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写就《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为反对当时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写下了著名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章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政治态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军阀、官僚、买办和大地主阶级是我们的敌人;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从而解决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同盟军问题。文章还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其右翼可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9,(3)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著作。该文章深刻洞察党内外思想动态,反对党内错误倾向,总结革命历史教训,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树立起不朽的丰碑。文中蕴涵着毛泽东深邃的思想智慧,特别是其中的"三个意识",即"首要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及"自我超越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经典文本,它的问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这些贡献集中体现在:第一,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的社会构成;第二,首次初步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中国化;第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阶级斗争和革命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自1925年12月1日在《革命》半月刊上首次发表后,毛泽东曾三易其稿并将修改过的稿子公开发表。第一次修改稿发表在1926年2月1日的《中国农民》第二期上。第二次修改稿为《中国青年》在1926年3月的第116、117期上连载,第三次修改稿则被收入1951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统一战线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邓小平同毛泽东一样,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的思想,并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有效地指导着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在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 把“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到“爱国统一战线”。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讲“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如果单凭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历  相似文献   

6.
谈邓小平对毛泽东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李建英科学的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理论的基础。无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不能忽视生产力理论问题。早年,毛泽东同志为了寻找革命的根源,解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就对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相似文献   

7.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还是幼稚的,不善于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这一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处于开始产生(萌芽)阶段,还没有从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革命思想中抽象出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可看作是这一阶段理论标志.毛泽东同志当时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的特点和实质内容,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运用于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体现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早在1926年,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49年以后,在长达20多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下,中国的社会阶级分层实际上一直沿用1926年的观点。改革开放初期,知识分子阶层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就只有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相似文献   

9.
田湘红 《前进》2003,(12):23-25
泽东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民主,并为实现心目中的民主而努力。他对民主的看法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在新时期条件下,对毛泽东关于民主理论的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将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所借鉴,有所启示。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毛泽东的民主理论进行具体分析。一、作为国家或国家形态的民主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一种国家制度。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按照毛泽东的理解,我国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在这里,毛泽东把买办阶级与地主阶级等量齐观,把买办阶级也当作中国近代最落后和最反动生产关系的代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半秘密性的理论刊物,该刊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月刊尤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联系,据此正确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中国农村的阶级划分及党在农村中的工作重点,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至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继华 《传承》2010,(33):6-7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几种文本,反映了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认识。对其文本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毛泽东思想演进的谱系,加深对中国革命史的认知。现在流行的文本实际形成于延安时期,而非20世纪20年代。  相似文献   

13.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阶级的分析与划分是马克思阶级理论基本方法论原则.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阶级分析与阶级划分理论成功运用到中国革命之中,深刻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状况,从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基点--以农村、农民为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阶级理论,实现了一系列创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日报》上,读了王正萍同志《怎样理解剝削阶级消灭了但还存在阶级斗爭》的辅导报告和《阶级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吗?——兼谈消灭剝削阶级是一个过程并答王真同志》一文,我认为他的有些看法值得商榷。一、阶级只是一个经济范畴王正萍同志说:“社会的阶级划分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但是阶级一经产生以后,它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所以,阶级不仅仅是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引文见1980年元月4日《人民日报》,下同)并指出阶级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一个经济实体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刘远柱 《理论月刊》2007,2(11):45-47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知识分子观,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回顾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知识分子的作用;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党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十分丰富、精辟和深刻,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办好党校是很有必要、很有教益的.毛泽东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毛泽东总是从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亲自抓干部教育,抓党校教育.早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毛泽东就倡导建立新民学会,并以新民学会为基地,通过办文化书社,发起俄罗斯研究会,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民学会在思想上组织上为湖南共产党小组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新民学会是孕育了湖南共产党小组的革命摇篮,也是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的滥觞.在第一次国内革命的高潮中,共产党人主持办起了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是当时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亲自参与了农讲所的组织和教学工作.在第五届农讲所,毛泽东向学生介绍了湖南衡山等地区农民运动的经验,并讲授了《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第六届农讲所,毛泽东任副所长,主持工作,并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还讲授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这篇著作.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半秘密性的理论刊物,该刊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月刊尤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联系,据此正确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中国农村的阶级划分及党在农村中的工作重点,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至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中共党史极重要的"剧作者""剧中人",一代伟人毛泽东最早力倡和最先"深耕"党史研究。他日昃忘食,亲自编纂了三大"党书"(《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和《毛泽东选集》等重要文献,奠定了中共党史学科的坚实之基。他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实践论》(1937年7月)、《矛盾论》(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力量就是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是研究国家力量的开先河者和集大成者,他关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力量研究的深刻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一、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力量要素的认识与界定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力量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的早期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他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阶级分析法,就是根据当时…  相似文献   

20.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十年土地革命时期。期间党与红军内部出现了"右"倾悲观思潮,并几度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对此,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给予了科学回答,形成了毛泽东信念观:坚定信念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坚信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与发展既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坚信星火必燎原,中国革命高潮必将到来。毛泽东信念观的形成是大革命失败后时局变化的产物,是实行正确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