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反垄断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①在克服其不确定性中,反垄断法的目的在法律的解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竞争管理机构及法院在克服法律的不确定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反垄断法对经济的重视,经济分析在克服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分析方法是一种正在发展的分析方法。 一 反垄断法的目的与反垄断法的不确定的克服 一部法典的目的并不是唯一的,反垄断法亦然。反垄断法的基本目的:保护消费者、使消费者福利最大化,即效益。它通过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尽可能地减少成本来实现的。当然,反垄断法的保护消费者有…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法》第50条之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其立法本旨是司法过程中适用<反垄断法>第50条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在此前提下,于司法过程中适度运用自由裁量权,则不仅有助于其立法目的之实现,而且还可以弥补其立法上存在的某些不足.<反垄断法>第50条在立法技术的运用和立法政策的选择上,均存在明显缺陷.前者主要表现在条文内容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基本的可操作性;后者主要表现在未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未规定行政垄断行为的民事责任,未将垄断行为的民事责任延伸至经营者的高管人员.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国家反垄断法的制定都会对这个国家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国也不会例外。我国入世之后 ,在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形势下制定一部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反垄断法 ,其基本原则的确定意义非常重大。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无外乎两点 :一是根本价值 ,即追求社会整体效益 ;二是基本价值 ,即维持自由、高效、公平的竞争秩序。基于上述价值取向 ,适合中国反垄断法的原则有 :成本效益原则、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 ,以及行为规制原则。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法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利益平衡的理论来寻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为指导建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法的法律框架,使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法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反垄断法领域的诸多问题中,反垄断法专门执行机构(以下简称“执行机构”)的设置问题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问题。经过学者们十几年的研究,对于设立执行机构这一点大家已基本达成了共识。然而,至今却鲜有学者著文探讨设立该机构的一些细节问题。鉴于此,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全球范围内的限制竞争的行为日益增多,严重阻碍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进程。鉴于国际上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企业的国际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权威性竞争规则,导致绝大多数国家通过其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来有效防止国际垄断以保护本国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反垄断法也具有域外适用的效力,在今后的执法中有效地实现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效力将对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基本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指出了我国反垄断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反垄断法的目的不仅体现在立法中,更应该体现在法律实施的现实里。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是反垄断法的统领,合理的反垄断法执行机制的设计则是反垄断法立法目的实现的保障。首先从维护消费者利益是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切入,提出确立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其次就反垄断私人诉讼所具有的特点作简单介绍;由于反垄断法私人诉讼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提出为了保证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反垄断执法机构在私人诉讼中具有重要作用;最后,结合比较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反垄断私人诉讼模式,从而为在我国确立私人反垄断诉讼制度提出建议,以利于消费者针对垄断行为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我国<反垄断法>第1条规定:"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显然,预防和防止垄断行为是反垄断法的基本目标,但<反垄断法>对某些垄断特别是行业垄断又予以一些特殊的规定,如(<反垄断法>第7条就明确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这就对某些垄断行业的存在赋予了合法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法的产业诱导功能及其体现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垄断法不单具有维护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秩序的功能,其产业诱导的功能也非常重大。这种产业诱导功能在未来我国反垄断法中应主要体现在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垄断及其相关行为的确立、调整范围、适用除外、特定保护、外资导向和特殊制度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反垄断立法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法律。本人从中国反垄断立法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中国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急需制定反垄断法,以预防和抑制垄断的弊病,并阐明在中国反垄断立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等的分析与论证 ,对我国现有的担保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能对完善制度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风建设制度化,是党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党风建设沿着规范有序的轨道进行。制度化关键在“化”,即在制度化条件下,制度是最高权威,一般来说它不因任何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任何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风建设制度化应在建立健全党风建设的规范体系、制度程序、制度机制等方面努力,并且要与加强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教育权可诉性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几起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案一度成为传媒的热点 ,也向法学界提出了新的问题 :学生不服学校处分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校方处分学生的行政行为能否成为诉讼标的 ?本文作者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8.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判断行使财产权行为是否构成夺取罪方面存在司法上的困惑和理论上的缺失.传统观点认为,行使财产权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所有权的客体,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是一种自助行为,不构成夺取类犯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夺取罪构成要件需要进行重构.夺取罪犯罪客体采用以平稳占有说为基础的财产秩序.行使财产权利行为的非法占有目的虽然具有债权的法律依据,但其夺取行为和手段不符合法律规定.自助行为的成立需在主体、标的、主观目的、紧迫性和手段强度上符合要求.因此,行使财产权行为应构成夺取罪,除非其符合自助行为阻却违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刑法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本文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当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的范围明确化,并建议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宣告刑作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