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太宁栓对肛裂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肛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换药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太宁栓肛门给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4.13±3.90)d,对照组为(16.25±5.15)d;治疗组术后第7天平均疼痛积分为(14.63±1.84)分,对照组为(16.68±2.57)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肛裂术后换药加用太宁栓,疗程明显缩短,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生肌散1号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JP2〗方法 将5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用凡士林纱条蘸生肌散1号粉剂填塞创口,对照组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创口,连续换药。观察并比较两组创面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红活创面比例、细菌阳性创面比例及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减轻创面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抑制创面细菌生长,提高红活创面比例,提高创面中巨噬细胞比例、成纤维细胞数和新生毛细血管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生肌散1号可显著减轻术后创面疼痛,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创面愈合,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痔瘘洗荆对肛瘘患者术后刨面愈合及改善创面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5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术后予痔瘘洗剂和PP粉熏洗伤口,观察术后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和用药7 d后创面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用药7 d后伤口症状显著改善(P<0.05).结论:痔瘘冼荆术后熏洗具有促进肛瘘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和改善创面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共2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0例,男88例,女22例;年龄20~60岁,平均(38.4±9.6)岁;病程2~20 d,平均(8.8±3.5) d;其中低位(肛提肌以下)脓肿79例;高位(肛提肌以上)脓肿31例.对照组110例,男84例,女26例;年龄15~58岁,平均(38.5±9.8)岁;病程2~23 d,平均(9.8±4.1) d;其中低位(肛提肌以下)脓肿82例;高位(肛提肌以上)脓肿28例.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积雪苷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18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后仅常规清洁换药)、B组(术后积雪苷霜软膏外敷联合常规清洁换药)、C组(术后积雪苷霜软膏外敷联合积雪苷片口服及常规清洁换药),每组60例;分别记录3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创面缩小率、疼痛评分、组织生长情况评分、分泌物情况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C组创面缩小率、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术后C组组织生长情况、分泌物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C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较短且临床疗效较好(P<0.05)。各组受试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无桥型愈合病例。结论 积雪苷霜软膏和片剂联合使用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积雪苷霜软膏或常规清洁换药,对各类肛肠病术后的创面愈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凉血地黄汤加减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抗感染、中药熏洗及换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凉血地黄汤加减口服治疗,疗程7 d。术后1、7 d,对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和水肿程度进行评分;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患者出院后随访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3、7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水平。结果 术后7 d,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均较术后1 d降低,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 d与术后7 d疼痛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均较术后1 d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较术后3 d显著升高(P<0.05);术后3、7 d,两组患者TGF-β、EGF及COL-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地黄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可减轻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TGF-β、EGF、COL-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宣肺化痰止咳中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予宣肺化痰止咳中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2组9例予单纯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热退时间为(5.35±1.54)d,咳嗽消失时间为(9.72±7.31)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热退时间为(10.43±8.10)d,咳嗽消失时间为(24.65±11.44)d。结论:宣肺化痰止咳中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竭散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44例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两组病例常规给予降糖和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术后创面用白竭散换药,对照组予凡士林纱条换药。分别观察两组病例术后7、14 d创面疼痛程度、渗液情况、创面愈合率、成纤维细胞数量。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7 d创面疼痛程度、渗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成纤维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创面疼痛程度、渗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成纤维细胞数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竭散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术后创面,早期能减轻疼痛、减少渗液,后期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痔瘘洗剂配合改良式手术治疗肛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予以改良式手术治疗,前者术后予以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后者予以痔瘘洗剂熏洗坐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7天疼痛、水肿、渗液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瘢痕大小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水肿、渗液评分均较术后第3天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7天疼痛、水肿、渗液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创面瘢痕明显缩小(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痔瘘洗剂配合改良式手术治疗肛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督开喑针法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督开喑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语言康复指导的方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能力得分比较,针刺组治疗前评分为(28.02±6.45)分,治疗后评分为(61.25±5.73)分,治疗前后语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语言能力评分为(27.48±7.26)分,治疗后评分为(50.61±3.63)分;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语言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通督开喑针法对脑卒中失语症的早期康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客观评价散瘀止痛方加味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散瘀止痛方加味熏洗,对照组采用痔疾洗剂熏洗,每日2次,用药2周。观察术后第2、7、14天两组患者伤口疼痛、创缘水肿、伤口出血的改善情况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疼痛、水肿和出血评分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2 d和治疗7 d,治疗组疼痛、水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疼痛、水肿和出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瘀止痛方加味熏洗在减轻混合痔术后并发的伤口疼痛及创缘水肿方面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并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防毒灵汤为主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炎症期的疗效。方法 :70例 (78只眼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用防毒灵汤加减内服及防毒滴眼液滴眼 ,对照组用无环鸟苷滴眼液。结果 :对于树枝状角膜炎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10 0 % ,88.2 4 %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时间分别为 (7.5 8± 1.6 6 )d ,(10 .11± 4 .5 1)d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2 .32 ,P <0 .0 5 )。对于地图状角膜炎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 .4 4% ,83.33%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时间分别为 (18.90± 3.2 1)d ,(2 5 .30± 7.2 8)d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2 .4 0 ,P <0 .0 5 )。两组的视力治疗后比治疗前都有明显提高。结论 :防毒灵汤为主对急性期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炎症期疗效优于无环鸟苷滴眼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白竭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新生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将75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白竭散组、贝复济组、对照组,每组25例,均予以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用白竭散纱条、贝复济纱条、凡士林纱条换药。术后7、14 d,分别于光镜下观察新生毛细血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PECAM 1/CD31)及第Ⅷ因子关联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7、14 d,贝复济组、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白竭散组毛细血管数显著多于贝复济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的VEG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黄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CD31、VWF在胞浆内呈大量棕褐色颗粒,数量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14 d,贝复济组和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贝复济组比较,术后14 d白竭散组VEGF、CD31、VW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 白竭散通过增加创面VEGF、CD31、VWF蛋白表达,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提高创面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升降汤对胃肠蠕动的作用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①观察小鼠用升降汤高、中、低剂量灌胃后碳素墨水在小肠的移动长度 ,并与蒸馏水灌胃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升降汤灌胃 1 0d后 ,小鼠小肠组织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结果 :升降汤高、中、低剂量组碳素墨水在小鼠小肠的推进率分别为 ( 96 .1 6± 3.2 7) % ,( 94 .0 2± 3.4 5 ) % ,( 81 .4 2±5 .1 8) % ,对照组为 ( 5 9.2 6± 5 .2 4 ) % ;升降汤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升降汤高剂量组小肠湿组织胃动素为 ( 8.71± 1 .0 7)ng/g ,生长抑素为 ( 2 4 .0 7±2 .91 )ng/g;对照组分别为 ( 7.5 9± 0 .85 )ng/g ,( 30 .83± 3.6 9)ng/g,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或P <0 .0 1 )。结论 :升降汤可促进小鼠的胃肠蠕动 ,提高小鼠小肠组织的胃动素及降低生长抑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竭散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痔瘘洗剂坐浴和复方黄柏液涂剂清洗创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白竭散外敷创面。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及疗效。结果 术后3 d,两组创面指标(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及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治疗组创面指标(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竭散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促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验证前列通宝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BPH患者 5 0例 ,口服前列通宝胶囊 ,每次 4粒 ,每日 3次 ,用药 10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 PSS)、生活质量 (QOL)评分、最大尿流率 (MFR)、残余尿量 (RUV )、前列腺体积测定 ,同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 :用药 10周后I PSS平均降低 (7.9± 4 .2 )分 ,QOL评分平均下降 (1.4± 0 .6 6 )分 ,MFR平均升高 (4.2± 2 .8)ml/s ,RUV平均减少 (44 .7± 15 .8)ml,前列腺体积无明显变化。结论 :前列通宝胶囊对改善BPH患者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 ,观察期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治疗血瘀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血瘀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组3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后立即给予逐瘀通脉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 %,对照组为58.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治疗组治疗后生活基本能自理28例,生活需要帮助6例;对照组治疗后生活基本能自理16例,生活需要帮助7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QLI)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QLI积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逐瘀通脉胶囊治疗血瘀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指有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早饱、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胃肠器质性疾患及肝胆胰疾病的一类症候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是胃肠动力异常,表现为对液体、固体或混合餐的排空延缓。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胃脘痛”、“心下痞”、“纳呆”、“呕吐”、“反胃”等范畴。笔者1997年2月至1998年12月运用和胃汤治疗FD 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FD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腹胀、早饱、恶心等症状,并持续在4周以上,均在2周内经胃镜、B超或X线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符合FD临床诊断标准[1]。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18~61岁,平均46.5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8.5年。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0~63岁,平均37.6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7.9年。按上腹不适(胀痛)、嗳气反酸、食少纳呆、恶心呕吐4个临床主要症状分级,评出治疗前后症状总分数。3分:症状持续存在,严重;2分:症状经常出现,中等程度;1分:症状偶尔出现,轻度;0分:无明显症状。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值:治疗组(9.17±4.55)分,对照组(9.20±3.76)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Ⅰ、Ⅱ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8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芍倍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3 d,试验组肛门疼痛、便血、肛门坠胀、排尿困难、痔黏膜、痔核大小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除肛门疼痛、排尿困难积分外,试验组其他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局部硬结和排便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内痔,安全有效,尤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便血、肛门坠胀及排尿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法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益气通腑方治疗47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患者,与40例术后常规处理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3.83%和95.74%,对照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00%和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1周后证候积分均有减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8.51%(4/47),对照组为30.00%(12/4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益气通腑法能改善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的症状和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