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丹参中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同一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梯度洗脱的方式,60 min内在同一谱中完成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结果:丹参酮ⅡA在0.006~0.014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为99.41%,RSD为0.92%;丹酚酸B在0.0192~0.2128 m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为99.30%,RSD为0.89%。结论:HPLC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中10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对“发汗”与非“发汗”两种加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将同一批次丹参鲜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发汗”与非“发汗”处理,对两组丹参中10种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组丹参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发汗”后丹参酚酸类成分和丹参酮ⅡA含量上升,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略有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汗”处理后基于效应成分的综合评分更高。结论 “发汗”丹参质量优于非“发汗”丹参。  相似文献   

3.
芪参膏是由黄芪、丹参等制成的复方纯中药制剂,临床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小儿智能低下等[1].该制剂的主药之一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丹参酮和丹参素.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参膏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本法较为准确、精密、重现性较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安徽省不同产地野生丹参花、叶、根的颜色与其脂溶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样本采集方式,对安徽省14个产地野生丹参性状特征进行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地区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结果 安徽不同产地丹参在花冠颜色、复叶颜色及根皮颜色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为花淡紫、紫红、深紫,叶黄绿、绿色、深绿,根皮棕褐、砖红、赤红。以花深紫、叶深绿、根皮赤红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高,以花淡紫、叶黄绿、根皮棕褐者为低。结论 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丹参的性状特征和脂溶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性状特征与脂溶性成分含量高低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不同发汗条件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筛选丹参的发汗条件。方法 以发汗堆积量(A)、发汗环境温度(B)、发汗时间(C)3个条件因素水平,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同一批次丹参鲜品进行发汗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的发汗条件因素对发汗丹参中丹参酮类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发汗条件因素对丹参酮类的影响依次为发汗环境温度(B)、堆积量(A)、发汗时间(C)。结论 丹参酮类的含量受不同的发汗条件影响显著,为制定丹参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标准及其标准操作流程提供实验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冠心丹参胶囊中丹参酮ⅡA 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 ,色谱条件 :ODS C18柱 (4 .6mm× 10 0mm) ,流动相 :甲醇 水 (85∶15) ,检测波长 2 70nm。结果 :丹参酮ⅡA 在 0 .0 8~ 0 .4 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7,平均回收率为 98.0 9% ,RSD =2 .0 9% (n =5)。结论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冠心丹参胶囊中丹参酮ⅡA 含量 ,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
丹参酮ⅡA对豚鼠交感椎前神经节细胞膜电位的影响裴文芬孔德虎鄢顺勤黄振信马如纯(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丹参酮ⅡA;交感椎前神经节细胞;膜电位;豚鼠中药丹参具有多种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关于其活血化瘀、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皖东地区丹参栽培品的质量,为该地区建立GAP基地提供丹参质量参考数据。方法:采集试验栽培丹参样品,用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别。结果:丹参栽培品和丹参的标准品的色谱主斑点一致;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0.43%。结论:可以在安徽皖东地区开展丹参栽培,保护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氧自由基(OFR)的释放及免疫功能的紊乱在其发病机理中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应用丹参及其提取物丹参酮ⅡA作为OFR消除剂已引起广泛的关注〔1〕。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4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三七中人参炔醇.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三七脂溶性成分,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分离,并通过波谱技术(UV、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人参炔醇化学结构.结果:从三七中分离并鉴定了人参炔醇成分,得率为0.077%.结论:应用超临界CO2萃取三七中脂溶性成分并分离其中的人参炔醇,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分子机制角度入手,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 筛选、预测丹参潜在的活性成分与靶点,工具为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利用DrugBank、PharmGKB、HPO、GAD、OMIM、DisGeNET、TTD等数据库检索股骨头坏死相关作用靶点;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明确丹参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特异性靶点;采用ClueGo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检测出的与丹参相关的202个成分中,按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参数得到65个入血活性成分,利用相关靶点预测技术预测可能的靶点103个;运用上述数据库检测,发现74个已知靶点与股骨头坏死相关。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及疾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图,合并网络图并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130个;采用ClueGO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丹参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的关键节点主要涉及75条信号通路,例如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与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信号通路。结论 丹参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是影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细胞生理过程,而且通过调节免疫和炎性反应等干扰和影响骨微环境,以控制疾病发展,与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最佳的以丹参为君药的复方中药水提取液的浓缩、精制及干燥工艺及其条件,以使丹参水溶性酚酸尽可能少地被破坏,且其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宜于大生产。方法:以丹参中丹酚酸为筛选指标,对其精制、浓缩及干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以90℃减压沈缩,2500r/min、30min离心精制,进口温度为140℃喷雾干燥为最佳的浓缩、精制及干燥条件。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水溶性酚酸得以最大限度地被保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三七脂溶性成分的萃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对萃取收率的影响。结果:较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8℃,分离釜Ⅰ压力8 MPa、分离温度30℃,分离釜Ⅱ压力5 MPa、分离温度30℃,萃取时间2.0 h,CO2流量35 L/h,三七颗粒度60目。结论:用超临界CO2萃取三七,可以较好的获得其脂溶性成分,提取物可以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频热疗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膝关节坏死的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SLE并发膝关节坏死患者10例,采用高频热疗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0例患者中,疗效优2例,良5例,可3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高频热疗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方案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屈伸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制剂对提高大鼠抗运动性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观察灌服复方丹参制剂大鼠的力竭性游泳运动,测定大鼠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灌服复方丹参制剂的大鼠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制剂有一定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16 9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 4组 ,对照组静滴甘利欣注射液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及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 ,均以2 8d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含量。结果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黄芪组和联合组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丹参组(P <0 .0 5 )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联合组降低的程度大于丹参组和黄芪组 (P <0 .0 5 )。结论 :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空旷阴凉、空旷光照及室内环境下堆积发汗丹参中水提物及醇提物特征,快速鉴别其质量.方法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ahalanobis distance,PCA-MD)判别模型鉴别分析不同环境下发汗丹参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结果 丹参的红外光谱图中主要特征吸收峰在3305、2929、1601、1520、1362、1260、1171、1041、869 cm-1附近;不同环境发汗丹参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吸收峰基本相似,但部分特征吸收峰存在数目、位置和吸收强度的差异,表明丹参经不同环境发汗后化学成分和含量发生了改变.在1520、1262 cm-1附近发汗后吸收峰强度增加,推测发汗后水提物中酚酸类含量增加,且3号堆(室内环境)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炮制品,2号堆次之;发汗醇提物在1740~1650 cm-1处吸收峰增强,提示发汗后酮类含量升高,且2号堆(空旷光照)强度最高,3号堆次之;在发汗过程中1041 cm-1附近吸收峰强度降低,可能发生糖苷的水解和糖类的代谢.PCA-MD判别分析显示,不同环境发汗丹参可完全区分,推测丹参经发汗后化学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红外光谱结合PCA-MD判别分析可用于不同发汗环境下丹参的准确、快速鉴别及质量评价,为丹参产地不同发汗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又名黄藤、黄藤木、黄腊藤、断肠草、红药等,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的根、叶及花,其味苦、辛,性凉,归肝、肾经,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等功效,在临床应用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雷公藤含有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及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大量研究显示雷公藤是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发挥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治疗作用.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机体各个系统虽各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但它们皆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支配,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双向信息传递机制,它们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近10年来雷公藤治疗RA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不同配伍对缺氧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BMECs)的影响,并找出较优组合。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rBMECs,并进行兔抗鼠Ⅷ因子鉴定,建立体外细胞缺氧模型。对参芎有效成分丹参素(A)、丹参酮Ⅱa(B)、川芎嗪(C)、藁本内酯(D)、阿魏酸(E),以3个剂量水平进行正交实验,另设正常组、模型组,观察不同配伍对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正交方差分析、直观综合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多指标优化。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配伍样品均可提高SOD活性,降低LDH含量,减少细胞早期凋亡,抑制缺氧诱导的rBMECs发生G1/S期阻滞的作用。正交方差分析表明:A2B1C3D2E1为SOD的较优组合,A3B1C1D2E3为LDH的较优组合,A2B1C2D3E2为早期凋亡的较优组合,A2B3C3D3E2为G1期的较优组合,A2B3C3D2E2为S期的较优组合;综合分析结果显示A2B1C1D3E2为多指标的较优组合。结论 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不同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缺氧对rBMEC的损伤,不同配伍作用方式的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辅助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组加用丹参粉针0.8 g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尿常规、1 h尿细胞排泄率、尿细菌培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缓解率、尿常规、1 h尿细胞排泄率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粉针对尿路感染的治疗有很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