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传承》2015,(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异化理论不只包含"劳动异化",还有"需要异化"。需要异化与劳动异化是互释互补的,马克思的需要异化思想是其异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一大亮点,也是两大理论的结合点。研究马克思的需要异化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相似文献   

2.
郑智辉 《前沿》2006,42(11):26-28
青年卢卡奇的物化观是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作为思想源泉的,在对异化、异化劳动的内涵及其消除方式的分析上,其基本思路、研究结果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大致相同,"基本上是用马克思的思想真谛来解释马克思的思想".但在分析异化概念的出发点和目的、异化劳动的具体表现上又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对于异化的消除,卢卡奇没有像马克思那样把它与私有制的消灭联系起来,存在着"根本的和严重的错误",表现出"马克思主义学徒时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黄知伟 《求索》2010,(6):59-61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文本的重要范畴。在对19世纪德国经济生活进行深入考察时,马克思批判了近代德国哲学的异化理论,并将异化理论引入到对劳动本身的分析,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将异化劳动概念进行了深化与拓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既是对黑格尔古典哲学思辨体系的理论批判,也是对资本型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批判。该理论认为,在资本型社会中,劳动将工人和生产资料分隔开的同时,为这种分离又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无论是理论批判或是现实批判,异化劳动理论都指向了资本型劳动社会关系,揭示了资本型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形成特质。  相似文献   

4.
梁丽营 《传承》2008,(18):26-27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历史中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差异:首先是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包括他的哲学异化观、政治异化观、金钱异化观、劳动异化观,其中以劳动异化观最为完整的体现了经典异化理论。其次,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马克思扬弃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当前中国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仍然给我们提供了理论警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历史中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差异;首先是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包括他的哲学异化观、政治异化观、金钱异化观、劳动异化观,其中以劳动异化观最为完整的体现了经典异化理论.其次,在唯物史现创立之后,马克思扬弃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当前中国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仍然给我们提供了理论警惕.  相似文献   

6.
韦依娜  肖华锋 《人民论坛》2014,(11):226-228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重要工具。马克思对异化理论做了深入阐述,按着这条线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极大地丰富了异化理论,同时给异化理论带来了新的思考点。我们要通过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来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并正确认识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重要工具.马克思对异化理论做了深入阐述,按着这条线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极大地丰富了异化理论,同时给异化理论带来了新的思考点.我们要通过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来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并正确认识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弗兰尼茨基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为基点,发现、重建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社会批判的人道主义基础。他认为异化范畴恰当确切地反映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哲学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所有其他前提都是从异化理论中引申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邱程 《桂海论丛》2023,(1):24-29
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异化观主要有启蒙时代思想家的权力异化观、黑格尔的思辨性精神异化观、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等。它们的共同缺陷是脱离了人类社会真实发展历史。基于人类真实历史进程,马克思扬弃思辨性的精神异化观和人本主义异化观,创立了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认为自然分工是劳动异化的一个社会历史原因,消除劳动异化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而非仅仅在扬弃劳动的对象性和人的本质复归上兜圈子。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样,劳动异化论肯定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为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过程奠定了认知基础,也预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的一个重要理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异化理论内在逻辑的转换过程,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透视出马克思整个哲学逻辑变迁的轨迹,从而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是解开历史之谜的钥匙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李娜 《人民论坛》2011,(9):218-219
作为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的一个重要理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异化理论内在逻辑的转换过程,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透视出马克思整个哲学逻辑变迁的轨迹,从而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是解开"历史之谜"的钥匙的论断。  相似文献   

12.
《巴黎手稿》中的异化理论远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更丰富,不仅包括对劳动异化的阐述,还包括对交换异化、扬弃异化的系统论述。对异化问题的动态分析是马克思用哲学方法考察经济学问题的第一次自觉尝试,蕴含着马克思关于方法论的思想萌芽,即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以及历史辩证法。由于马克思的思想正处于探索、变革和形成的过程中,这些方法在《手稿》中以萌芽的形式存在,但是它们为马克思实现唯物史观的变革,推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展开了一条极为重要的道路。探析异化理论的方法论意涵,有助于深化对《巴黎手稿》中异化理论的理解,从而对这一理论做出全面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沙光学 《传承》2009,(6):40-41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等四个方面,针对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马克思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必须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从政治上解放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以及探讨社会主义劳动异化现象是否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及当代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等四个方面,针对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马克思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必须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从政治上解放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以及探讨社会主义劳动异化现象是否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玉娟 《前沿》2001,23(7):62
乔治·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他青年时期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是本世纪最早、最系统提出异化理论的著作。异化问题可以说是贯穿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一根红线 ,为此它成为当代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试图对青年卢卡奇的异化理论进行简要的述评。一首先 ,卢卡奇从商品结构开始分析物化。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主要来源于他的“物化”概念。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出发 ,卢卡奇直接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中得出了他的物化概念。他引证马克思的话 ,“商…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众多学者宣称当代人们的异化已经由生产领域扩散到消费领域,甚至是整个日常生活领域。于是马克思所讲的劳动异化理论就被打上了过时的印记。然而事实上,劳动异化并没有得到扬弃,生产领域内的劳动异化仍然存在。生产与消费本是经济发展当中一对不可分割的因素,消费异化不是劳动异化的否定,也不是劳动异化的补偿,他们内在统一于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生产方式,要扬弃消费异化,必须将生产与消费有机结合起来,扬弃异化劳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很注意异化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因而,在当时德国理论界形成了一种异化理论的思潮。青年马克思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把哲学、经济学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与异化理论联系起来,特别是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异化劳动被当作经济研究的中心概念使用。因此,当《手稿》1932年公开出版以后,异化问题便成了全世界学术界和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人的本质的异化,但他认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并不像费尔巴哈所说的那样,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到处都存在着异化现象。劳动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禹国峰 《前沿》2007,3(9):8-11
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就是异化劳动的社会生产方式说。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出发,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实现异化劳动自觉扬弃的社会生产方式说,就是社会主义的特殊劳动说。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侧重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绩效角度界定的社会本质观。这一社会本质观兼顾了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是两者的动态绩效的统一,为社会主义自觉地走向异化的扬弃提供了运行的张力。因此,单纯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维度,不论是在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关系上,还是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上,均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异化理论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二种:一种是考古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割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孤立地、静止地研究异化问题。实际上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理论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是复合的,而不是单一的。所以这种割裂发展过程的考古学方法,容易导致对异化范畴的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们正是用这种方法制造了两个马克思的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