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培补肝肾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各组小鼠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①自然恢复组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3,4-羟基苯乙酸(DOPAC)、去甲肾上腺素(NE)、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中药保护组、中药治疗组、美多芭治疗组、复合治疗组(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美多芭治疗组、复合治疗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中药保护组、自然恢复组小鼠黑质3-甲氧基-4-羟基笨乙二醇(MHPG)均低于正常组、中药治疗组、美多芭治疗组、复合治疗组(P〈0.05),中药治疗组、美多芭治疗组、复合治疗组该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各组小鼠的黑质、纹状体DOPAC/DA、MHPG/NE、5-羟吲哚乙酸(5-HIAA)、5-HIAA/5-HT,纹状体MHP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补肝肾方药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恢复DA耗竭,使黑质、纹状体下降的DA、DOPAC、NE、HVA、5-HT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舒骨康煎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于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选择90例骨质疏松症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舒骨康组(60例)和尼尔雌醇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口服中药舒骨康煎剂和尼尔雌醇,两组均辅助服用维生素D碳酸钙,连用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P)及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含量。结果舒骨康组和尼尔雌醇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舒骨康组腰椎BMD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尼尔雌醇组(P〈0.05);舒骨康组腰背疼痛和足跟疼痛治愈率显著高于尼尔雌醇组(P〈0.05);治疗后舒骨康组BGP和血Ca显著增加(P〈0.05),且BGP显著高于尼尔雌醇组(P〈0.05),血P、ALP、ACP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尼尔雌醇组仅血Ca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药舒骨康煎剂与尼尔雌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减缓BMD下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真武冲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CHF患者(NYHA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所用药物成分同对照组,药物剂量为对照组剂量的1/2~2/3,并加服复方真武冲剂。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的中医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和生活质量积分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真武冲剂对CHF患者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30)和剖腹组(n=30),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剂使用率等。结果:与剖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术后病率、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而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剖腹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痛苦少,恢复快,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脂汤与西药保肝合用治疗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西药保肝治疗(甘利欣、硫普罗宁),治疗组加用消脂汤,每日1剂,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G、TC)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血脂变化及综合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消脂汤与西药保肝药合用治疗脂肪性肝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且中医辨证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30例和香丹注射液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消心痛5-10g,每日3次,或鲁南欣康10-20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50g/L葡萄糖溶液200ml中静滴,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74%,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胸闷,心绞痛,舌紫暗等症状,体征消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心电图及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香丹注射液对血瘀证的多种心脏病所致心肌缺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观察鹿角方治疗充血性心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充血性心衰竭患60例随机分为鹿角方组40例、地高辛组20例,观察临床疗效、肾虚症状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Lee心衰评分、心率(HR)、心肌耗氧量(MOC)、心胸比例、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心钠素(ANF)、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等指标。结果:鹿角方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与地高辛组(90.0%)无显性差异(P>0.05)。鹿角方组肾虚症状总积分显下降(P<0.01),而地高辛组疗后未见显改变(P>0.05)。鹿角方组、地高辛组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改善(P<0.01)。鹿角方组、地高辛组Lee心衰评分均显改善(P<0.01)。鹿角方组、地高辛组HR、MOC均显下降(P<0.01)。鹿角方组、地高辛组心胸比例均显改善(P<0.01)。鹿角方组EF、CO、IVST、LVMI均显改善(P<0.01);地高辛组EF、CO显改善(P<0.01),而IVST、PWT、LVMI未见显下降(P>0.05)。鹿角方组血浆ANF和AngⅡ水平均显下降(P<0.01);地高辛组仅血浆ANF水平显下降(P<0.01),而血浆AngⅡ水平上升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鹿角方既能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又能逆转左室肥厚,确有治疗CHF的临床疗效;该作用可能与改善循环内分泌(AngⅡ、ANF)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08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血清生化、血细胞分析及血压、胰肾大小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对糖尿病患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生化、电解质、血细胞等指标。结果: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显性降低(P<0.01),而胆固醇无显性差异(P>0.05),血糖明显升高(P<0.01);血清钙离子较对照组显性下降(P<0.01)。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血压、胰头、肾脏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均较正常对照组显性下降(P<0.01),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存在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钙离子代谢紊乱,及其血压、胰头、肾脏大小及血细胞明显变化,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血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将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明显衰减的PD病人8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中药加谷胱甘肽组(29例)及西医常规治疗组(29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观察其疗效,并检测各组用药前后的血抗氧化酶活性。结果:(1)显效率比较:中药组56.7%,中药加谷胱甘肽组为75.8%,西医常规治疗组为44.8%,中药加谷胱甘肽组与中药组及西医常规治疗组比较,其显效率均有显差异(P<0.05,P<0.01)。(2)Webster评分比较;中药组和中药加谷胱甘肽组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比较均有显差异(P<0.05,P<001)。(3)对血抗氧化酶的影响。中药组、中药加谷胱甘肽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抗氧化指标均较正常组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中药加谷胱甘肽和中药组对PD患血抗经酶活性均有增强效应(P<0.05,P<0.01);而西医常规治疗组血抗氧化酶活性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对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明显衰减的PD患具有较好的疗效。提示其对PD可能具有神经保护治疗作用,而西医常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D病人的抗氧化能力,提示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系列(IL-1、IL-4、IL-10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新风胶囊组,雷公藤多苷片(TPT)组和甲氨喋呤TX)治疗组,每组10只,制备完全佐剂并分别向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05ml致炎,观察各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治疗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I)显降低(P<0.05或P<0.01),新风胶囊治疗组给药后体质量增加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给药前后体质量增加值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新风胶囊治疗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治疗组的IL-1,TNFα显降低,IL-4,IL-10显升高(P<0.01),并与其余两治疗组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新风胶囊与MTX,TPT一样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AI,而在增加大鼠体质量方面优于TPT和MTX,新风胶囊可能通过下调致炎因子(IL-1,TNFα),上调抗炎因子(IL-4,IL-10),抑制致炎效应,增强抗炎效应,从而达到降低AI,消除肿胀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中医证型与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P,SP)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客观化寻找证据。 方法 纳入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STC患者各15例,另随机选取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VIP、SP水平。结果 STC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TC虚证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STC实证患者(P<0.01); 3种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患者血清VIP及SP水平比较,以及2种实证(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VI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SP水平显著低于肠道实热证(P<0.05)。结论 血清VIP、SP水平与STC中医证型有关,有利于鉴别STC虚证和实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中医证型分布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0例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SG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肝胃不和型(n=38)、脾胃湿热型(n=22)、脾胃虚弱型(n=46)、胃阴不足型(n=29)、胃络瘀阻型(n=15).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患者Hp感染情况,并收集患者的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的相关资料,探讨CSG中医证型分布与H p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SG患者H p阳性率以脾胃湿热型和脾胃虚弱型最高,且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白相多见于脾胃虚弱型,血管透见多见于胃阴不足型,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多见于胃络瘀阻型,且各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炎症多见于肝胃不和型,中度炎症多见于脾胃虚弱型,重度炎症多见于脾胃湿热型.结论 CSG中医证型分布与H p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蓉黄益肾解毒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蓉黄益肾解毒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SCr、BUN、CysC、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CysC、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Cr、BUN、CysC、Hcy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蓉黄益肾解毒颗粒能明显改善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酸枣仁汤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肝郁血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肝郁血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26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味酸枣仁汤,并接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西药对照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PSQI总分、SR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PSQI和SRSS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对照组少,且随访无反跳。结论加味酸枣仁汤口服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与艾司唑仑相似,但在改善肝郁血虚证候方面明显优于艾司唑仑,其不良反应较少,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恶劣心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恶劣心境(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逍遥归脾汤联合米氮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用米氮平治疗),每组40例。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和第8周末,分别观察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治疗第8周末,观察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疗效和西医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第4周和第8周末,两组SDS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SDS和HAMD评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在中医症状(包括精神抑郁、胸胁作胀、胸闷心悸、脘痞纳呆、善太息、月经不调、脉弦细)总有效率及西医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逍遥归脾汤联合米氮平治疗恶劣心境(肝郁脾虚证)的疗效优于单用米氮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3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消风散加减方,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7 d末、治疗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治疗7 d和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7 d末,两组UAS及DLQ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两组UAS和DLQ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末和14 d末,两组UAS和DLQI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14 d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荨麻疹痊愈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医学生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安徽2所高校1 137例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医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6.30%,男女学生在睡眠障碍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医学生在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医学生平和质占18.47%,偏颇体质占81.53%。偏颇体质中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气虚质(占17.77%)、阴虚质(占15.22%)和阳虚质(占14.16%)。③不同体质类型的学生睡眠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医学生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V1所代表的湿热质与W1所代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正相关,湿热体质者PSQI得分高,睡眠质量差。结论 医学生睡眠质量不佳,发生偏颇体质的可能性较高,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湿热质者睡眠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及其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调查对象472例,其中乳腺增生病例组336例,非乳腺增生对照组136例.结果: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依次为气郁质(31.85%)、平和质(22.32%)、气虚质(12.2%)、阴虚质(11.01%)、阳虚质(9.52%)、瘀血质(4.76%)、湿热质(3.27%)、特禀质(2.68%)、痰湿质(2.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6例乳腺增生病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和冲任失调证分别为195(58.04%),87(25.89%),54(16.07%)例.不同证型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气滞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均以气郁质为主,气郁质比例分别为37.95%和29.89%;冲任失调证患者则以平和质和气虚质为主,分别占22.22%和20.37%.结论:乳腺增生病发病及其发病后的证候类型与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抗心绞痛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分早晚2次口服,1剂/d。两组均分别观察其疾病疗效及心绞痛、心电图、中医证候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症状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TG、Tch、LDL-c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0.05,P<0.01),在疾病疗效、心电图疗效、降糖、升高HDL-c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可有效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具有一定的改善脂质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