。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股打着"档案解密""还原真相""范式转换"的幌子,通过虚无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和发展观,从而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潮,因为苏东剧变的波及、西方思潮的激荡、传播平台的失控、特定人群的发泄而沉渣泛起,其流毒甚广,危害至深。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敢于并善于与历史虚无主义持续斗争,才能赢得意识形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以反历史、反科学态度及政治诉求,否定主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于社会上引发不同观点碰撞和争论。近年来,学术界在分析其产生原因与背景,揭露危害与本质,归纳表现与特点,研析扼制对策方面颇有成效。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对基层社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群历史观负面影响的实质性研究,国内外历史虚无主义比较研究,历史、教育、传播等多学科综合性系统研究,核心价值理念话语权建构能力研究,长时段、宽视野,宏观性、微观性等多元方法运用研究,历史虚无主义与相关思潮关系研究等方面仍存广阔空间。理清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研究成效与缺失,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研究动态,进而推动研究的系统化、深入化和科学化,是为新需要、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警惕五大社会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社会文化领域客观存在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以及公共知识分子等社会思潮.这些思潮的存在、传播和蔓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带来严重冲击和消极影响,进而直接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因此,客观、全面地分析这些社会思潮的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是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6.
魏强  王娟 《理论月刊》2014,(1):161-164
整体观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深刻分析和科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对加强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内的多样化社会思潮不无裨益。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文献考察,可以发现: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愈加重视,重点愈加突出,逐渐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层深入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核,尽管如此,研究的系统性缺乏、研究的方法单一、影响效度研究不够等问题已经凸显,亟待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系统研究、多元研究和影响效度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然伺机冒头。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社会政治思潮,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历史虚无主义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继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严重危害的错误社会思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逐步渗透到文化领域,并呈现出诸多突出表象,影响恶劣,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对之进行系统梳理,掌握其发展动向,分析和厘淸其渗透机制,从而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批判,打赢这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战。  相似文献   

9.
《人民论坛》2015,(3):48
综合得分:6.7关注度:7.3活跃度:8.2影响力:5.12014年某刊物第5、7期连续发表几篇文章,试图重新阐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涵、来龙去脉和表现,进而否定目前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评。其主要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混为一谈,有以“学术研究”为名,行解构历史之实。针对于此,另一刊物连续刊发了《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吗?》《历史虚无主义错在哪里?》等文章,对上述文章进行较为尖锐的批判。他们认为,这些文章试图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重新”的界定,是为历史虚无主义“翻案”,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历史虚无主义,是“公开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公开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屡屡泛起,成为腐蚀社会的一个思想毒瘤。针对现实问题,学术界潜心研究历史虚无主义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角度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展开梳理及评判,对未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走向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一些人拼命渲染革命的“弊病”,在反对所谓“激进主义”、推崇保守主义的名义下,否定革命,颂扬改良。在他们看来,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6,(5)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资产阶级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深刻分析和再认识,揭露它虚伪的面纱,同时,我们还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政治利益再平衡,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动的当今社会,历史虚无主义的残渣又开始泛起。近些年在我国思想界时有蔓延的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受到众多错误思潮的青睐。这种错误思潮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其哲学基础,适应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需要,对我国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道路肆意抹黑、攻击,在民众当中造成了比较大的思想混乱。因此,为了巩固我国广大民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必须旗帜鲜明的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特定的政治概念,与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从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构成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从唯物史观考察,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它带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和政治诉求,实质是要通过否定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动摇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当前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对执政党的合法性具有重要作用,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科学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断花样翻新,呈现出在时机上"顺势而为"、在内容上混淆是非、在策略上全面出击的特点。此外,历史虚无主义已跳出历史领域,正向其他领域蔓延,与其他错误思潮形成合流。对于这股违背历史真实、违背党心民意的错误思潮,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掌握话语权、守住底线。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错误思潮,在当下呈现出学术政治化、历史娱乐化等时代表征。在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宣扬"告别革命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成冲击;污名化党史国史,侵袭大学生对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政治认同;诋毁传统文化,腐蚀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研究表明,大学生迷惑于历史虚无主义,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变迁影响密切关联,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相对不足"密不可分,而历史虚无主义欺骗性、鼓动性的话语逻辑也相当程度上契合了大学生求新猎奇的认知心理特点,借助新媒体手段,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显得更加肆无忌惮。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与"无产阶级文化派"论争中形成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他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形式掩盖其虚无主义本质的伎俩,认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露其真实面目;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否定共产党领导的错误思想,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资产阶级一切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强调要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一切非无产阶级分子的做法,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依靠广大劳动群众来创造。列宁这一思想对当前揭露历史虚无主义实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认识、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仍然是危害巨大的错误思潮,在网络、微信、微博、杂志、影视中泛滥,并呈现新特征。这一思潮对历史的否认和批判有着较为明确的政治诉求,不仅松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影响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方之光、毛晓玲因对学术动态不够了解,将潘旭澜批评太平军的两篇文章当作是整个学术界"否定农民起义"思潮的标志.他们没有看到,批评太平军、否定农民起义的不只是潘旭澜一人,而是众多的中外学者.这些学者认为,农民起义不仅没有所谓的革命性,没有推动历史前进,而且对中国社会起到极大的危害作用."否定农民起义"思潮的产生表明,以往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农战史专题需要改造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作为舶来品近代才传入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及本世纪初全球化四个阶段,对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造成了较深远的负面影响,其影响包括消解主流文化价值、阉割民族文化特质和危及国家文化安全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坚守历史自觉,坚持文化信仰等途径予以积极应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将历史虚无主义消解于无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