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吴茱萸敷脐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运动功能和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吴茱萸敷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运动功能、胃肠激素分泌和营养状况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手术后给予吴茱萸敷脐,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其对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外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针刺疗法,疗程7 d。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及血浆生长抑素和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进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降低,血浆生长抑素和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与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脾俞”对胃窦部溃疡大鼠胃肠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损伤法复制急性胃窦部溃疡动物模型;分别植入记录电极于肾上腺交感神经、胃窦部、十二指肠和大肠;用RM-86多导生理记录仪和SMUP计算机软件分析系统,同步记录胃窦部溃疡模型大鼠针刺“脾俞”前后胃肠平滑肌电活动和心率变异性(HRV)动态变化曲线、肾上腺交感神经放电情况。结果:电针刺激“脾俞”后,胃肠平滑肌电活动抑制,LF/HF比值上升至0.99,肾上腺交感神经放电活动频率上升。结论:低频疏密波刺激“脾俞”,可使急性胃窦部溃疡大鼠自主神经系统重新建立动态平衡,并与肾上腺内分泌活动共同参与针刺调整消化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胃动素是由胃肠道分泌的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种胃肠激素,也是一种脑肠肽,可直接用于胃肠平滑肌,使胃规律收缩和小肠分节运动。正常人体血浆胃动素呈周期性改变,在消化期分泌减少,在消化间期分泌增加,胃肠内容物的质量、血糖及迷走神经等因素可调节胃动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运动功能紊乱为主.FGID表现多种症状,情况复杂.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针灸防治功能性胃肠病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针灸对胃肠动力的调整作用更是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后两组复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治疗组选用环跳、髀关、悬钟等穴位电针治疗.测定股骨头局部组织血流量,了解即时效应和2周后效应.结果:针刺后局部组织血流量即时效应显著减少(P<0.01),而经过2周治疗后局部组织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电针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与调整局部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7.
许多资料证明,针刺具有复杂的调整作用。对于针刺作用的机制,很多研究者曾分别用各种生物化学的手段,如荧光分析、凝胶渗透层析、放射免疫等方法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对生物体内存在的单胺类、脑内活性多肽、环核苷酸及一些酶类在针刺中的作用颇感兴趣。本文就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在针刺进程中的变化和作用作一系统的评价和介绍,以探讨针刺镇痛的生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穴治疗吗啡戒断抑郁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吗啡+应激)和针刺组(吗啡+应激+针刺),每组8只.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量及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结果: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大鼠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 结论:电针可明显提高吗啡戒断抑郁大鼠的体质量,并对中枢单胺类递质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消化系统机能有调整作用,针刺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国内已在临床和动物实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然而经脉与穴位有无相对特异性,仍是一个争论的课题。本文是在临床治疗肠炎病人过程中,应用记录  相似文献   

10.
针刺体表穴位能治相应脏腑疾病,并存在穴位相对特异性,已为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为了进一步分析针刺效应的机制,本实验通过电刺激家兔丘脑下部引起中枢性心血管功能异常,以观察针刺内关穴是否对其也有调整作用并分析其作用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实验表明:耳针对胃肠道的电活动有增强与减弱双相效应。该效应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胃肠道的不同部位同时存在,显示针刺对胃肠不同部位及不同机能状态的作用具有选择性。当分别切断支配耳廓的某一支神经后上述针刺效应尚能保留,而耳廓神经支配全切断后,耳针效应则不明显,提示耳针作用具有耳廓神经支配的多重性与定整性。  相似文献   

12.
多巴胺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中枢和外周与多巴胺能受体结合产生功能活动。多巴胺在调节躯体运动、调控注意力、影响心脏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刺可以显著影响机体中枢和外周多巴胺及其受体表达,在针刺镇痛,调节情绪及免疫功能,保护脑内神经细胞,以及参与心血管功能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黄枳胶囊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GC)等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枸缘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予以基础治疗联合黄枳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P、SS、GC水平,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SS、G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SP、SS、GC、HOMA-IR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结论 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黄枳胶囊,可以显著缓解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胃肠激素的异常分泌,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肥胖病作为全球性的社会健康问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证实,电针治疗肥胖病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与影响下丘脑神经细胞电活动及神经递质表达,改善内分泌功能,使机体激素分泌、能量代谢、脂代谢恢复正常,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merican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脊髓残存分级标准评定两组脊髓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轻触觉、针刺觉和运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ASIA残存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升高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胃俞募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脘组、胃俞组、中脘+胃俞组.采用自制应力传感器记录各组大鼠胃窦部胃运动波形,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针刺各组胃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与中脘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分析了35只家兔在失血性休克后针刺内关和非穴对照点对血压、心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内关可升高血压,MAP由休克时的5.41±0.27上升到9.96±0.27kPa(P<0.001)。SV由休克时的0.39±0.12增加到0.64±0.19ml,SI、CI等比休克时明显增大(P<0.001)。在内关组与非穴位对照组之间抗休克效应有相对特异性。本文认为针刺内关穴通过改善心泵功能、升高血压,有抗休克作用,这在针刺防止休克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吸烟对吸烟者本身可以产生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全身各个系统的影响,甚至可以缩短吸烟者的寿命,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吸烟者若是妇女,其影响更大,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烟雾中的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可以改变催乳素和孕酮的分泌,破坏受精卵的着床,尼古丁还可提高妊娠子宫的紧张度,增加子宫的收缩力从而造成自发性流产的增多.尼古丁对胎儿的植物神经系统有危害,可使胎儿的内脏活动异常,特别是心脏活动异常,产生心动过速、心动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对吗啡依赖性的影响。方法:复制吗啡依赖大鼠模型,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结果:针刺组比模型组戒断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针刺组比模型组大鼠在白箱内停留时间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具有抑制吗啡依赖性,对复吸行为具有潜在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与美沙酮合用对吗啡戒断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复制吗啡戒断模型,观察比较戒断组、美沙酮组、针刺组和美沙酮 针刺组的体质量、戒断症状的变化.结果:与戒断组比较,美沙酮组、针刺组体质量明显增加,戒断症状积分明显降低,针刺 美沙酮组的戒断症状积分与戒断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与美沙酮合用对抑制戒断症状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