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亚临床肾损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参照国家卫生部<新药(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127例EH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进行肾功能联检(血、尿β2-MG,尿ALB和IgG),并以健康人50例作对照.结果: ①轻、中及重度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指标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病程<5年的早期肾功能指标与>5年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②中医辨证分型以阴虚阳亢证最多,其中肝火亢盛证肾损害较轻,阴虚阳亢证肾损害有加重趋势,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肾损害进一步加重.结论:中医证候和EH早期肾损害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存在着客观化指标的区别,肾功能联检对高血压并发早期肾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6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与中药内服并用,对照组单纯服用中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0.0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与中药并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肾叶间动脉及肾主动脉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的影响。方法:70例辨证为肝肾阴虚或兼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养肝益水颗粒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肾叶间动脉及肾主动脉Vmax、R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肾叶间动脉血流Vmax上升程度、RI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后肾主动脉Vmax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RI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养肝益水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肾叶间动脉血流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养阴活血祛风法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将69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的同时,治疗组予以养阴活血祛风中药口服,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单个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症状、体征总积分及降低瘙痒面积、瘙痒持续时间、干燥、鳞屑、抓痕血痂积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养阴活血祛风法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部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和作用规律。方法:6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临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取阿是穴、第4~6颈夹脊、合谷、足三里,对照组选取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电针刺激,每次30 m in,每周2~3次,共2周。比较观察两种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首次治疗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疗程治疗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一步用两组数字疼痛量表(NRS)和描述疼痛量表(VRS)分析可知,两组首次治疗前后NRS和VR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组首次治疗前及疗程治疗前NRS和V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首次治疗后NRS和V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疗程治疗后NRS和V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分部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收效快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法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益气通腑方治疗47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患者,与40例术后常规处理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3.83%和95.74%,对照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00%和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1周后证候积分均有减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8.51%(4/47),对照组为30.00%(12/4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益气通腑法能改善食管贲门癌术后气虚气滞证的症状和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30例,并与莫沙比利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糖尿病胃轻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痞满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胃排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活血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 PGF2α)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口服活血内异方颗粒剂,对照组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妇富隆),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21 d。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痛经积分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CA125)、IL-6和PGF2α水平。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痛经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痛经积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L-6、PG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L-6、PG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PGF2α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内异方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程度,降低炎性因子释放,减轻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平逆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自拟疏肝平逆方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和吗丁啉口服治疗,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疏肝平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6例,对照组15例,研究组在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冲剂口服,1包/次,每日3次,疗程7 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处理。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能、血清胆汁生化指标、T管引流液胆汁生化指标和胆汁引流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常规改变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总胆汁酸(total acid bile,TA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和结合胆红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T管引流液胆汁TAB、TB、非结合胆红素、总胆固醇和钙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平均每日T管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疏肝利胆冲剂通过促进术后肝功能早日恢复、调节致石性胆汁成分、增加胆汁分泌量,达到促...  相似文献   

11.
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是合同责任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责任归责原则究竟是什么 ,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 ,我国《合同法》确定的合同责任归责原则是一个体系 ,是由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构成的。这两种归责原则在具体表现上分为三种形式 ,即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它们各自调整不同的合同责任归责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宅小区土地使用权在权利形态上表现为建筑物基地使用权和附属基地使用权 ,从主体形态上表现为基地地表及其上下空间利用权 ,主要包括屋顶平台空间利用权和地下空间利用权 ,各种权利均有其特定的归属和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证明责任分配问题是证明责任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但在此问题上国内司法实践部门长期以来处于“谁主张 ,谁举证”的理论误区。笔者将在介绍大陆法系国家证明责任分配理论的基础上 ,为我国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问题是近几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遵循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中证明一个人有罪由公诉机关和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这是原则性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存在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包括证明责任的倒置和证明责任的转移问题,同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由于量刑情节复杂多样,因此量刑情节的冲突在司法实践中较为普遍。科学地解决量刑情节的冲突是正确适用量刑情节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解决量刑情节的冲突,较为合理的方案是先确定一个量刑基准点(或幅度),再考虑趋重与趋轻量刑情节,进行综合平衡。在未来的立法中应规定定量分析、积分抵消的方法,采用抵消说。  相似文献   

16.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在体系结构上与司法实践存在着严重背离的现象。将独立的违法性判断引入犯罪构成体系,是扭转这一局面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对现行的犯罪构成体系进行彻底重构。在模式的选择上,引入大陆法系三阶层的犯罪构成体系是向“法治国”迈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为典型的古典证明责任的立足点在于实体法法律规范性质的分析,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历经德、日民事法学人的沉淀洗练,曾成为学界的通说。但是,法律要件分类说不但在规范分类、间接反证、主观举证责任分类标准等问题上难以理清各种理论纷争,而且其对于动态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转换以及与证明标准的关系缺乏必要的关注,也难以与现代民事诉讼的辩论主义、争点整理程序相协调。我国民事证明责任改革应当从"法律要件分类说"的迷思中走出,以"阶段的举证责任论"来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8.
研究犯罪现场的定义,既是进一步深化侦查学研究的必要,同时对指导侦查实践也有实际意义。对犯罪现场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犯罪现场,为勘查服务。对犯罪现场的勘查既是侦查人员的权利,也是侦查人员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犯罪构成理论是定罪判刑的理论依据。厘清犯罪构成的相关理论,对司法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应结合自身的实际而不应当照搬。  相似文献   

20.
合同的运行从时间上可划分为合同缔结阶段、合同履行前阶段、合同履行阶段和合同终止后阶段.对于合同成立后至履行期到来前阶段,即合同履行前阶段发生的违反相应义务的情形,随着合同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形成了预期违约的救济制度.从合同效力的角度对预期违约责任制度的立法例、含义以及发生阶段进行分析,为预期违约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